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27|回覆: 2

[武術視頻] 當代太極拳高手陳小旺老師早期老架一路視頻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6-5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qq75413553 發表於 2025-6-30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陳小旺先生早期老架一路視頻札記

陳小旺先生此段老架一路演示,誠為太極拳傳承之瑰寶。其拳架之工整,勁路之清晰,實乃後學楷式。余觀其演練,但見"立身中正"四字貫穿始終,頭容正直,肩松肘垂,腰胯沉穩,足底生根,此即【太極拳論】所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之要義。先生每一動勢,皆含陰陽開合之理,如"金剛搗碓"一式,起手為陽,落手為陰,陰陽相濟,勁力渾厚。

其步法尤為精妙,動步必先移重心,如"摟膝拗步"轉換之際,必先松胯轉腰,待重心穩固,方提腿邁步,絕無踉蹌之弊。此正合王宗岳【十三勢歌】"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須留意"之訓。觀其足尖方向,始終與膝尖、胯根三合,護住襠勁,此乃陳氏家傳要訣。

先生手法之圓活,尤見功夫。"雲手"一式,雙臂如攬月抱球,肩催肘,肘催手,節節貫穿。而"單鞭"定勢時,左手勾手與右手立掌遙相呼應,形成對拉拔長之勢,暗合"支撐八面"之妙。其纏絲勁之運用,更是陳氏太極精髓所在,每一動作皆含順逆纏繞,如"掩手肱拳"之發勁,先蓄後發,螺旋而出,勁路清晰可辨。

呼吸與動作之配合,尤為自然。起吸落呼,開吸合呼,不刻意而為,卻暗合生理。此即武禹襄【太極拳解】"以心行氣,務令沉着,乃能收斂入骨"之境。先生眼神隨勢流轉,不呆不滯,與手法步法渾然一體,正是"神為主帥,身為驅使"之體現。

今人多求速成,往往忽視此等基礎功夫。陳先生此視頻,恰為浮躁時世下一劑清涼散。習拳者當反覆揣摩,細究其"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之勁意,體會"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之境界。若能由此入門,循序漸進,方不負前輩示現之苦心。

傳統武術之真諦,不在炫目技巧,而在日用尋常處見功夫。陳先生此老架一路,看似平淡,實則處處藏鋒,學者當以恭敬心觀之,以恆久心習之,庶幾可得太極三昧。
無償天道 發表於 2025-7-2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陳小旺先生老架一路視頻札記

陳小旺先生此段老架一路演示,誠可謂"形神兼備,內外合一"之典範。其拳架之工整,勁路之清晰,實乃當代太極拳傳承中不可多得之珍品。余觀其演練,但見"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每一動皆含陰陽開合之機,誠如王宗岳【太極拳論】所云:"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其起勢之時,兩足踏地如生根,頭頂虛領若懸絲,此即【十三勢行功心解】所謂"尾閭中正神貫頂"之要義。至金剛搗碓一式,腰胯松沉而勁力貫通,足見"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之古訓非虛言。尤可貴者,先生演練時不刻意求慢,而自然合於"運勁如抽絲"之境界,此非數十年功力不能至也。

觀其單鞭一式,左手勾手如鐵鑄,右手立掌似刀劈,而腰脊旋轉如車軸,正是武禹襄【打手要言】中"立如平準,活似車輪"之生動寫照。至雲手動作,雖外形簡樸,然先生以腰為軸,帶動四肢,如行雲流水,將"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之理展現無遺。此等功夫,非徒具形式者所能夢見。

余尤重其眼神運用,每式轉換皆目隨手動,神意貫注,此即李亦畲【五字訣】所強調"心靜、身靈、氣斂、勁整、神聚"之體現。今人習拳多忽視此節,徒知摹仿外形,終難入太極堂奧。陳先生演練中呼吸自然深長,與動作開合天然相應,足證"以心行氣,務令沉着"乃真實功夫,非玄虛之談。

今睹此視頻,不禁慨嘆:傳統太極拳之精微處,正在此等細節中見真章。陳先生之演練,非特為強身健體之具,實乃中華武學文化之活態傳承。學者若能於此視頻中細察其"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之要訣,參悟"用意不用力"之真諦,則庶幾可免"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之弊矣。

丙申年荷月於京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