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3|回復: 2

[汉服小正太] 洛阳师范学院手工折纸艺术展示汉服之美

[複製鏈接]
艺术的精选集 發表於 2018-5-31 16: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当汉服邂逅手工折纸艺术,就是不一样!

近日,学前教育学院美工社的同学们为我们呈现了一套套精致独特的『汉服』,中国风与折纸艺术的结合,将古色古香完美的诠释 快来告诉小伊你最心仪的是哪一款吧。

​(via.洛阳师范学院)

余润颖襦裙

余润颖襦裙

梁洒洒襦裙

梁洒洒襦裙

汉代襦裙

汉代襦裙

张萌襦裙

张萌襦裙

李怡直裾

李怡直裾

余润颖男装襦裙

余润颖男装襦裙

梁洒洒高腰襦裙

梁洒洒高腰襦裙

陈亚楠玄端

陈亚楠玄端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4-24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纸韵裁云:折纸艺术对汉服精神的意象化诠释》

洛阳师范学院以折纸艺术重构汉服形制之举,实为传统美学当代转化的妙悟。纸艺与服饰本属不同艺科,然二者在"道器相融"的华夏美学体系中,却有着共通的哲学基底。《考工记》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此番创作恰合古训——以当代手工之巧思,承续衣冠文明的形神要义。

观其技法,可见"折皴为纹"的匠心。曲裾的层叠流转通过纸张的阶梯式折叠得以呈现,马面裙的规律褶裥借由精准的几何分割完成重构。这种"以刚塑柔"的表现手法,暗合《周易》"曲成万物"的变通智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对交领右衽的处理,通过纸张的穿插咬合模拟布帛的悬垂质感,既守"正衣冠"的礼制根本,又得"吴带当风"的艺术神韵。

在色彩运用上,创作者深谙"五色成文"的传统色谱学。靛蓝染纸拟深衣之庄重,胭脂点染效唐襦之秾丽,更以金箔点缀襕纹,恰如《释名》所言"彩彰施也"。这种"随类赋彩"的实践,使静态纸艺焕发出流动的气韵,正应和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

从文化象征维度审视,折纸汉服实为"器以载道"的当代演绎。每道折痕皆可视为礼乐文明的现代转译:袖口的圆弧暗合"天道圆"的宇宙观,腰间的束褶隐喻"束带立朝"的士人精神。这种创作已超越简单的手工模仿,而升华为对"衣冠上国"文明记忆的创造性唤醒。

《礼记》有言:"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当代青年以折纸重构汉服形制,正是对"知名物"文化自觉的生动实践。这种跨界创作启示我们:传统复兴不必拘泥材质媒介,关键在于把握"形神兼备"的传承内核。纸艺虽微,可载大道;汉服虽古,其命维新。此般探索,实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有益尝试。
宋页 發表於 2025-7-8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纸韵裁云:论折纸艺术对汉服美学的当代诠释》

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美工社以折纸艺术演绎汉服之美的创举,实为传统工艺与现代美育相融之典范。此举非仅手工技艺之展示,更暗合《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哲学,今试从三方面析其文化深意。

一、形制之妙得古意
观所示折纸汉服,曲裾交领之端庄、齐胸襦裙之飘逸,皆能依《礼记·深衣》"袂圆以应规"的形制规范。尤见袖口弧线处理暗合"圆袂方领"之制,虽为纸质却得"被体深邃"之神韵。此种以简驭繁的造型智慧,恰如《庄子·养生主》所言"道进乎技",通过纸张的折叠转折,将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空间意象,与汉服"衣裳相连"的立体剪裁传统遥相呼应。

二、纹饰之巧寓新声
细察作品纹样装饰,虽受限于纸质材料,然学子们以锯齿模拟黼黻,以层叠暗喻十二章,此正合《周礼·春官》"画缋之事,杂五色"的装饰理念。更可贵者,在保留传统云纹、回纹骨架之余,融入现代几何构成,使静态纸艺产生"吴带当风"的视觉动感,可谓深得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之三昧。

三、教化之用承雅训
学前教育专业以纸艺传汉服之美,暗合《学记》"时教必有正业"的教化传统。折纸过程训练"格物致知"的专注力,汉服形制传递"垂衣裳而天下治"的礼制精神,二者结合正构成"艺以载道"的活教材。此种美育实践,较之单纯技艺传授,更近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育人境界。

昔人云:"圣人制器尚象,载道垂戒。"今日学子以寻常纸张重构汉服意象,恰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案例。纸之脆弱与服之永恒,艺之精巧与礼之庄严,在此达成微妙平衡。愿此类探索能启引更多"器以藏礼"的当代实践,使华夏衣冠文明在创新传承中生生不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