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96|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怎麼穩住書法重心?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26 16: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學習書法,常常提到"重心"這個概念,字的重心就是整個字的分量的中心點。書寫時字的重心把握准了,寫出的字才不會上歪下斜,左偏右倒,而顯得平正。如何把握好字的重心,對初學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中國漢字千姿百態,複雜多變,有些字的重心比較明顯,如"十"、"田" 等,有些字的重心卻很難把握,如"飛、乃"等。下面將漢字分成獨體、上下、左右三類,並舉例說明字的重心如何把握。

獨體字的重心

獨體字是由基本筆畫直接構成的,在所有漢字中,獨體字占的比例雖然不很多,但它是構成眾多合體字的結構單位。因此,熟悉掌握獨體字的重心,是學好書法的基礎。

1、字形呈中心對稱式的獨體字,則中心對稱點就是字的重心,如"十"、"田"、 "回"等字。

字形呈中心對稱式的獨體字

字形呈中心對稱式的獨體字

2、字形是呈左右對稱式的,則字的重心在左右對稱軸上,如"天"、 "大"、"義"等字。

3、字中有中豎的,重心在中豎上,如"中"、"木"、"來"等字。如圖:

字中有中豎的,重心在中豎上

字中有中豎的,重心在中豎上

4、字中有豎畫但不居中的,則豎靠左,重心居右,如"下"、"衛"、等字;豎靠右,重心居左,如"才"、"可"、"寸"等字。

字中有豎畫但不居中的,則豎靠左,重心居右

字中有豎畫但不居中的,則豎靠左,重心居右

5、如果字中有左右豎相對,則重心在左右豎中央位置,如"門"、"非"、 "用"等字。

6、如果字的上下左右既不互相對稱,又處勢歪斜,那就通過變換筆勢,斜中求正,把握重心。如"夕"字本身向左下斜,最後一點的寫法很重要,一定要壓在字的中垂線上;又如"戈"字本身向右下傾,橫畫就需變換筆勢向右上斜,使之平穩;再如, 要寫好"勿"字,橫折鈎折筆後,必須向左下包,直到它的中垂線位置再出鈎,才能撐 住整個字。

上下結構的重心

上下結構組成的字主要有上下結構和上中下結構兩種。

1、上下結構的字,上下兩部分要垂直對正,保證整個字不歪斜。如 "音"、"香"、"蓋"等字,如下:

上下結構的字,上下兩部分要垂直對正

上下結構的字,上下兩部分要垂直對正

2、上中下結構的字,三部分要保持在同一豎直線上。如 "素"、"冀"、"棠"等字。如下:

上中下結構的字,三部分要保持在同一豎直線上

上中下結構的字,三部分要保持在同一豎直線上

由於楷書的橫畫多向右上有一定傾斜,故上下結構或上中下結構的字,其下面部分的重心可略偏右,此時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平衡感。如 "志"、"貴"、"累"等字。

左右結構的重心

左右平排的字分為左右結構和左中右結構兩種。

1、左右結構的字,左右兩個部分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使字平衡,如"林"、"群"、"額"等字,如下:

左右結構的字,左右兩個部分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左右結構的字,左右兩個部分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2、左中右結構的字,左中右三個部分的重心要分佈在同一水平線上,如"翔"、"糊"、"辨"等字,如下:

左中右結構的字,左中右三個部分的重心要分佈在同一水平線上

左中右結構的字,左中右三個部分的重心要分佈在同一水平線上

左右結構或左中右結構的右邊部分,其重心可以略偏下。如"礙"、 "儲"、"腳"等字。

付臥丈 發表於 2025-7-10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結字重心之法要】

書法之道,結字為基;結字之要,重心為本。觀歷代書論,自歐陽詢【三十六法】至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無不以重心平穩為第一義。今就所問,分三綱六目論之:

一、獨體字重心法
獨體乃結字之基因,其重心規律可歸納為六法:
1. 中軸對稱法:如"十"字,縱橫交匯處即黃金分割點,需以錐畫沙之力貫注中心。王羲之【筆勢論】云"夫著點皆磊磊似大石之當衢",正謂此也。
2. 左右均衡法:"大"字撇捺如鳥展翼,當使捺腳與撇尖處於同一水平線。米芾【海岳名言】稱"作字須得勢",即指此陰陽平衡之道。
3. 中豎定鼎法:"木"字豎畫當如"屋漏痕",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豎筆必稍提鋒,令墨色勻停",此豎即字之脊柱。
4. 偏側呼應法:"下"字豎偏左則點需右移,形成槓桿平衡。蘇軾【論書】云"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正是強調虛實相生之理。
5. 雙柱承天法:"門"字兩豎如楹柱,當遵【永字八法】"努不宜直"之訓,作相向之勢而重心自穩。
6. 斜勢正心法:寫"戈"字需悟"欲右先左"之秘,黃庭堅【論書】所謂"擒縱"之法,即斜筆中求平正之要訣。

二、合體字重心法
1. 上下結構:當如"音"字,上下部件需似疊甑,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強調"上下空闊,四傍疏通",而中軸線不可偏移。
2. 上中下結構:"素"字三停之間,當如貫珠,趙孟頫【蘭亭十三跋】云"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而重心永恆之理正在其中。
3. 左右結構:若"明"字需左收右放,智永【心成頌】"回展右肩"之說,實為調節重心之妙法。左右部件當如賓主相揖,左高則右低,左大則右小。

三、實踐心要
1. 九宮定位法:臨池時可於紙下襯九宮格,使筆畫皆有所歸。啟功先生雲"每筆起止,軌轍可尋",正此之謂。
2. 動態平衡觀:楷書橫畫右上取勢時,當如騎自行車,看似傾斜而重心自穩。此即張懷瓘【書斷】"纖微向背,毫髮死生"之精微處。
3. 勢能轉化訣:遇"飛"、"乃"等字,當悟太極拳"偏沉則隨"之理,以主筆定乾坤,次筆作呼應。

結語:重心之法,非機械對稱,乃動態平衡。昔人云"楷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然皆不離重心二字。學者當於碑帖中細參,實踐中體悟,方能得"險中求穩"之三昧。書道精深,豈止於此?然握此綱領,已得入門之鑰矣。

(全文798字)
蘇勻帖 發表於 2025-7-29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書法重心論衡】

書法一道,首重結體;結體之要,首在重心。昔人謂"一字有一字之天",天者,重心所在也。今就所問,分三綱六目論之。

一、獨體字重心法要
獨體為萬字之基,其重心有五式:
1. 中軸對稱式:如"十""田"諸字,以幾何中心為天樞。觀【九成宮】"田"字,四圍向心,如眾星拱北辰。
2. 左右均衡式:如"大""天"等字,中軸線如懸繩,歐陽詢【三十六法】所謂"撐柱"即此。
3. 中豎定鼎式:柳公權【玄秘塔】"中"字,懸針豎如定海神針,上頂天,下立地。
4. 偏側呼應式:如"下""才"等字,雖豎畫偏側,然點畫相揖讓,如賓主相對。黃庭堅【松風閣】"寸"字,長鈎右展而左點沉實,險中求穩。
5. 斜勢歸正式:如"夕""戈"等字,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得勢,既得勢則輕重斜正皆自如。"觀【蘭亭序】"之"字,末捺如千斤墜,終歸中正。

二、合體字重心法要
(一)上下結構
1. 二段式:如"音""香"等字,須上下對正如累棋。顏真卿【多寶塔】"蓋"字,寶蓋頭與皿底左右對稱,如冠冕之正。
2. 三段式:如"素""冀"等字,上中下如建章宮闕,層層相准。趙孟頫【膽巴碑】"棠"字,三停分明而一氣貫注。

(二)左右結構
1. 相讓式:如"明""妙"等字,左收右放或左放右收。王羲之【聖教序】"林"字,左木末捺變點,右木舒展,主次分明。
2. 穿插式:如"好""取"等字,左右如陰陽交泰。蘇軾【寒食帖】"娟"字,右部"肙"穿插左"女"旁空處,渾然一體。

三、重心調控心法
1. 視覺修正法:橫畫右上取勢約5-7度,如屋宇之椽,此智永【真草千字文】遺法。
2. 虛實相生法:疏處走馬,密處不透風。米芾【蜀素帖】"飛"字,四點如秤星,平衡右部飛動之勢。
3. 勢能轉化法: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乃"字,首撇蓄勢,豎彎鈎如挽強弓,終歸於中正。

結語:重心之妙,在似欹反正。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懷素觀夏雲奇峯,皆得平衡動態之旨。學者當於碑帖中細參,實踐中體悟,方得此中三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