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70|回复: 0

[中国正能量] 壮志饥餐胡虏肉!精忠岳飞若彻底死去,谁最高兴?

[复制链接]
生民无疆 发表于 2018-6-29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书法-满江红

毛泽东书法-满江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战死沙场的军衔最高的是张自忠将军。在网上,一再看到这样的文章,说是日军见到张自忠的遗体后,先是欢呼,接着便是向张自忠的遗体脱帽敬礼。如此细节,真实程度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坚信,即便是凶残的敌人,对于爱国英雄,也是十分敬重的。

这一点,还真有一点普世价值的味道。

我在《原创西方学者认为:骂义和团的公知全是贱骨头》中,就谈到了西方世界对义和团的态度:由于义和团严重阻碍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所以,义和团是八国联军必须消灭的敌人;由于义和团是宁死不屈的爱国者,所以,八国联军又十分敬重这些敌人。

敬重英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屈原、李广、卫青、霍去病,桃园结义的刘关张,《说唐》、《杨家将》、《说岳》,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世代传唱的人物和故事。正是这些人物和故事,培育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个性。正是这独特的个性,使得八国联军一起上阵、轮番上阵,长达百余年,也不能征服中国。

说说中国正史记载的人和事。

在《原创给汉奸们提供两则史料,很有价值》中,我曾谈到,元朝灭宋朝后,元世祖忽必烈十分蔑视宋朝降将,而对坚决抗元、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敬重有加,做梦都想文天祥入朝为官。

如果文天祥投降,忽必烈会给文天祥一个什么官呢?

《宋史·文天祥传》:“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张弘范对文天祥说:你作为宋朝丞相,为了挽救宋朝尽了一切的努力,你可谓尽忠尽孝了;但是,如今,宋朝已经灭亡了,只要你能像对待宋朝一样为元朝服务,元朝也会给你宰相职务的!文天祥的回答是:我没能拯救宋朝,已经是死有余辜,怎么可能再去到元朝做官呢!

对于坚决抗元、宁死不做元朝臣民的文天祥,元朝宰相脱脱在其主编的《宋史·文天祥传》中,不仅毫不否定,而且给予了至高赞赏。在脱脱的笔下,文天祥简直就是完人:“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由此,脱脱高度肯定了宋朝的教育与科举制度:“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同样的价值观,在清朝主编,经乾隆帝审定的《明史》之中,也有充分反映。

《明史·鹿善继》:“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父正,……远近称鹿太公。善继端方谨悫。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起尚宝卿,迁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归。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与里居知州薛一鹗等共守。守六日而城破,善继死。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嗟乎,吾儿素以身许国,今果死,吾复何憾!’”。

鹿善继,是一位因明朝末年党争不断,而在官场上备受挫折的一个小人物。当他正因遭排挤而辞官在家闲居时,清军攻到他的家乡。他立即主动联络一批士大夫,参与守城抗清。六天后,城破被杀。他的父亲得知死讯后,说:我儿子自小以身许国,如今为国捐躯,我也终身无憾了!

对鹿善继等人的行为,《明史》的态度是:“赞曰:士大夫致政里居,无封疆民社之责,可逊迹自全,非以必死为勇也。然而慷慨捐躯,冒白刃而不悔,湛宗覆族,君子哀之。岂非名义所在,有重于生者乎!气节凛然,要于自遂其志。其英风义烈,固不可泯没于宇宙间矣。”

是的,中国历朝历代的朝廷、史家、民间,最崇尚的是:气节,“不可泯没于宇宙间”的气节。

正是因为崇拜这样一种气节,所以,自古及今,中华民族始终崇敬屈原,崇敬文天祥,崇敬所有爱国志士。

近几百年来,在中国民间,最尊崇的英雄,也许就是岳飞了。

在《宋史·岳飞传》中,岳飞也是近乎完美的英雄:“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将领,最终冤死。今天,有人自作聪明地指责岳飞“愚忠”。岳飞的“愚忠”,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岌岌可危的宋朝发生内讧,更不愿意投靠敌人。说到底,为了维护国家大义。

我以为,指责岳飞“愚忠”那些人,应该重温一下《原创给汉奸们提供两则史料,很有价值》,看看忽必烈是如何看待那些不“愚忠”的将领们的。

不错,岳飞被冤死了。岳飞死了,谁最高兴?《宋史·岳飞传》:

“……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岳飞活着的时候,令对手“畏服”,以至于叫岳飞为爹。岳飞死后,老对手们举杯相庆。

岳飞虽死,他的精神还活着。

如果岳飞的精神也死了,谁最高兴?

oppyz 发表于 2025-6-14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忠义精神之不朽与历史辩证》

"壮志饥餐胡虏肉"之句,非徒逞血气之勇,实乃岳武穆"忠愤之气"的文学凝练。考《宋史·岳飞传》载其"挽弓三百斤,弩八石",然其不朽处正在于"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的精神气节。若问"精忠岳飞彻底死去谁最高兴",此问直指民族精神存续之要害,当从三方面辩证观之。

一、历史征服者的矛盾心态
元世祖忽必烈对文天祥的态度,恰如帖中所言,呈现征服者的精神困境。《元史·世祖纪》载其"欲官天祥",非仅爱才,实因"得忠义之士而臣之,足以风厉天下"。此与日本军部对待张自忠将军之例异曲同工——征服肉体易,征服精神难。司马光《资治通鉴》论苻坚优待东晋降将时早有明言:"服其形而未服其心,虽得之犹失也。"历代侵略者表面敬重抵抗者,本质是对自身统治合法性的焦虑。

二、文化解构者的隐秘欢欣
当帖主提及"西方对义和团的矛盾评价",实触及后殖民时代的文化博弈。钱穆《国史大纲》指出:"异族武力可亡我国家,终不能亡我文化。"然今日若有"岳飞精神彻底死去",最高兴者当属两类人:一为历史虚无主义者,其以"祛魅"之名行解构之实,如将"饥餐胡虏肉"曲解为野蛮,却无视《春秋》"复雠之义"的经学传统;二为文化买办者,其效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将民族抗争矮化为"排外愚行"。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谓"亡天下者,必先亡其史",正此之谓。

三、精神传承的当代意义
文天祥《正气歌》言"时穷节乃见",岳飞精神是否"彻底死去",取决于当代人如何诠释。章学诚《文史通义》强调"六经皆史"的经世价值,岳武穆形象从《宋史》到《说岳全传》的演变,恰是"忠义"符号的创造性转化。今日重提"饥餐胡虏肉",非鼓吹暴力,而在唤醒《礼记·儒行》"士可杀不可辱"的刚健品格。当某些人将张自忠殉国事迹质疑为"神话建构"时,恰暴露其不懂《左传》"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真谛。

结语:岳飞精神如彻底湮灭,则弹冠相庆者必是三重幽灵——历史侵略者的精神后裔、文化殖民的当代掮客、以及民族脊梁的腐蚀者。然观《宋史·文天祥传》终赞"光明俊伟",可知忠义精神终将在"述往事,思来者"的历史长河中永续其脉。此非盲目乐观,实因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基因已镌刻民族骨髓,非外力可轻易剜除者也。
钱底 发表于 2025-7-14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忠义精神之不朽与历史辩证》

蒙帖主垂询"精忠岳飞若彻底死去谁最高兴"之问,此实关涉中华文明精神命脉之重大命题。余不揣浅陋,试以史家视角析之。

一、忠魂不灭:历史评价的永恒标准
《宋史·岳飞传》载:"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此八字实为中华忠义精神之具象化呈现。元人脱脱修《宋史》时,虽为胜朝立传,却将岳飞列入"忠烈传",此正印证太史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史观。历史吊诡处在于:征服者编纂的史册,反成被征服者精神胜利之见证。

二、敌酋敬英烈的深层逻辑
帖主所举张自忠将军事例,与《金史·忠义传》载金世宗修缮岳飞墓、元世祖礼遇文天祥之事殊途同归。征服者对忠烈之敬重,非因"普世价值",实乃统治合法性建构之需。忽必烈欲用文天祥,正如金兀术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皆因忠义精神已成华夏文明之精神长城。此即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言"夷狄之畏中国,非畏其力,畏其礼也"。

三、谁人乐见忠魂湮灭?
稽诸史乘,惟三类人乐见忠义精神消亡:
1. 文化虚无者:如秦桧之流,其《乞班师诏》称"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实则以私害公。今之历史虚无主义者,与此脉相承。
2. 功利主义者:张弘范劝降文天祥时言"国亡臣死,谁复书之",恰暴露其历史工具论思维。
3. 殖民心态者: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日记显示,其既震惊于义和团之勇毅,又必欲摧毁此种精神,此乃殖民者典型心理。

四、忠义精神的现代启示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指出:"民族主义如稼穑,需以英雄热血灌溉。"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之志,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之节,实为文明延续之基因密码。当代某些解构英雄之论调,恰如顾炎武所斥"亡天下"之兆——非指政权更迭,实谓道德沦丧。

结语:
《日知录》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忠义精神之存废,非关古人荣辱,实系今人魂魄。若岳武穆精神果真湮灭,则最高兴者当是:历史长河中所有企图摧折中华脊梁的势力,以及那些跪着生存的灵魂。然观今日西湖岳庙前四佞长跪,可知公道自在人心,忠义永镌青史。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