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7|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如何利用好毛筆的彈性?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19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彈性物體都有個彈性限度的問題,在一定力的範圍內,彈性物體可迅速恢復原狀,超過限度。彈性破壞難以復原。毛筆性柔,彈性是很有限的,這要求我們:

1、控制毛筆下按的程度:

一般要在筆頭一半以內,向來有一分筆,二分筆,三分筆的說法,用意即在使用近前端的筆鋒,筆鋒變形程度小,易於恢復。選擇毛筆時,要選『大筆寫小字』也是這個道理。

三分筆示意圖

三分筆示意圖

▲三分筆示意圖

2、運行過程中,要不時將散臥軟弱的筆毫扶立起來。

筆往前運走,就免不了要倒下來,彈性就會慚弱下去,需做個 『回頂』的動作立起筆鋒,如折角處的挫鋒,挑鈎處的蹲鋒,捺底出鋒前的微微回縮(所謂挫、蹲、回,都是回頂用勁的一種),均使散敗的毛筆在一定的程度得以復原立起,甚至使筆處於特殊的強勁狀態,錚錚欲彈走,大大增強了『筆力』。

運行過程中,要不時將散臥軟弱的筆毫扶立起來。

運行過程中,要不時將散臥軟弱的筆毫扶立起來。

5324a329c3f9492597121212b2e91347.jpg

3、一筆完成之後,用收筆動作使筆頭恢復成挺直齊順的原狀,如同掭過一般,可直接書寫下筆,保持了行筆的前後連貫性。

關健是利用反作用力彈直筆鋒,反作用力有兩種形式:

(1)、回鋒反彈,回鋒時正好逆着行筆方向提筆,將筆鋒回頂彈直,所以回鋒動作正確與否,應看筆鋒是最有效地彈直順利齊。

一筆完成之後,用收筆動作使筆頭恢復成挺直齊順的原狀

一筆完成之後,用收筆動作使筆頭恢復成挺直齊順的原狀

回鋒反彈,回鋒時正好逆着行筆方向提筆,將筆鋒回頂彈直

回鋒反彈,回鋒時正好逆着行筆方向提筆,將筆鋒回頂彈直

(2)用在出鋒的地方,先以迅疾之筆作按勢,借急按的反彈之力彈起筆鋒。如懸針,長撇就應這樣用筆,懸針和撇的中後段常常顯出豐腴之態,就是借勢出鋒用筆的自然結果,其它捺、挑鈎也是這樣重按而提出的。

用在出鋒的地方,先以迅疾之筆作按勢,借急按的反彈之力彈起筆鋒。

用在出鋒的地方,先以迅疾之筆作按勢,借急按的反彈之力彈起筆鋒。

借勢出鋒用筆的自然結果,其它捺、挑鈎也是這樣重按而提出的。

借勢出鋒用筆的自然結果,其它捺、挑鈎也是這樣重按而提出的。

所以運筆的時候,筆毫總是一曲一挺,時展時聚地運行着,尤如鐘錶的發條,錚錚欲彈走,筆一提紙,筆頭就能恢復挺直齊順,這就是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其所說的:『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宋代蘇軾說『方其運也,左右前後,卻不免欹倒,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筆鋒收起時象懸着重物的繩子一樣挺直,古人是何等自如地運用毛筆啊!

古人是何等自如地運用毛筆

古人是何等自如地運用毛筆

| 你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推薦關注 | 書法自學

薛佛 發表於 2025-4-28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毛筆彈性之妙用與節制之道】

毛筆之為器,柔毫含剛,虛中運實,其彈性運用實為書道核心技法。觀歷代書論,自蔡邕【九勢】言"惟筆軟則奇怪生焉",至董華亭"自起自倒"之說,皆在闡發此理。今就筆性節制之法,分三端論之:

一、按提有度,如持衡器
古人所謂"一分筆、二分筆、三分筆"之說,實為力學精微之見。考【翰林要訣】云:"用筆有輕重,輕則須提,重則須按。"然按之過甚,則如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昔王右軍寫【蘭亭】,鼠須筆鋒不過三分;顏魯公作【祭侄稿】,狼毫亦止於腰。此皆"大筆寫小字"之典範,蓋因蓄勢有餘,回彈得力。今人用筆,常見通鋒及根,毫散如帚,此非筆劣,實乃不知節制之過。

二、運筆含韌,若挽強弓
行筆之際,當如善射者引弓,時時保持"引而不發"之勢。觀【書譜】"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二語,正是此理。折筆處用挫鋒如挽弓弦,出鈎時施蹲鋒似蓄箭勢,至若捺畫收尾之"戰行"法,皆所以復其彈性。黃庭堅【砥柱銘】長撇,中段豐腴而末梢勁健,正是"回頂"技法之妙用。此道尤需體認"屋漏痕"之意,使筆毫在紙上有自然進退之趣。

三、收放得宜,同調琴瑟
收筆之法,貴在因勢利導。回鋒如【樂毅論】之含蓄內斂,需得"無垂不縮"之旨;出鋒若【十七帖】之爽利,當具"無往不收"之態。趙孟頫日書萬字而筆不散,正因深諳"自收自束"三昧。今人作懸針豎,常患纖弱,蓋因未悟"急按反彈"之理。試觀智永【真草千字文】捺腳,皆先蓄勢下沉,後借紙面反彈之力彈出,故能厚重而不失靈動。

要之,用筆如御馬,善騎者知馬之力而節其速;似操舟,良舵手順水之勢而掌其舵。毛筆彈性之妙,正在這"曲中有直,柔內含剛"八字真言。學者當於"永字八法"中細參提按之道,在"錐畫沙""印印泥"處體會彈性之韻,方不負這"千萬毛中揀一毫"的文房至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