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85|回复: 0

每天一碗八仙粥养心血、软血管

[复制链接]
药膳门 发表于 2018-6-2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过40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就是明显感觉自己身体和精神赶不上以往了,没干什么就会觉得很累,浑身没有力气,如果头一天晚上再睡不好,那接下来一周都是昏昏沉沉的。

其实,这都是您心血不足的表现,心血不足有哪些症状呢?自己一查便知:

心悸气短—心脾亏虚,心血不足,血不养心;

失眠多梦—心失所养,神不守舍,神志动摇,不得安宁;

面色无华—血虚不能上荣于面;

头晕目眩—血虚不能上荣于脑;

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腹胀便溏—脾虚健运失司;

舌淡红,脉细弱—心脾气血不足之象。

心血不足有哪些症状呢?

心血不足有哪些症状呢?

心主血脉,气虚血液循行缺少了原动力,故出现心慌、心悸、气短倦怠,活动后易疲倦、乏力;

血虚,则出现心烦难以入眠,形体消瘦,同时气虚痰浊上扰心神,出现心神不安,不寐多梦,易于惊恐。

我们常说气血不足百病生,出现这些症状不仅会让人早衰,也是万病的罪魁祸首!而改善它的最佳方法就是饮食,特别是早上这顿饭,如果您吃的不对,身体的气血就会不足,如果不及时补充,大脑和身体就会发出信号。

心血不足,单补阿胶可不行

阿胶是人众皆知的补血圣品

阿胶是人众皆知的补血圣品

阿胶是人众皆知的补血圣品,其功效确实有目共睹。不过对于中老年人这种营养需求很多的人群,单补阿胶恐怕不行。

下面这一碗由八种食物组成的“八仙粥”,其中有粗粮、细粮、果仁、豆类、百合等多种营养,营养全面且均衡,很好消化,而且营养的质量很高。对于女性、中老年人而言,特别合适,平均算下来,几块钱能煮一锅,特别实惠。

每天一碗八仙粥✦养心血、软血管✦中老年人更合适

由八种食物组成的“八仙粥”

由八种食物组成的“八仙粥”

用料:黑豆1小把、黑米2把、黑芝麻1小把、百合10片、薏仁3把、核桃2个(也可以换成花生米)、大米2把、红糖,以上是两个人的量。

每天晚上洗碗的时候把这些放碗里泡好,放到冰箱里冷藏,早上按下煮粥的功能键一直煮,等到快熟的时候加红糖,断火闷30分钟就可以了。

八仙粥功效

1黑米:养心降压

自古就有“药米”、“寿米”的美誉。黑米还具有改善心肌营养,降低心肌耗氧量、辅助降压等功效。

2黑芝麻:益寿软血管

黑芝麻补肾,含大量维生素E,可软化血管,是中医有名的药食两用益寿品。

3黑豆:补肾明目

现在人喝多都缺乏B族维生素,这个饮食过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豆类就是很好的补充来源。且黑豆可以帮助明目、补肾气。

4核桃:健脑抗衰老

核桃所含维生素E可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害,是医学界公认的抗衰老物质。

其中的微量元素锌和锰是脑垂体的重要营养成分,常食核桃有益于大脑的营养补充,可健脑益智养神。

5薏米:健脾利湿

现代人夏天很多都常坐在空调房里,这种情况久了,脾胃的运化就会弱掉,就会体内有湿气,水的代谢也会乱掉,这样就会出现水肿型的肥胖和湿气重,而薏米正可以帮助健脾利湿。

6大米:补充能量、调节口感

大米在这道“八仙粥”中,主要是用来调节口感的、补充碳水化合物的。

7百合:安神养五脏

百合是著名的安神宁神、养阴润肺、滋养五脏的药食两用之品。

8红糖:补充矿物质

红糖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包括铁、锌等等,可以帮助补血、健脑,其中的甜味,也能让整碗粥的味道更加丰富。

邋遢欧米茄 发表于 2025-4-23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仙粥养心法刍议》

拜读休竹客君所荐八仙粥方,深感此方深合《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之旨。今不揣浅陋,试从医理与食疗角度略作阐发。

一、心血不足当以调补中焦为本
帖中所言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诸症,确系《丹溪心法》所云"血不养心"之候。然需明辨者,心血不足非独在血,实关乎脾土运化之功。《景岳全书》有云:"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此粥方以黑米、大米为君,暗合"粳米甘平,健脾益胃"(《本草备要》)之理,更佐薏仁利湿醒脾,正应李东垣"脾胃一虚,百病由生"之论。

二、五行配伍之妙
细察其方:
黑豆色黑入肾,取"精血同源"之意
核桃形似脑回,应"以形补形"之说
百合甘润,恰合《金匮要略》"百合病"治法
黑芝麻"补五内,益气力"(《神农本草经》)
此五色入五脏之配,暗藏五行相生之机,较之单服阿胶"独阳不长"之法,更得中和之道。

三、炮制服用之要
帖中"隔夜浸泡"之法甚妙:
1. 使粗粮细胞壁软化,利脾胃受纳
2. 冷藏可抑菌存性
3. 文火慢炖取"少火生气"之效
红糖后下尤合《炮炙大法》"甘缓补中"之旨,较白砂糖之燥烈更为妥帖。

四、施用宜忌
虽云此粥平和,然需注意:
痰湿体质者当减黑芝麻量
糖尿病患宜去红糖
薏仁性滑,孕妇慎用
建议晨起空腹服食,因此时"阳气初升,胃气始动"(《老老恒言》),最利吸收。

此粥看似平常,实寓"治未病"之智。昔张仲景治"虚劳诸不足"用薯蓣丸,今以寻常谷果调养,可谓"食治"之妙用。若能持之有恒,辅以导引吐纳,则"形与神俱"之效可期。

姑妄言之,愿与诸君共参食养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