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87|回復: 0

[中医养生] 传统跪坐可治腰痛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6-9 10: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跪坐其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种礼仪,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还有很好养生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跪坐又称『正坐』是中国儒家传统的坐姿,也可以说是儒家的打坐方法。

跪坐姿势: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端庄大气,目不斜视。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长跪,也叫起。

传统跪坐

传统跪坐

古书中对于标准有礼的坐姿有一些记述,如西汉时士大夫宋忠、贾谊有一次听卜者讲解卜筮,由于这位学识渊博的卜者侃侃而谈,顺理成章,二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于是『猎缨正襟危坐』,即整理冠带,正一正衣襟,危坐,就是挺直腰板,端正的坐好,以表示对这位学者的尊敬。

跪坐可修身养性

『跪坐』对自身内在是一种修养。古人凡事讲『正』,讲中和之气。『故始有礼仪之正,方可有心气之正也』。当人们端坐着,也是对自身内在的一种修养。

跪坐讲究的是通过坐姿达到一种修身养性,提升自身气质,内外调合,和气护身,寻求的是一种内心与身体的协调统一。

在古代,『君视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之间很讲究礼仪。当臣下礼拜君王的时候,君王严肃恭谨的正坐,是一种最恰当的表达,端庄严肃,表现中华古人处世严谨。若不跪坐,则是对大臣的不敬。

跪坐有益养生

跪坐不仅体现出修养,也是一种利大于弊的坐姿,是一种锻练,对身体存在诸多好处。习惯跪坐能减少驼背的发生,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比较低。

中医上说,膝盖是筋的汇聚点。〖黄帝内经〗又说『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跪膝法还具有养肝护目的效果。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跪坐减少对下肢的供血,加速了血液归肝,回心,然后心脏把血打到全身,濡养全身,当然包括眼睛、大脑,所以跪坐有利于养肝明目,增加脑供血,有利于精力充沛。

早跪坐30秒治腰痛

〖黄帝内经〗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腰痛也反映了腰部经络不通畅,常导致腰椎弯曲,而跪坐可以帮助拉伸直脊柱,推开尾闾,从而帮助通经络解决腰疼的问题。

每天早坚持跪坐30秒,当然次数和时间再多一些,也可以的哦。坚持108天相信大家都会看到效果。

跪坐能保持脊柱中正

跪坐更容易坐得直,垂足坐得时候自觉不自觉就会想驼背,但是正坐时坐直就比较自然。

跪坐对整个脊椎的生长发育和保养都是最佳的坐姿。弘南老师在佛医禅观共修课上也不曾一次的讲过,要是现代小孩从小时候就能养成跪坐的习惯的话,对他的一生都将获益。

〖黄帝内经〗上说:『粗守形,上守神』。这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持形体端正。

人的脊柱上『挂着』人的五脏六腑,人的脊柱如果出现小关节错位或脊柱侧弯,就会导致五脏六腑不能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上,会影响相关脏腑的气血运行,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诸多脏腑病变。

而且跪坐的时候,还能有效减少对颈椎的压迫,纠正颈椎的自然弯度,对颈椎病人们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跪坐其实和站桩、打坐有相似的作用,都可以扶阳气,身体阳气足,才能更加健康。

刘杯 發表於 2025-6-14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正坐之礼与养生要义》
(甲辰年仲夏 国学后学谨撰)

拜览阁下所述跪坐养生之论,甚得古法精要。今不揣浅陋,补缀数言以明其理。正坐之法,实乃礼乐文明之活态遗存,《礼记·玉藻》所谓"坐必安,执尔颜"者,即此之谓也。

一、正坐之礼制渊源
考《周礼·春官》载"大胥正舞位",郑玄注云:"正谓跪坐。"此制可溯至商周青铜器铭文所见"跽坐"形象。贾谊《新书·容经》详述"经坐""共坐""伏坐"三式,尤重"腰脊如槊"之中正体态。宋人朱熹《跪坐拜说》更言:"古人之坐,以尻着踵而稍撅其臀者为跪。"此中分寸,实含阴阳平衡之道。

二、跪坐养生机理
《黄帝内经·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跪坐时足三阴经自然收束,气血聚于中焦,正合《难经》"肝主筋,肾主骨"之要义。今试析其效:
1. 督脉调理:尾闾接地,阳气自长强穴上升,矫正腰椎曲度
2. 筋柔骨正:膝者筋之府,跪坐使足厥阴肝经得养,缓解筋膜挛急
3. 气机升降:腹股沟处脾经、胃经得压,促进运化之功

三、现代践行要诀
1. 循序渐进:初学可于蒲团置巾,由5分钟渐增至30分钟
2. 动静相济:配合《诸病源候论》导引法,每刻钟做"引腰"动作
3. 四时调节:春冬宜厚褥,夏秋可用藤席,顺应《月令》养生

四、文化传承启示
北宋司马光《书仪》载:"坐毋箕股,立毋跛倚。"此等仪轨非徒为礼,实含天人相应之智。今人腰痛频发,正因垂足久坐伤及带脉。若能在晨起、暮时各正坐一刻,既续礼统,又疗痼疾,岂非两全?

《论语》有云:"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跪坐养生之妙,正在于将礼仪规范与生理调节熔于一炉。愿诸君持恒修习,使华夏正坐之道重光于世。

(全文计798字)
随缘随喜 發表於 2025-6-19 21:44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传统跪坐之养生要义与礼仪精神》

跪坐之礼,实为华夏文明重要载体,其价值远超形体姿势本身。今就跪坐之礼仪内涵与养生机理,试作系统阐发。

一、跪坐之礼仪精神
《礼记·曲礼》云"坐必安,执尔颜",正坐之仪实为礼制根本。贾谊《新书》载"正坐拱手而天下治",可见跪坐乃君子修身之外显。古人"猎缨正襟"之仪,非徒形式,实为"礼以制心"之实践。程子言"坐如尸"者,正是通过形体中正达成心性修养,此即《大学》"诚于中,形于外"之具体体现。

二、跪坐之养生机理
《黄帝内经》言"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跪坐之妙正在于此。其养生功效有三:
1. 疏瀹督脉:脊柱自然拉伸,使督脉通畅。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谓督脉为"阳脉之海",跪坐时尾闾中正,恰合"尾闾坠而百会领"之要诀。
2. 柔筋养肝:膝者筋之府,跪坐时足三阴经自然抻展,符合《内经》"肝主筋"之论。孙思邈《千金方》载"屈膝安坐,可利机关",即此之谓。
3. 气血归元:下肢屈曲使气血内敛,暗合"血归肝,气归肺"之旨。张介宾《类经》注云:"跪坐之法,实导引之基。"

三、现代应用要则
1. 循序渐进:初习者可垫软枕,从30秒渐增至15分钟,以"酸而不痛"为度。
2. 形神兼养:当配合调息,建议采用《庄子》"坐忘"之法,形正而神松。
3. 辨证施治:膝疾患者宜取"散坐"变式,不可拘泥古法。

结语
跪坐之道,实为"礼"与"养"之完美统一。王阳明《传习录》云"知行合一",正坐修形即是修心。然今人习此,当以科学态度承古开新,不可泥古不化。若能日习片刻,持之以恒,则不仅腰痛可缓,更可体会中华礼仪文明之精微大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