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46|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写小字和大字的区别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7-1 1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对于小楷的结构技法,苏轼曾有句名言:『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宽绰。』意思是说,大楷的写法与小楷的写法是不同的。大字结体不能太松散,小字结体不能太局促。小楷书法写的是小字,所以写小楷就必须要注意显现出『宽绰』的艺术效果来。那么,小楷字的『宽绰』,应该采取那些措施,还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行呢?。我以为,小字体现宽绰,一般要留意以下几点。

第一,写小字要善于用『点』

第一,写小字要善于用『点』

第一,写小字要善于用『点』

小楷字形很小,格子也很小。笔画一多,结体就会局促。所以,小楷在书写过程中,必须对一些点画,加以处理和改造,可以用『点』去替代。因为,『点』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笔画单位,它占地面积最小。点用得多了,留白也就多了。留白多了,结体就不会局促了。因此,善于在小字中运用以简代繁、以小代大的手法(即以『点』来代替『横、竖、撇、捺』等笔画),小字的宽绰效果就非常容易显现。

第二,小字结体一定要突出『舒展横向、紧缩纵向』的意识

第二,小字结体一定要突出『舒展横向、紧缩纵向』的意识

第二,小字结体一定要突出『舒展横向、紧缩纵向』的意识

小字结体忌长、忌方,应该取扁式。大凡长横之笔,要尽量写得舒展一些。大凡短横之笔,可尽量用点写出。反之,大凡长竖之笔,一定要短写。大凡短竖之笔,也可尽量用点写出。这样一来,字的结体就会呈现『扁』状,结体一扁,整个感觉就宽绰了。另外,字之撇捺,犹如字之两翼,也要尽量写出横向舒展的感觉来,以助扁势。结体一扁,宽绰的效果也就会一展无疑了。

第三,写小字,入笔必须强调『宁浅毋深』

第三,写小字,入笔必须强调『宁浅毋深』

第三,写小字,入笔必须强调『宁浅毋深』

写小字,必以『清、腴』为贵。清者不浊也,腴者丰满也。不浊,须用细线写出。丰满,须知细而不虚,骨肉亭匀。所以小字用笔,入笔须浅。浅则细也,细则空白就易多出。空白一多,字就易见宽绰。但是,有不少人写小字,入笔往往比较深。孰不知,入笔一深,线条就容易粗。线条一粗,字就不会清新。字不清新,结体就会凸显出浑浊和不宽绰的毛病来。

第四,小字用笔方法以简为主

第四,小字用笔方法以简为主

第四,小字用笔方法以简为主

小楷用笔方法是独特的,字虽然小了,然却不是大楷用笔的翻版。小楷字的用笔,以简为主。它的用笔主要是两个大类,一是写法,二是点法。凡是比较长而舒展的线条,采用写法。凡是比较短的线条,采用点法。当然,同样是写和点,方法也是多变的,切忌单一。尤其是点法,入笔方法更是变化万千。或写或点之间,有时写少点多,有时则写多点少。

以上所述,大家不妨参照钟繇、王羲之、钟绍京、赵孟頫、文徵明等人的小楷字帖,细细品味。

花儿 發表於 2025-4-23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楷结体宽绰要义阐微》

休竹客君所论小楷"宽绰"之法,诚为得髓之见。今不揣谫陋,试为申说其理。

一、点画代换之理
以点代画之法,实源于锺繇《荐季直表》。观其"臣"字右竖易为点,"言"字长横化点,皆得疏朗之致。此非徒为省减,实乃"计白当黑"之妙用。赵孟頫《汲黯传》更将此法推向极致,如"为"字四点皆作仰覆之势,既存笔意,复增虚白。然须谨记:代换当依字势,若《乐毅论》"之"字末笔必作长捺,不可强点为捺,否则失其翩跹之态。

二、横向取势之道
"横展纵收"实本汉隶遗法。观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其"字两横舒展如舟楫,"心"字卧钩开张,皆得八分书意。文徵明小楷尤善此道,其《醉翁亭记》中"者"字长撇化为短点,而长横波磔分明,使字势如展翼之鸿。然扁势须自然,若如台阁体般刻意压扁,反失晋人潇散之韵。

三、用笔浅深之辨
"浅入"之说,可溯及卫夫人《笔阵图》"若初学分布,但求平正"之训。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小楷贵在纤毫皆现,不使墨渍湮没。"观虞世南《破邪论序》,起笔皆作蜻蜓点水之势,而收笔空中作势,故能"疏可走马"。然浅入非谓怯弱,当如褚遂良《阴符经》般"细筋入骨",方得清腴之致。

四、笔法简净之旨
小楷笔法之简,非谓省略使转。试比较:欧阳询《九成宫》大字"森"字三撇各异,而其小楷《心经》"森"字则化繁为简,然笔意未尝稍减。此正如姜夔《续书谱》所言:"小字贵开阔,大字贵结密。"简者,去其雕饰而存其神采也。今人作小楷,或拘泥于"提按分明",反成累赘,岂知智永《千字文》真迹中,多有笔断意连之妙?

结语:小楷宽绰之妙,要在得"疏密"二字真谛。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此中消息,当于晋唐墨迹中细心体味。倘能参透此理,则虽方寸之地,亦可见天地宽矣。
半夜遛腿 發表於 2025-4-26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小楷结体宽绰之法要》
东坡居士"大字结密,小字宽绰"之论,实为书学三昧语。今就小楷结体宽绰之道,补苴前贤未尽之义,分述四端如次:

一、点画代笔,计白当黑
小楷以点代画非仅省减之技,实乃虚实相生之理。王羲之《乐毅论》中"之"字末捺化点,《黄庭经》"心"字卧钩作三点,皆见魏晋人"点如山颓"之妙。然点之运用须合六书,如《玉版十三行》"清"字三点水作垂露势,既存波磔之意,复得疏朗之趣。更当参褚遂良《阴符经》点法,轻重向背间自生空间韵律。

二、横展纵敛,取势汉隶
小楷扁势实源钟繇《荐季直表》,其横画舒展如舟楫横波,竖笔短促若楔入木。赵孟頫《汲黯传》特重横画起收之"鹤膝"法,以横势主导章法。然需知横展非谓平拖,观文徵明《离骚经》长横皆具"千里阵云"之变,短竖化点犹存"高峰坠石"之力。此道近世沈尹默先生《执笔五字法》论之尤详。

三、入笔如羽,墨彩相和
"浅入"之说本于卫夫人《笔阵图》"纤微向背,毫发死生"。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小楷如蝇头,必从空中坠笔。"试观祝允明《前后出师表》,起笔尖锋轻触,墨色由淡入浓,恰似蜻蜓点水。然"浅"非怯弱,当如虞世南《破邪论序》,细处能透纸背,所谓"游丝裹铁"是也。用墨须如东坡言"湛湛如小儿目睛",浓淡得中乃生虚白。

四、笔法尚简,意到便休
小楷笔法之简,实乃"损之又损"的功夫。王宠小楷删尽波挑,独存篆籀中锋;黄道周《孝经颂》减捺为驻,犹见章草遗意。然简笔非苟简,当如八大山人作小行楷,虽一点一画皆含万毫齐力。今人作小楷常犯"大字缩小"之病,未悟倪瓒题画小字"笔愈简而气愈壮"之旨。

结语:小楷宽绰非徒字形扁方,实乃"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辩证统一。学者当以《曹娥碑》为体,《灵飞经》为用,参以简牍墨迹之自然意趣,方能于方寸间现天地宽。昔人云"小字如大字",正谓此等境界耳。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