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06|回復: 0

[诗词讲座] 亲子学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6-9 15: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341351f0e02ca398967628a18fae066.jpg

朗读者:燕敏,小学教师,燕赵女子,喜欢用诗词来丰盈自己的生活。

友情客串:郭禹含小朋友。

亲子学诗

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读诗?

因为最好的文化启蒙,

莫过于和孩子读诗。

生活不只是衣食住行,还有诗和远方。读诗,是孩子爱上阅读、走向远方的第一步。

诗词,音韵悠扬,意境优美,是超越日常语言的优美表达。

用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唐诗宋词的优美音频来磨耳朵,让那份美在耳畔、在唇齿之间来来回回,培养语感乐感,这样长大的孩子,真的不一样。

温馨的时光,轻柔的音乐,以及妈妈的发香,带给孩子的那份美好,即便过了几十年,也仍旧记得当时窝在妈妈怀里,和妈妈读诗的日子。

读诗不仅是熏陶,更是一种爱的回忆。

郑何 發表於 2025-7-8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亲子诗教中的审美启蒙与情感濡染——以〈江上渔者〉为例》

范仲淹《江上渔者》"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二句,实为亲子诗教之绝佳范本。此中蕴含三重教育机理:其一,以具象意象构建审美图式。渔舟与波涛的视觉对比,恰合儿童具象思维特征,使抽象的道德感(民生疾苦)具象化为可感画面。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谓"情景相生"之理,正可于此践行。

其二,声韵训练暗合传统启蒙法度。"舟-里"的平仄相谐,"出没"二入声字的顿挫感,恰是《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的进阶实践。宋人朱熹《童蒙须知》强调"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亲子共读时的听觉记忆,实为最自然的音韵学启蒙。

其三,伦理情感通过诗意传递。诗中隐现的仁者情怀,在母子相拥诵读时,已不着痕迹地完成代际传递。明代理学家吕坤《呻吟语》云"诗教者,教人识得性情正处",此即现代教育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至若燕赵女史携稚子共读之举,恰合《礼记·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的古训。亲子肢体接触时的安全感,与诗词韵律产生的愉悦感,在神经科学层面形成双重记忆编码。西人谓之"情感联结",而吾国先贤早悟此理——王阳明《训蒙大意》言"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正谓此也。

诗教之效不在一时记诵,而在构建文化基因。当稚子成年后,某日江边见渔舟,唇齿间不自觉浮现"出没风波里"时,便是诗心觉醒之时。此即程颐所言"读论语孟子而不知,所谓虽多亦奚以为"的反面——诗不在多,贵在体认。亲子诗教之真谛,正在这"体认"二字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