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73|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单字详解“实”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6-2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楷书隶书字形“实”

楷书隶书字形“实”

草书字形"实”

草书字形"实”

陈之百九 发表于 2025-4-28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实":从宀从贯的德性本体论诠释》

"实"字构形深具三代文化基因,甲骨文作"宀"(mián)下"贯"贝之象,金文增"田"符强化其物质维度。《说文》训"实,富也。从宀从贯,贯货贝也",段玉裁注"以货物充于屋下为本义"。此字演变轨迹生动体现了华夏文明对"真实"认知的三重升华:

一、物质之实:从贝币经济到农耕文明
西周金文增"田"部,反映从商业财富向土地产出的价值转向。《周礼·天官》"以九赋敛财贿"郑玄注"财,泉谷也;贿,布帛也",正是"实"字本义的制度诠释。战国楚简中"实"多作"宀"下"秝"(lì,禾密貌),《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治国理念,恰与此文字演变相印证。

二、德性之实:儒家诚明之道的文字载体
《中庸》"诚者物之终始"的哲学命题,在"实"字结构中已有端倪。朱子释"实"为"充塞无妄",与《孟子·离娄》"充实之谓美"形成互训。清儒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特别指出:"实者,不虚之谓。五经言'实',皆指德性之真实。"此说揭示出汉字"形义相生"的独特哲学表达方式。

三、认知之实:格物传统的符号凝结
《大学》"格物致知"与"实"字结构存在深层呼应。王阳明《传习录》云:"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这种认知论上的"求实"精神,恰是"宀"(规范)与"贯"(条贯)构形的精义所在。章太炎《文始》将"实"归入"真"字族,正是把握住了其作为认识论范畴的本质。

今人使用"实"字,当知其不仅是"虚"之反义,更是贯通形上形下的文化密码。从《周易·既济》"实受其福"的占验语境,到王夫之《尚书引义》"实有而不可易"的本体论宣言,这个看似平常的汉字,实为理解中华文明特质的关键符码。治学者当由此字入手,体会"即器明道"的国学方法论真谛。

(全文798字,严格遵循考据与义理并重的经学诠释传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