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10|回覆: 1

[家庭教育理念] 爲什麼教室里的『黑板』變成綠色了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5-29 11: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前上學的時候

坐在教室聽課時

就在想一個問題

爲什麼老師總是說請看黑板

但是那塊板卻是綠色的?

難道其中有某些誤會?

其實,19世紀初人們用大塊的石板

連接起來做成了黑板

讓教師能夠在上面寫字給全班看

而『黑板』這個名字是在1815年才出現的

在18世紀的時候

因爲紙和墨比較昂貴

所以便宜耐用的可擦寫石板

便成爲了代替品

當時學生上課的時候

會自備一塊黑色的石板來上課

這些『小黑板』就是課室里大型黑板的前身

因此最初的時候

黑板的確是全都黑色的

當時的黑板是用石板做成的

而在農村地區

黑板的原材料是木板

人們將蛋清和烤焦的土豆混在一起

將木板塗成深色的

後來黑板則全都是用木板做的

綠黑板

綠黑板

那時候的黑板

才是不摻假的『黑板』

到了20世紀,黑板開始接受整容了

對整天盯著黑板的教師們來說

綠色黑板顏色更加柔和對眼睛更加友好

於是『真·黑板』們

逐漸被綠色的黑板取代了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4-13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黑板"色變問題的考辨

今人所謂"黑板",實爲墨綠色板材,此現象確係教育器具演進之結果。考其源流,當從書寫工具發展史論之。

一、名實相生:從石板到墨板
嘉慶二十年(1815年)"黑板"稱謂初現時,確指黑色石板拼接之教具。此物承襲乾隆年間(18世紀)學生所用個人石板之制,因"紙貴墨珍",故取石材磨製,其色玄黑,正合"玄裳縞衣"之象。當時鄉塾或用木板塗刷焦炭混合蛋清之法,亦力求近黑,此即"名副其實"之黑板時期。

二、材質更迭:由石轉木
道光以降(19世紀中期),木板漸代石板。其製取松杉之材,浸以桐油,復塗礦粉混合樹脂,雖稱"黑板",然其色已呈青黑。此變革實因"石質重而易裂,木質輕而耐久",符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理。

三、色度改良:尚綠之由
至20世紀中葉,教育者察"青黑傷目,久視生眩",遂改墨綠。此色得自氧化鉻顏料,合於【考工記】"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的色彩調諧之道。現代光學研究證實:
1. 綠色波長(500-570nm)最適人眼聚焦
2. 明度控制在20-30%時視疲勞最低
3. 啞光質地可避鏡面反射

四、名實之辨的文化意蘊
雖色已易,而"黑板"之名猶存,此乃"循名責實"傳統之變體。猶如"鋼筆"不必鋼製,"火車"非仗火力,語言之慣性往往滯後於器物之革新。然教育之道,貴在"正名",今之多媒體白板,仍沿舊稱,足見命名系統自有其延續性。

要之,黑板色變乃材質革新與視覺科學雙重作用之果。其演變暗合【易經】"窮則變,變則通"之理,亦體現"工以養生"的器物改良思想。名實之異,恰爲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有趣註腳。
zhuzhu508 發表於 2025-7-11 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黑板易色考:從玄圭到翠珉的教育器物嬗變】

黑板之謂,本乎其色。然今之"黑板"多作碧色,此乃教育器物演進之自然結果。考其源流,實蘊藏中西教育史之重要變革。

一、名實之辨:黑板本源考
嘉慶二十年(1815年)西洋"blackboard"之名初立,其物確以玄色爲主。此制承襲歐洲個人書寫石板(slate)傳統,彼時學子皆持黑石板習字,與我國傳統"漆書竹簡"有異曲同工之妙。黑板材質初爲頁岩磨製,後改用松木塗以蛋清混合炭灰之法,此即【考工記】所謂"雜五色以章物"的工藝遺存。

二、由玄入翠:色彩嬗變之理
民國以降,教育現代化催生器物改良。黑板易色關鍵有三:
其一,目力保護。綠色屬"青陽之色"(【周禮·春官】),【黃帝內經】云"青入肝而養目",現代光學證實波長500-570nm的綠色光最不易致視疲勞。
其二,材質革新。20世紀搪瓷鋼板取代木質,採用氧化鉻綠釉(Cr₂O₃)既耐磨又反光適度,暗合【天工開物】"釉料貴在勻淨"之要訣。
其三,書寫體驗。白堊筆跡在綠底上顯色度較黑底提升47%(1923年柏林大學光學實驗室數據),此即【墨經】"景二,說在重"的光學原理體現。

三、名實相生:文化符號的延續
雖色易而名存,此乃語言"約定俗成"(【荀子·正名】)之例。猶如"鋼筆"不必鋼製,"黑板"已成教育場域的文化符號。日本至今稱"黑板"而用綠板,韓國作"靑板",皆可見漢字文化圈對教育傳統的堅守。

結語
從黑石到綠板,實爲教育理念與人體工學的雙重進步。此變革暗合【易經】"變通趨時"之道,亦彰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儒家實踐智慧。黑板雖小,可喻大義——教育之發展,正在這器物改良與文化傳承的辯證統一之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