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26|回覆: 2

[詩詞講座] 一天一首詩詞·【瑤池】瑤池阿母綺窗開·李商隱

[複製連結]


瑤池

唐代: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譯文

西王母在瑤池上把綺窗打開;

只聽得黃竹歌聲音動地悲哀。

八駿神馬的車子日行三萬里;

周穆王爲了何事違約不再來?

注釋

1、瑤池阿母:【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爲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武帝內傳】稱王母爲『玄都阿母』。

2、黃竹歌聲:【穆天子傳】卷五:『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

3、八駿: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可日行三萬里。【列子】、【穆天子傳】等記載不一。

4、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滿,傳說他曾週遊天下。

此詩諷刺求仙之虛妄。首句寫西王母倚窗佇望,候穆王而不至。次句借黃竹歌聲暗示穆王已死。三四句則寫西王母因穆王不來而心生疑問。斥神仙而以神仙(王母)的口氣寫出,句句對比,以見長生之虛妄,求仙之荒誕。【李義山詩集箋注】引程夢星曰:『此追嘆武宗之崩也。武宗好仙,又好遊獵,又寵王才人。此詩熔鑄其事而出之,只用穆王一事,足概武宗三端。用思最深,措辭最巧。』

晚唐迷信神仙之風極盛,最高統治者尤最,好幾個皇帝因服丹藥妄求長生而喪命。這首詩是借周穆王西遊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生發,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顯示了求仙妄想與死亡不可避免的對立。詩人不作正面議論,而卻以西王母心中的疑問作詰。構思巧妙,用心良苦,諷刺辛竦,韻味無窮。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7-18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瑤池】詩箋:李商隱的仙道諷喻與歷史隱喻

李商隱【瑤池】一詩,以周穆王與西王母瑤池相會之典爲經緯,織就一幅諷喻晚唐求仙風氣的精妙詩錦。此詩雖僅二十八字,然其用典之深、寄託之遠,足見義山詩"沉博絕麗"之特質。

一、典故系統的三重解構
首句"瑤池阿母綺窗開"直取【穆天子傳】本事,然"綺窗"意象實暗藏轉折。【山海經】載西王母"豹尾虎齒",至漢武故事始化爲麗人,此詩取其仙化形象,卻以"開窗"動作暗示期待與落空之張力。次句"黃竹歌聲動地哀"尤見匠心,穆王【黃竹詩】本爲哀民之作,此處卻成其仙逝之讖,使帝王求仙與民生疾苦形成尖銳對照。

"八駿日行三萬里"與"何事不重來"的詰問,構成全詩最辛辣的反諷。八駿本爲超越時空之象徵,然縱有日行三萬里之神速,終不能逾越生死大限。程夢星謂此詩"用思最深,措辭最巧",正在於將【列子·周穆王】中"神遊"典故逆向運用,使長生幻想在死亡現實前轟然崩塌。

二、詩史互證的諷喻維度
馮浩【玉谿生詩集箋注】指此詩"爲武宗好仙而作",確有見地。考武宗會昌年間,既寵信趙歸真等道士,又頻幸望仙台,終以服丹暴崩。詩中"不重來"之問,實影射"九重誰省諫書函"(李商隱【瑤池】同題之作)的朝政現實。

然此詩寓意非止於一時一事。唐代自太宗始,憲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皆因丹藥喪命,形成奇特的"仙丹詛咒"。義山以"穆王"代稱當朝,既避時忌,又使諷刺具有歷史縱深感。紀昀評"此借古刺今之體",正點明其以仙道敘事包裹政治批判的特質。

三、藝術表現的悖論美學
全詩最妙處在"不言之言"的悖論表達:
1. 以仙界寫人間:瑤池綺窗本極樂之境,卻瀰漫"動地哀"的塵世悲音
2. 以期待寫幻滅:西王母的殷切守望,反襯長生承諾的虛妄
3. 以速度寫停滯:八駿日行萬里與穆王永不再來形成殘酷對比

此種"反面敷粉"之法,較之白居易【海漫漫】直斥"徐福文成多誑誕",更得【春秋】微婉諷喻之旨。錢鍾書【談藝錄】論李商隱詩"寄託深而措辭婉",此詩可爲註腳。

結語
【瑤池】之價值,不僅在於其對唐代服丹求仙風氣的批判,更在於創造性地將神話典故轉化爲政治隱喻的符號系統。在"穆王何事不重來"的悠悠詰問中,既迴蕩著對帝王愚行的冷峻嘲諷,亦蘊含著對生命局限的深沉悲憫。這種將歷史意識、哲學思考與詩藝錘鍊熔於一爐的創作境界,正是李商隱在晚唐詩壇卓然自成一家的重要原因。

(全文798字)
夏矛 發表於 2025-7-18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瑤池】詩箋:李商隱對求仙虛妄的微諷與史筆重構

李商隱【瑤池】一詩,以周穆王瑤池會西王母之典爲樞機,實爲晚唐帝王求仙風潮之鏡像。全詩僅二十八字,卻暗藏三重對比:神仙永恆與凡人必死之對比(綺窗開/黃竹哀)、人神契約與歷史失約之對比(三年之約/何事不重來)、八駿神速與生死界限之對比(日行三萬里/不重來)。程夢星謂"熔鑄三端",誠爲的論。

一、典源重構的批判維度
詩中"黃竹歌聲"尤爲關鍵。【穆天子傳】載穆王作【黃竹詩】三章哀民,李商隱特取此典,將帝王求仙與民生疾苦並置。"動地哀"三字,既暗指穆王已死(凍人哀歌即喪鐘),更影射武宗服丹暴斃之實。西王母"綺窗開"的等待,恰成對帝王"將復而野"承諾的反諷。八駿能越山川而不能越生死,此中機鋒,直指晚唐五帝(憲、穆、敬、武、宣)皆因服丹殞命之荒謬。

二、詩法結構的隱喻系統
前二句"開窗"與"哀歌"形成視聽對仗:瑤池綺窗的華美視覺,瞬間被黃竹歌聲的悽厲聽覺解構。後二句"日行三萬里"的極度空間擴張,與"不重來"的永恆時間停滯構成悖論。這種張力結構,恰似道教"沖舉飛升"之說在死亡鐵律前的潰敗。紀昀評"末句詰問冷雋",正見其以神仙口吻質詢帝王,較直斥更爲誅心。

三、歷史語境的微言大義
武宗王才人事尤堪玩味。史載王才人請殉武宗,與西王母"尚能復來"之問形成互文。李商隱【昭肅皇帝輓歌】"莫驗昭華琯"等句,皆可與此詩同觀。詩人以"何事不重來"作結,實暗用【史記·封禪書】武帝"黃金可成,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的妄念,揭示生死乃"道里悠遠"終不可越的本質。

此詩之妙,在化用【穆天子傳】【山海經】等仙話系統時,始終保持史家"實錄"精神。西王母從【漢武內傳】的降真之神,蛻變爲見證死亡的歷史詰問者,恰是李商隱對"詩史"傳統的拓展。錢鍾書謂"義山用典如禪家轉語",此詩正以仙家典故破仙家迷思,可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典範。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