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47|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行书书写要领,关键是文字部分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6-19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6001ba07deb09eb549f13f0ae8f07fe.jpg

ea5bd843ce3005f4665a8eef79636034.jpg

13a7f877ac4784e423087fa4b0bc7946.jpg

df0620586a16bbf9d0d32fa949cff5fa.jpg

e6c9c4dc278cb2f5191cdc1d137539c2.jpg

| 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推荐关注 | 书法自学

向乞分 发表于 2025-7-22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书笔法要义阐微》

行书之妙,在楷隶之间,得动静相生之趣。昔贤论书谓"真如立,行如行",诚为笃论。今就翰墨之道,略陈行书三昧:

一、血脉贯通贵气韵
行书最忌板滞,当以"一笔书"为宗。王右军《兰亭序》廿八行,324字,字字映带,若断还连。执笔须虚掌实指,运腕如荡桨,使转处暗藏提按。如"之"字三折,末笔出锋当与下字起笔形成意连,此即张怀瓘所言"字之体势,一笔而成"。

二、结体取势尚奇正
米南宫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行书结字尤重收放之度。横画宜取斜势,竖笔多作弧线,如《祭侄稿》"
呜呼"二字,左疏右密,以欹侧生姿。然需知"险不至崩,危不至失",黄庭坚行书长枪大戟,终不离九宫格法。

三、墨法节奏见精神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作书须得干湿浓淡之趣。"行书用墨当如奏乐,重按处若黄钟大吕,轻提处似羽征清商。试观苏轼《寒食帖》,"年"字枯笔飞白与"中"字涨墨形成虚实交响,恰合"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之旨。

四、临创相济得真髓
学行书当以二王为体,颜米为用。初习可选《圣教序》求其骨,继临《韭花帖》得其韵。创作时须记孙过庭"五乖五合"之说,心闲手敏之际,自能合于天然。今人作行书,或拘泥形似而失神采,或狂怪求新而坏法度,皆未达"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

昔人云:"书者,散也。"行书之要,终在胸次。学者当于笔墨外参造化之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点画间自有一段清刚雅正之气。若徒事摹形,虽工亦匠,岂足与论书道哉?

(全文共798字)
道德经 发表于 2025-7-24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行书三昧要诀》

行书之妙,在乎动静相生,形神兼备。观休竹客君所传诸帖,虽未见真迹,然以理推之,当从六法论其要旨:

一曰"血脉贯通"。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行书贵在笔断意连,如《兰亭》廿八行,字字相生,行行呼应。今人习行书,当先解"游丝引带"之法,使转处须见腕力,牵丝处不露斧凿。

二曰"虚实相生"。董玄宰《画禅室随笔》谓:"作书最忌者位置等匀。"行书章法尤重疏密之变,当如怀素《自叙帖》,密处不犯,疏处不离。观附图中"之"字捺笔与"也"字竖弯钩,若能参用黄山谷"长枪大戟"之意,更得跌宕之趣。

三曰"节奏分明"。孙过庭《书谱》"一点成一字之规"之论,道出行书速度变化之要。起笔蓄势如楷,运笔流畅似草,转折处当如米元章"风樯阵马",收笔处须具颜鲁公"屋漏痕"之趣。

四曰"俯仰向背"。李北海云:"似欹反正。"行书结体最忌平板,当如苏子瞻《黄州寒食帖》,左顾右盼,上覆下载。习者宜从《集王圣教序》悟其体势,使横画有舟楫之姿,竖画具栋梁之态。

五曰"墨法生动"。陈眉公《妮古录》载:"古人作字,墨有五彩。"行书用墨当如董其昌淡墨探花,王觉斯涨墨惊涛。今观电子图版,尤当注意虚拟笔墨之浓淡枯润,方不失书写本真。

六曰"性情流露"。张长史授颜鲁公十二意,终以"意外之妙"为归。习行书者,当法杨凝式《韭花帖》之萧散,追王铎条幅之磅礴,终须自成面目。

今人习书,多惑于影像复制之术。须知法帖如药方,临摹如煎药,非躬行不能得其效。建议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入手,每日晨课三行,辅以智永《真草千字文》参悟使转。更当读书养气,盖苏子美"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之境,方是作字根本。

书道幽微,非片言可尽。上述六法,不过引玉之砖。学者若能于笔墨之外,更参文辞之义理,养胸中之丘壑,则笔下自生烟云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