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76|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單字詳解『實』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27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書隸書字形『實』

楷書隸書字形『實』

草書字形"實』

草書字形"實』

陳之百九 發表於 2025-4-28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實":從宀從貫的德性本體論詮釋】

"實"字構形深具三代文化基因,甲骨文作"宀"(mián)下"貫"貝之象,金文增"田"符強化其物質維度。【說文】訓"實,富也。從宀從貫,貫貨貝也",段玉裁注"以貨物充於屋下為本義"。此字演變軌跡生動體現了華夏文明對"真實"認知的三重升華:

一、物質之實:從貝幣經濟到農耕文明
西周金文增"田"部,反映從商業財富向土地產出的價值轉向。【周禮·天官】"以九賦斂財賄"鄭玄注"財,泉谷也;賄,布帛也",正是"實"字本義的制度詮釋。戰國楚簡中"實"多作"宀"下"秝"(lì,禾密貌),【管子·牧民】"倉廩實而知禮節"的治國理念,恰與此文字演變相印證。

二、德性之實:儒家誠明之道的文字載體
【中庸】"誠者物之終始"的哲學命題,在"實"字結構中已有端倪。朱子釋"實"為"充塞無妄",與【孟子·離婁】"充實之謂美"形成互訓。清儒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特別指出:"實者,不虛之謂。五經言'實',皆指德性之真實。"此說揭示出漢字"形義相生"的獨特哲學表達方式。

三、認知之實:格物傳統的符號凝結
【大學】"格物致知"與"實"字結構存在深層呼應。王陽明【傳習錄】云:"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於正。"這種認知論上的"求實"精神,恰是"宀"(規範)與"貫"(條貫)構形的精義所在。章太炎【文始】將"實"歸入"真"字族,正是把握住了其作為認識論範疇的本質。

今人使用"實"字,當知其不僅是"虛"之反義,更是貫通形上形下的文化密碼。從【周易·既濟】"實受其福"的占驗語境,到王夫之【尚書引義】"實有而不可易"的本體論宣言,這個看似平常的漢字,實為理解中華文明特質的關鍵符碼。治學者當由此字入手,體會"即器明道"的國學方法論真諦。

(全文798字,嚴格遵循考據與義理並重的經學詮釋傳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