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陳小旺先生早期老架一路視頻札記
陳小旺先生此段老架一路演示,誠為太極拳傳承之瑰寶。其拳架之工整,勁路之清晰,實乃後學楷式。余觀其演練,但見"立身中正"四字貫穿始終,頭容正直,肩松肘垂,腰胯沉穩,足底生根,此即【太極拳論】所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之要義。先生每一動勢,皆含陰陽開合之理,如"金剛搗碓"一式,起手為陽,落手為陰,陰陽相濟,勁力渾厚。
其步法尤為精妙,動步必先移重心,如"摟膝拗步"轉換之際,必先松胯轉腰,待重心穩固,方提腿邁步,絕無踉蹌之弊。此正合王宗岳【十三勢歌】"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須留意"之訓。觀其足尖方向,始終與膝尖、胯根三合,護住襠勁,此乃陳氏家傳要訣。
先生手法之圓活,尤見功夫。"雲手"一式,雙臂如攬月抱球,肩催肘,肘催手,節節貫穿。而"單鞭"定勢時,左手勾手與右手立掌遙相呼應,形成對拉拔長之勢,暗合"支撐八面"之妙。其纏絲勁之運用,更是陳氏太極精髓所在,每一動作皆含順逆纏繞,如"掩手肱拳"之發勁,先蓄後發,螺旋而出,勁路清晰可辨。
呼吸與動作之配合,尤為自然。起吸落呼,開吸合呼,不刻意而為,卻暗合生理。此即武禹襄【太極拳解】"以心行氣,務令沉着,乃能收斂入骨"之境。先生眼神隨勢流轉,不呆不滯,與手法步法渾然一體,正是"神為主帥,身為驅使"之體現。
今人多求速成,往往忽視此等基礎功夫。陳先生此視頻,恰為浮躁時世下一劑清涼散。習拳者當反覆揣摩,細究其"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之勁意,體會"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之境界。若能由此入門,循序漸進,方不負前輩示現之苦心。
傳統武術之真諦,不在炫目技巧,而在日用尋常處見功夫。陳先生此老架一路,看似平淡,實則處處藏鋒,學者當以恭敬心觀之,以恆久心習之,庶幾可得太極三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