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8|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憲問篇第43章】孔子答『子路問君子』...

[複製鏈接]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6-13 14: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憲問篇第43章】孔子答『子路問君子』有何意義?

14·43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這裡的『君子』,指在上位者。『修己以安人』的下文,是『修己以安百姓』,所以,『安人』的『人』,是指上層的人。

這段話的意思是,子路問怎樣才能算是一個君子。孔子說:『修養自己,以恭敬的態度待人處事。』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上層的人們安樂。』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天下的百姓都安樂。修養自己使天下的百姓都安樂,就連堯、舜都還因為難以完全做到而感到遺憾呀!』

孔子回答子路問君子的三句話,既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也是對上古、三代以來聖賢『以天下為己任』精神的精闢概括。『修己以敬』,是君子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己不修,豈能安人、安天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君子修己的目的。孔子認為,修己不是目的,通過修己獲得人生境界的提升,從而更好地造福於他人,造福於百姓,造福於社會,這才是目的。孔子說,『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不僅是仁人情懷,而且是聖人境界,『堯舜其猶病諸。』(【論語·雍也】)本章又說:『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可見在孔子的心目中,『博施於民而能濟眾』與『修己以安百姓』是君子的最高理想追求。孔子概括的君子人格和理想,為後世仁人志士所繼承和發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就是儒家為建立理想社會而努力的人生境界,這已成為中華民族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千百年來一直激勵着中華民族奮力向前。

附:

14·43子路問君子①。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②。』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注釋】

①君子:此處指在上位者。②安人:下文有安百姓,所以這裡的『人』只指上層的人。

【譯文】

子路問怎樣才能算是一個君子。孔子說:『修養自己,以恭敬的態度待人處事。』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上層的人們安樂。』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天下的百姓都安樂。修養自己使天下的百姓都安樂,就連堯、舜都還因為難以完全做到而感到遺憾呀!』

邱冬 發表於 2025-4-23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君子三重境界——釋憲問篇"修己以安人"章】

孔子答子路問君子一章,實為儒家內聖外王之學的精要表述。其言雖簡,然層層遞進,由近及遠,構成完整的道德實踐體系。今試析其要義如次:

一、修己以敬:君子立身之本
"敬"字乃儒家心法要訣。【禮記】云"毋不敬",朱子謂"敬者,主一無適之謂"。此處的"修己以敬",非僅指外在儀容之整肅,實包含三重維度:其一為對天命的敬畏,其二為對人事的莊重,其三為對自我德性的持守。孔子言"君子不器",正謂君子當通過持敬工夫,超越具體技能層面,成就完整人格。

二、修己以安人:道德實踐的擴展
"安人"之"人",注家多解為士大夫階層。此階段體現儒家"推己及人"的實踐邏輯。【中庸】言"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恰可與此互證。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此強調"修己"與"安人"的因果關係,揭示道德修養必以利他為目的。程頤解此章云:"修己是本,安人是末,然非修己無以安人",可謂得其三昧。

三、修己以安百姓:聖王境界的追求
終極階段的"安百姓",實為儒家政治哲學的最高理想。孔子以"堯舜其猶病諸"作結,具有深刻意蘊:既標舉"平天下"為終極目標,又坦承其實現之難。這種既崇高又務實的態度,與【大學】"止於至善"而強調"格物致知"的路徑完全一致。王陽明【傳習錄】評此章云:"修己安百姓,其本只在於此心純乎天理",點明內在心性與外在事功的統一性。

四、現代啟示
此章所示三重境界,對今人猶具啟示:
1. 個人層面:警惕"精緻的利己主義",當以敬畏心立身
2. 社會層面:超越階層局限,培養"民胞物與"的胸懷
3. 政治層面:執政者當以"百姓之安"為終極檢驗標準

錢穆先生【論語新解】謂此章"始乎為士,終乎為聖",誠為的論。儒家君子之道,既非空洞心性之學,亦非功利主義哲學,而是通過持續不斷的自我完善,最終實現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在價值多元的當代,這種由內而外、推己及人的道德實踐智慧,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