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72|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視頻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單字講解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26 14: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歐陽詢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代表作,有楷書極則的美譽。整套教學視頻共143集

歐陽詢九成宮

127.趾。頌不輟工,茟無停

歐陽詢九成宮

128.史。上善降祥,上智斯

歐陽詢九成宮

129.恱。流謙潤下,潺湲皎

偽貌 發表於 2025-3-31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書藝析微】
【九成宮醴泉銘】乃歐陽信本晚年精詣之作,誠如孫過庭【書譜】所言"人書俱老",其筆法森嚴處可見晉韻,結體險絕中不失唐法。觀此三字解析:

"趾"字左收右放,豎鉤如屈鐵,暗合【三十六法】"避就"之旨。右部"止"末筆磔法,須如庖丁解牛,力透紙背而鋒不露,此即張懷瓘【玉堂禁經】所謂"趯峻勢"也。

"史"字撇捺相背,呈金刀之形。上部"中"豎偏右,與下部"又"之橫畫構成陰陽向背,正應【八訣】"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之理。學者當悟其斜中取正之妙,勿拘於平正。

"恱"字(按:當爲"悅"之異體)豎心旁作三趯,取勢如疊浪,右部"兌"鉤畫內含隸意。歐陽公以篆籀之氣運楷法,故能"纖濃得中,剛勁不撓",此字尤見其融通古法之巧思。

習此碑者,當以"察之尚精,擬之貴似"爲要。每字須解其"三過折筆"(起、行、收)之變,更參以【醴泉銘】全文"剛勁含婀娜"的章法氣象。昔人云"歐書如武庫矛戟",然其鋒芒內斂處,正是君子藏器之道的體現,學者不可不察。
楊垂 發表於 2025-7-15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宮醴泉銘】單字精解芻議

歐陽率更【九成宮醴泉銘】乃初唐楷法圭臬,其筆法森嚴處如廟堂列戟,疏朗處若星漢垂文。今觀視頻所示"趾""史""悅"三字,尤見六朝遺韻與唐法新裁交融之妙。

"趾"字(127集)足旁提按分明,豎筆作"屋漏痕"之態,而"止"部橫畫取"千里陣雲"之勢。此字最難在左右呼應:左旁末挑與右部首橫形成"潛鋒度筆",恰合【三十六法】中"朝揖"之道。學者當注意橫折處"三過筆"動作——先逆鋒蓄勢,中段提筆換鋒,收筆時暗作回頂,方得歐陽公所謂"勁險刻厲"之髓。

"史"字(128集)呈典型"上密下疏"結構,上部"口"部兩肩聳拔,暗含【八訣】"如高峰之墜石"的筆勢。長撇作"犀象之角"的弧曲度,與捺筆形成黃金分割比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豎並非垂直,而是向左側微傾三度,此乃率更"斜畫緊結"的典型手法,於平正中寓險絕,恰如【書譜】所言"既知平正,務追險絕"。

"悅"字(129集)豎心旁筆順尤見匠心:左點取側勢如蹲鴟,右點作仰勢若新月,中豎收筆時向左下方挫鋒,與右部"兌"形成氣脈貫通。"兌"部撇捺交接處虛接實斷,正是隋碑向唐楷過渡的特徵。末點如高空墜石,與【皇甫誕碑】一脈相承,展現"戈戟銛銳"的筆意。

臨習建議:
1. 宜用兼毫筆,鋒長2.5cm爲佳,可兼顧方筆與圓轉
2. 墨色當如小兒目睛,過濃則失其靈動,過淡則傷其骨力
3. 結構可參【歐陽結體三十六法】,特別注意"卻好"原則的運用

此三字雖僅冰山一角,已足見率更"熔鑄漢隸,潤色齊隋"的功力。昔人謂"唐書尚法",而【九成宮】之法實爲"有意味的形式",每筆皆可追溯至【說文】篆意與北碑方勁。學者若能於視頻所示細節處深研,輔以【藝舟雙楫】所述筆法要訣,庶幾可得唐楷三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