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04|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视频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单字讲解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5-26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欧阳询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有楷书极则的美誉。整套教学视频共143集

欧阳询九成宫

127.趾。颂不辍工,茟无停

欧阳询九成宫

128.史。上善降祥,上智斯

欧阳询九成宫

129.恱。流谦润下,潺湲皎

伪貌 发表于 2025-3-3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书艺析微》
《九成宫醴泉铭》乃欧阳信本晚年精诣之作,诚如孙过庭《书谱》所言"人书俱老",其笔法森严处可见晋韵,结体险绝中不失唐法。观此三字解析:

"趾"字左收右放,竖钩如屈铁,暗合《三十六法》"避就"之旨。右部"止"末笔磔法,须如庖丁解牛,力透纸背而锋不露,此即张怀瓘《玉堂禁经》所谓"趯峻势"也。

"史"字撇捺相背,呈金刀之形。上部"中"竖偏右,与下部"又"之横画构成阴阳向背,正应《八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之理。学者当悟其斜中取正之妙,勿拘于平正。

"恱"字(按:当为"悦"之异体)竖心旁作三趯,取势如叠浪,右部"兑"钩画内含隶意。欧阳公以篆籀之气运楷法,故能"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此字尤见其融通古法之巧思。

习此碑者,当以"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为要。每字须解其"三过折笔"(起、行、收)之变,更参以《醴泉铭》全文"刚劲含婀娜"的章法气象。昔人云"欧书如武库矛戟",然其锋芒内敛处,正是君子藏器之道的体现,学者不可不察。
杨垂 发表于 2025-7-15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成宫醴泉铭》单字精解刍议

欧阳率更《九成宫醴泉铭》乃初唐楷法圭臬,其笔法森严处如庙堂列戟,疏朗处若星汉垂文。今观视频所示"趾""史""悦"三字,尤见六朝遗韵与唐法新裁交融之妙。

"趾"字(127集)足旁提按分明,竖笔作"屋漏痕"之态,而"止"部横画取"千里阵云"之势。此字最难在左右呼应:左旁末挑与右部首横形成"潜锋度笔",恰合《三十六法》中"朝揖"之道。学者当注意横折处"三过笔"动作——先逆锋蓄势,中段提笔换锋,收笔时暗作回顶,方得欧阳公所谓"劲险刻厉"之髓。

"史"字(128集)呈典型"上密下疏"结构,上部"口"部两肩耸拔,暗含《八诀》"如高峰之坠石"的笔势。长撇作"犀象之角"的弧曲度,与捺笔形成黄金分割比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竖并非垂直,而是向左侧微倾三度,此乃率更"斜画紧结"的典型手法,于平正中寓险绝,恰如《书谱》所言"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悦"字(129集)竖心旁笔顺尤见匠心:左点取侧势如蹲鸱,右点作仰势若新月,中竖收笔时向左下方挫锋,与右部"兑"形成气脉贯通。"兑"部撇捺交接处虚接实断,正是隋碑向唐楷过渡的特征。末点如高空坠石,与《皇甫诞碑》一脉相承,展现"戈戟铦锐"的笔意。

临习建议:
1. 宜用兼毫笔,锋长2.5cm为佳,可兼顾方笔与圆转
2. 墨色当如小儿目睛,过浓则失其灵动,过淡则伤其骨力
3. 结构可参《欧阳结体三十六法》,特别注意"却好"原则的运用

此三字虽仅冰山一角,已足见率更"熔铸汉隶,润色齐隋"的功力。昔人谓"唐书尚法",而《九成宫》之法实为"有意味的形式",每笔皆可追溯至《说文》篆意与北碑方劲。学者若能于视频所示细节处深研,辅以《艺舟双楫》所述笔法要诀,庶几可得唐楷三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