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57|回覆: 1

[家庭教育方法] 為什麼孩子數學成績總上不去? 這是我見過最實用的回答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6-4 15: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你的孩子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

數學計算能力差,明明會做的題目,一到考試就老出錯。

應用題有時題目讀不懂,經常會因為審題不清而失冤枉分。

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面對不同的題型,不會舉一反三。

……

數學真的有那麼難嗎?其實根本問題在這裏。

基礎知識薄弱

這是成績在高分以下學生的通病。我之前也遇見過這樣的同學,很少學基礎知識,覺得學這些沒用,結果他的成績一直提不高。

時至今日,還有學生不清楚等式的定義(含有等號的式子),所以他認為1=2不是等式,而認為π≈3.14是等式;還有學生不知道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所以他認為x+1=x-1不是方程,因為它沒有解。此類問題林林總總舉不勝舉。

>>>>對症下藥:

1、不以為了鍛煉孩子做難題為藉口忽視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學數學的信心。

基礎薄弱的學生由於學習差,往往會失去自信。家長們要通過語言和行動的激勵消除孩子對數學的恐懼心理,並在生活中把數學問題趣味化,使孩子體會數學的可參與性。

3、督促孩子夯實基礎,確保對基礎問題的理解與掌握。

對於容易犯的錯誤,督促孩子做好錯題筆記,分析錯誤原因,找到糾正的辦法。不盲目讓孩子做大量的題目。因為盲目大量做題,有時候錯誤或者誤解也會得到鞏固,糾正起來更加困難。對於課本中的典型問題,要深刻理解,並學會解題後反思。

運算能力差

運算能力差和學生的習慣有關。有的小孩只要是計算題,就立刻拿出來計算器,啪嗒啪嗒把題算出來了,有時候計算6乘以9,他都恨不得翻出九九乘法表,而不願意去開動腦筋運算,長此以往,導致計算能力低下。

>>>>對症下藥:

1、夯實各種運算法則的基礎規律規則。

運算能力差,對於運算法則這個根基沒有掌握好是關鍵。家長可以嘗試平時在家偶爾問兩句某個運算法則,考察一下孩子的掌握情況。

2、禁止孩子使用計算器等計算輔助工具。

在做數學作業的時候,讓孩子失去對其他運算手段的依賴,才能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鍛煉用腦子算的能力。

做題不細緻規範

缺乏細緻的審題和規範的解題習慣,這可能和孩子的性格有關係,有的孩子是急性子,邊看題邊做,有時候題還沒有讀完,答案就已經做出來了,但是,這樣的錯誤率非常高。

>>>>對症下藥:

1、在題目上勾畫,做標記。

在讀題的過程中,養成邊讀題邊勾畫的習慣。最好是不同類型的重要字眼,用不同類型的標記方式(比如直線和曲線)。這樣在做題過程中可以減少審題方面的遺漏。家長可以檢查孩子平時做題時是否養成了這種習慣,如果沒有,需要提醒。

2、做完檢查不能忘。

讓孩子在平時做作業時就養成檢查的習慣。尤其是一套類似考試試卷的作業題,從頭捋一遍自己寫上的答案,查看有沒有之前寫錯但是沒有意識到的地方。此外,選擇題也要檢查一下自己打鈎、畫圈的選項和自己最終寫上的是不是一致。

未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有些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由於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書寫潦草、審題不認真、作業馬虎,常把數字、運算符號、書寫格式寫錯。

相反,另一些學生雖然他們的智力並不突出,學習能力屬於中等,但他們的學習態度較認真,結果他們的學習成績往往超過前者。

由此可見,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孩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習慣至關重要。

>>>>對症下藥:

1、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較多,一些能力強的同學做得快、算得准,他們做完後便迫不及待地報出解題方法和結果。這使得一部分做題較慢的同學不假思索的照抄他們的結果,時間長了,這部分同學就養成了懶於思考的不良習慣。

因此,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

2、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要多動腦筋,勤於思考。對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滿足於會背誦,更要力求理解。

質疑問難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刻苦鑽研、勤於思考、主動進取。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請教,不恥下問,和同學展開討論,不弄清問題決不罷休。當問題得到解決時,學生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3、培養自己發現錯誤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必然會出現差錯,對此,老師和家長不能等閒視之。因為學生出現差錯的地方,正是學生需要掌握知識的薄弱點,並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

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用自己學到的檢驗方法找出錯誤。在對比中把握問題的關鍵,力求自己發現並改正錯誤,提高解題技巧。

眼看着期末考試就要來臨,要想提升孩子的數學成績,現在開始就要改變了。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7 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7-11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數學教育之本:由根基至枝葉的治學之道】
(文/國學塾師)

觀今之數學教育,猶若種樹。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其可得乎?【禮記】云"行遠必自邇",今之學子數學不彰,實因未明"本立而道生"之理。試析其要,當從三端論之。

一曰"固本":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九章算術】以"方田""粟米"開篇,正見古人重基礎之智。今之學子,或視基礎為淺陋,或學而不思其義。譬如"等式""方程"之辨,竟有以"1=2"非等式者,此非【論語】所謂"學而不思則罔"乎?基礎概念猶若建築之基,基歪則樓傾。王弼注【易】曰:"物無妄然,必由其理",數學概念之定義,即其理也。

治本之策:
效法孔子"溫故而知新",每日以一刻鐘復盤基礎概念
仿朱熹"循序漸進"之法,以【課本】為經,以【筆記】為緯,織就知識之網
踐行陸九淵"發明本心"之說,令學子自述概念要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曰"強幹:運算之道,在熟在精
籌算之藝,自古為六藝之一。【周髀算經】載商高"數之法出於圓方",可見運算乃數學之筋骨。今人依賴計算器,恰如【莊子】譏"有機事者必有機心",終致"九九表不能誦,加減法不能心算"之弊。顏元【存學編】言:"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運算能力唯熟能生巧耳。

矯治良方:
取法【三字經】"口而誦,心而惟",每日百題口算,重建數感
參照【學記】"時教必有正業"之說,設"無計算器日"以強根本
運用"程朱格物"精神,探究運算律之本源(如乘法乃加法之簡)

三曰"正形:規範為范,慎思明辨
司馬光【訓儉示康】云:"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今之學子解題不規範,實為心役於速成之弊。【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三境界,恰合審題、析題、解題之序。東坡言"舊書不厭百回讀",審題亦當如是。

培正之法:
承襲【朱子讀書法】"熟讀精思"傳統,以雙色筆勾畫題干要件
借鑑"書院課試"格式,要求"寫已知-述求解-演過程-驗結果"四步完卷
運用"陽明格竹"功夫,對典型錯題進行"病因解剖"

結語:數學之道,通於聖學。張載言:"學貴心悟,守舊無功",願諸君以"尊德性而道問學"之心治數學,既重基礎如樹之固根,復強運算似木之壯干,更規範若枝之有序。假以時日,自可"致廣大而盡精微",何愁數學之不進乎?

(全文798字)

註:本文融匯程朱理學"格物致知"與陸王心學"發明本心"之要義,以國學視角解數學教育之困,暗合【學記】"豫時孫摩"原則,踐行孔子"因材施教"思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