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80|回復: 0

[中医理论] 建议这12种中药请家中常备!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6-14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多数人认为,家庭小药箱里的药应是一些见效较快的西药,如止痛药、退烧药以及降压药等。殊不知,家庭小药箱里也可常备一些中药,因为很多易于保存且疗效确切的中药在解决身体小问题时,其疗效是某些西药所无法比拟的。

枸杞子:滋阴明目延缓衰老

属性功效: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健:枸杞尤其擅长明目,所以还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

枸杞子:滋阴明目延缓衰老

枸杞子:滋阴明目延缓衰老

常坐电脑面前办公的朋友,日常吃些枸杞是可以帮助明目的。若是女性常吃枸杞,还会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枸杞为扶正固本,生精补髓、滋阴补肾、益气安神、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良药,自古以来就是滋补强壮养人的上品,有效地增强各种脏腑功能,能改善大脑功能和对抗自由基的功能,具有明显的延缓衰老的作用。

艾叶:风寒咳嗽

属性功效:艾叶味苦、辛,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作用。

防病保健:因风寒所致的咳嗽,可采用艾叶熏脚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取艾叶适量,放入沸水中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把药液倒入盆内,先熏后洗双脚;

当皮肤出现疖肿症状时,可取艾条1根,点燃一端,距患处3~5厘米进行熏灸,在熏灸过程中,艾条应以疖肿为中心缓慢旋转,灸至疖肿及周围皮肤出现明显红晕,患者感觉微烫为止,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生地黄:经常便秘者

属性功效: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经常便秘的人,不妨喝1杯生地黄蜂蜜水,具体方法是:取生地黄适量,加水煮30分钟,待药液稍凉后加蜂蜜2勺搅拌均匀。

山药:小儿脾胃虚弱

属性功效:山药味甘性平,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作用。

防病保健:小儿脾胃虚弱,时常没有好胃口,且时不时腹泻,这时让孩子多吃点山药,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山药对老年人因肺气虚弱所致的慢性咳嗽、气促等症或肾气虚弱所致的腰酸腿软、夜尿频等症,均有一定疗效;对于病后身体虚弱,需长期调养的人来说,山药更是质优价廉的补品。

山药:小儿脾胃虚弱

山药:小儿脾胃虚弱

温馨提示:因山药药性平和,所以可长期食用。煲汤、煮粥均可。

薏米:祛湿气

属性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等功效。

防病保健:在湿气较重的季节或地区,可用薏米煮汤喝。

温馨提示:因薏米性微寒、偏凉,所以平时怕冷的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

石榴皮:腹泻

属性功效: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具有涩肠止泻、止痢固脱等功效。

防病保健:吃石榴后将石榴皮洗净、晒干收集起来,当家人出现腹泻症状时,可将石榴皮与红糖煮水喝,疗效较佳。

鸡内金:小儿积食

属性功效:鸡内金味甘性平,具有健胃消食、化积排石、固摄缩尿等功效。

防病保健:当出现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小儿积食等症状时,可将晒干的鸡内金炒后捣碎,加点山楂一起熬水喝,或将山药、鸡内金一起研成细末,与粳米共煮粥食用。

罗汉果:止咳润肺

属性功效:罗汉果味甘、酸,性凉,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滑肠排毒、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

罗汉果:止咳润肺

罗汉果:止咳润肺

防病保健:罗汉果服用方法非常简便,煎水、冲泡饮用或直接嚼着吃均可。

菊花:目赤肿痛

属性功效: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健:因热伤风、肝火盛所致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可泡1杯菊花茶喝。

金银花:咽喉肿痛

属性功效: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防病保健:对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等症,用金银花水煎代茶喝,1天后即可见效;宝宝身上出现热痱,可用金银花煎成浓浓的汤汁,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患处轻轻地反复擦洗,1天后就会显效。

西洋参:口干目

属性功效: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寒,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熬夜后,很多人常会感觉口干目眩、咽痛咳嗽,此时喝1杯西洋参茶,可让您口舌生津。

西洋参:口干目眩

西洋参:口干目眩

温馨提示:因西洋参性寒,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过多食用。

陈皮:理气化痰

属性功效: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调中、祛湿、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对于咳嗽不止且痰液稀白的患者,可用陈皮泡水喝。

仰望岐黄二维码

仰望岐黄二维码

炎平 發表於 2025-6-10 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庭常备中药之养生要义》
(文/守拙斋主人)

观今人居家贮药,多尚西药之速效,而忽中药之根本。休竹客君所列十二味,诚得岐黄家法,今择其要者五品,阐发经旨,以正养生之道。

枸杞子者,《神农本草经》列之上品,谓其"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李时珍《纲目》特彰其"滋肾润肺"之功,今人用治目疾,实本《银海精微》"肝血不足则目昏"之论。然须辨明:阴虚火旺者当佐甘菊,脾虚便溏者忌单味久服。

艾叶乃纯阳之品,《本草备要》称其"能回垂绝之元阳"。其熏足之法,暗合《黄帝内经》"病在上取之下"之旨。然须知艾火虽能散寒,若属风热咳嗽,反致劫阴助火,当慎之。

生地黄之用,《本草衍义》辨之甚详:"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其通便之效,实因甘寒润燥,非若大黄之攻伐。然脾胃虚寒者服之,恐有滑肠之弊,当遵仲景"蜜煎导"法,佐以姜汁为佳。

山药一味,张锡纯《衷中参西录》推为"滋阴利湿之圣药"。其治小儿疳积,正合钱乙"脾主困"之论。然今市售多硫熏之物,择时当以断面黏液稠滑者为真。

薏苡仁除湿,《名医别录》谓其"消水肿,利肠胃"。然朱丹溪有言:"薏仁力缓,须倍用乃效。"今人但知除湿,不察其炒用则温,生用则凉,治痹当炒,疗痈宜生。

要之,居家备药,当明三要:一辨体质,二知炮制,三晓配伍。譬如枸杞配黄精可增效,艾叶伍香附能调经。若徒执单方,不谙医理,犹缘木求鱼也。

(全文共798字)

注:本文谨守"述而不作"之训,所论皆本《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等典籍,兼采近贤张山雷、秦伯未诸家之说,未敢妄立新义。
随缘随喜 發表於 2025-7-23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庭常备中药之养生要义》
(文/守拙斋主人)

拜读休竹客先生所荐十二味家常中药之论,深感其用心良苦。然中药之用,贵在明理辨证,非可一概而论。今择其中五品稍作阐发,以正其用。

枸杞子者,《本草纲目》称其"滋肾润肺,明目安神",诚非虚言。然其性虽平,终属补益之品。若遇肝阳上亢之目赤、脾虚湿盛之纳呆者,反易助邪。故《景岳全书》特申"枸杞能退虚热,而真火者忌之"。电脑日灼者,可佐菊花3克同泡,取"菊杞明目饮"之配伍,方合"补而不滞"之旨。

艾叶熏足之法,实本《肘后备急方》"艾灸通络"之理。然今人但知其温,不辨其燥。凡阴虚血热之咳(症见痰少质黏、咽喉干痛)、足部湿疹溃烂者,用之犹如抱薪救火。愚见可佐吴茱萸10克同煎,以成"艾萸汤",既存温经之效,又制其燥烈之性。

生地黄通便之方,深得"增水行舟"之妙。然须辨明便秘虚实:若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确属阴虚肠燥;倘遇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之脾虚气滞者,反致滑肠伤正。另,蜂蜜宜择荆花蜜为佳,盖其性凉润,与生地最相得益彰。

山药养脾,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赞为"至平至和之品"。然今之小儿多兼食积,单用山药恐壅滞气机。可仿《小儿药证直诀》异功散之意,佐陈皮3克、鸡内金5克同煮,则补而不腻。至若肺肾两虚之证,必以麸炒山药入药,取其走中焦而兼达下焦之妙。

薏苡仁祛湿,首当明辨生熟之用:生者利水渗湿力强,宜于舌苔黄腻之湿热证;炒制后性转平和,适于脾虚泄泻。然《本草新编》有言:"薏仁最善利水,凡阴虚津枯者,非所宜也。"今人但见"湿气"辄用薏米,岂知瘦人多火、久服反耗真阴?

结语:中药家常备用之,当如良将用兵——知其性、明其理、度其证。所列诸药虽平和,亦须遵循三则:一察体质阴阳,二辨症候寒热,三谙配伍法度。倘能如是,则庶几不负先贤"上工治未病"之训矣。

(全文共798字)

注:本文依《中华本草》《中医方剂学》为据,兼采历代名家论述,力求言必有典。凡涉及具体用法,请遵医嘱辨证施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