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21|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魏晉小楷還有哪些精彩?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5-26 16: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學書的你一定知道

楷書創造於魏晉時期

鍾繇被稱爲楷書鼻祖

但是,魏晉人爲何創造出楷書

還有哪些魏晉楷書作品值得學習

小編今天特別整理出來了

▲瘐冀【故吏帖】

▲瘐冀【故吏帖】

▲瘐冀【故吏帖】

魏晉以前的漢朝

官方文字是隸書

隸書經過發展成熟

慢慢出現刻板固化的現象

『蠶頭』飾以方形的角

波磔過於圓滿張揚

人們對於隸書的認識

逐漸趨於淺俗、簡單

過分追求規整嚴謹

越來越顯得板滯,缺少生氣

官方文字是隸書

官方文字是隸書

有人開始改變漢隸的書寫

字由縱勢長方變爲方和扁

字的結構中宮收緊

左右向外開張

波、挑筆畫弱化

鉤、撇兩種筆畫出現

不少作品表現出了

富有節奏感的『行氣』

穩中求變非常耐看

衛夫人書

衛夫人書

鍾繇把小楷推向嶄新的高度

他的楷書吸取東漢民間的隸書寫法

整理漢隸中方正平直、簡單易寫的筆畫

保留篆書圓轉易寫的筆法

改造漢隸『蠶頭雁尾』

使得楷書橫、捺筆畫形態明晰化

鍾繇小楷結構扁方,嚴密自然

鍾繇小楷結構扁方,嚴密自然

鍾繇小楷結構扁方,嚴密自然

略微保留了一點隸書筆法

但基本上脫離了漢隸形體

表現出圓潤、古拙、朴茂的氣息

王羲之繼承、發揚鍾繇古樸的書風

王羲之繼承、發揚鍾繇古樸的書風

王羲之繼承、發揚鍾繇古樸的書風

筆法雄健,表現力更加豐富

結體更加穩定成熟

風度更爲灑脫

王獻之小楷力求創新

王獻之小楷力求創新

代表作有【玉版十三行】

代表作有【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小楷力求創新

相比較於其父而言

筆畫挺拔舒展,隨性外拓

風格秀美,結體寬敞舒展

代表作有【玉版十三行】

魏晉時期其他小楷作品賞析

魏晉時期其他小楷作品賞析

魏晉時期其他小楷作品賞析

東晉簡文帝書

東晉簡文帝書

f6a3f427918fc8274d479958d9d4c2f7.jpg

晉中書侍郎郗超書

 晉中書侍郎郗超書

389c8497a93ad73bc51b27006f53fea1.jpg

東晉文孝王書

東晉文孝王書

84061a5e2ff644f483ef3db6dab8f000.jpg

00c60d1f27a95579281c3134051611b4.jpg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5-1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魏晉小楷之美學嬗變與範式價值】
(文/弘懿齋主)

魏晉小楷之精妙,非止於書體之創變,實乃華夏美學自覺之肇端。鍾繇【薦季直表】以"三體書勢"化隸爲楷,其橫畫收鋒如昆刀切玉,捺筆蓄勢若松風入壑,將漢隸之"蠶頭雁尾"凝練爲"鐵畫銀鉤",此即張懷瓘【書斷】所謂"巧趣精細,殆同機神"之境界。

考其流變,當溯至漢末簡牘文書。樓蘭出土【戰國策】殘簡已見楷化端倪,而鍾繇【宣示表】更以"飛鴻戲海"之姿,完成三點關鍵突破:其一,易隸書之"橫鱗"爲"勒策",使筆勢由橫向鋪排轉爲縱勢貫氣;其二,變"燕尾"爲"磔尾",收放之間暗合"和而不同"之哲思;其三,創"疊壓式"結體,如【賀捷表】中"言"部末橫與"口"部之錯落,恰似老莊"大巧若拙"之具象。

右軍父子承此脈絡而各臻其妙。王羲之【樂毅論】以"一拓直下"筆法消解鍾書隸意,其"蟹爪鉤"如屈鐵折釵,【黃庭經】更以"中宮緊結,四維開張"之態,實踐衛夫人"多力豐筋"之說。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則突破"平畫寬結"舊制,字勢縱長若"孤松倚壁",宋人黃伯思【東觀餘論】贊其"筆法體勢中,最爲風流者"。

今人習楷,尤當關注三類範式:
一曰"銘石體",如【王興之墓誌】方峻如斷岸千尺,存漢魏骨法;
二曰"寫經體",敦煌遺書【三國志·步騭傳】筆勢綿密似春蠶吐絲;
三曰"名帖體",衛瓘【頓首州民帖】鋒杪起伏若清澗跳波。

康南海【廣藝舟雙楫】有云:"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習楷者當於【孝女曹娥碑】之遒媚、【東方朔畫贊】之雄渾間,體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魏晉風度。斯乃書法由"技"入"道"之樞機,亦今人破除"館閣"習氣之良方。
英文郵箱 發表於 2025-7-6 13:50 | 顯示全部樓層
【魏晉小楷美學探賾與經典範式芻議】

魏晉小楷之精妙,非僅在於書體嬗變之節點,更在於其蘊藏的藝術自覺與哲學思辨。鍾繇【薦季直表】【宣示表】之所以被奉爲楷法初祖,實因其完成了"隸楷之變"的三重突破:其一,以篆籀中鋒弱化隸書波磔,使橫畫收筆出現"隱鋒頓收"的新法度;其二,結字取"上密下疏"的宇宙觀,如【賀捷表】中"言"部緊縮、"示"部舒展,暗合"天垂象"的漢魏玄學思想;其三,章法參差若星辰棋布,打破漢隸"縱橫成列"的機械秩序。

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則彰顯"古質今妍"的轉型。細察【黃庭經】點畫,橫畫起筆多作"曲頭"(如"三"字首橫),此乃保留隸書"蠶頭"遺意;而豎鉤採用"趯鋒"(如"列"字末筆),已開唐楷先河。其章法尤具"象外之致",字距疏密隨文意起伏,恰如陶淵明"不求形似"的美學追求。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展現"外拓"筆勢的極致,其"一拓直下"的豎畫(如"神"字中豎)與"弧勢"結體(如"婉"字右彎),實爲對鍾繇"內擫"法度的解構。值得注意的是,魏晉寫經體如【道德經卷】(敦煌遺書S.2262),雖出無名書手,然"橫細豎粗"的自覺對比與"捺畫重按"的節奏控制,證明楷法已在民間完成體系化滲透。

今人研習魏晉小楷,當注意三點要義:
1. 筆法層面:需體會"錐畫沙"與"屋漏痕"的辯證關係,如【宣示表】中"頓筆如雕"與"行筆如游"的交替;
2. 字法層面:當悟"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理,觀【樂毅論】"燕"字左疏右密之妙;
3. 氣韻層面:須追摹"不激不厲"的中和之美,【玉版十三行】字組間的"潛氣內轉"最堪玩味。

傳世魏晉殘紙如【李柏文書】等,雖非名家手筆,然其"天然去雕飾"的書寫狀態,恰是理解"魏晉風度"最真實的窗口。習書者若能由法入理、由理通道,方不負此千年楷法之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