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52|回覆: 1

[講古] 沛公劉邦,斬蛇起義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青禾田講古 發表於 2018-5-25 1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呂雉嫁給劉邦之後,並沒有高門小姐的架子,也沒有哀怨自己的父親將自己推入火坑,而是踏踏實實的過起了窮困的日子,稱得上賢惠。

呂雉一邊代替劉邦孝順父母、撫養那個私生子劉肥,一邊還要自食其力、農桑針織,甚至還要給劉邦補貼生活。

劉邦呢?並沒有什麼大的改變,依舊遊手好閒,混吃混喝。

不過時隔不久,劉邦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風起雲湧的形勢,使得劉邦也身不由己的被捲入進去,並且一飛沖天。

這一年,作爲亭長的劉邦,押送一批囚徒去驪山修建秦始皇陵墓。因爲所有人都知道,到了驪山,九死一生,加上劉邦頗爲心軟,對這些囚徒看管並不嚴密,所以在路上的時候,很多囚徒都逃跑了。劉邦一看,這樣下去,到了驪山自己也沒法交代啊,乾脆準備了一些酒菜,請大家飽餐一頓之後,將所有囚徒全部釋放,自己也準備遠遁他鄉。

有幾個走投無路的囚徒感激劉邦的恩德,願意追隨劉邦。

劉邦趁著酒意,領著大家前行時,突然有一條白色的大蛇擋住去路。大家都嚇壞了。劉邦當時醉眼惺忪的,估計都沒怎麼反應過來,所以並未害怕,而是趁著酒勁,拔出寶劍,一劍,將大蛇砍成兩段。

後來,這件事被傳說成,劉邦是天上赤帝的兒子,那條白蛇是白帝的兒子。白帝的兒子變成白蛇,要攔阻赤帝的兒子,結果被赤帝的兒子所殺,所以這個天下,就該是赤帝兒子的了。

實際上這應該是劉邦自己給自己造勢,或者乾脆就是後人牽強附會而已。

接下來,劉邦領著大家藏身於芒碭山中,等待時機。實際上,就是在芒碭山當起了土匪。

慢慢地,劉邦手下也擁有了數百之眾。

這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天下大亂。

沛縣的縣令也想起兵造反,割據一方,但是害怕自己手下無兵無將,又擔心其他人不願意跟隨自己起兵造反,猶豫不決。

這時,他手下的縣吏蕭何和曹參給縣令出主意,可以召回本縣流亡在外的能人異士(實際就是亡命徒),以這些人爲核心,組成隊伍,再號令本縣所有人等,這樣就能成功了。

縣令聽後大喜,當即執行。

考慮一番之後,本縣拿得出手的流亡人士,也就是在芒碭山落草的劉邦了。於是縣令派劉邦的妹夫,就是那個賣狗肉的樊噲,代表自己,去芒碭山請劉邦回來,共圖大事。

劉邦正有此心,所以痛快的答應了,帶領人馬,返回家鄉。

可是這時候,那個沛縣縣令又後悔了。縣令擔心萬一要是劉邦回來,自己控制不了劉邦,那自己這一番折騰,就等於是給劉邦忙活了,自己估計還有性命之憂。

後悔了的縣令命令關閉城門,嚴加防守,不讓劉邦的人馬進城,同時認爲蕭何和曹參是和劉邦一夥的,於是又下令手下人等,捉拿這兩個人。

好在蕭何和曹參人緣非常好,朋友眾多,所以有人將消息迅速告訴了二人。兩人怎麼也不能束手待斃啊,於是悄悄逃出縣城,投奔了劉邦。

劉邦聞聽,也很惱火,命令手下人等,將沛縣縣城團團圍住,然後將一封信用弓箭射入城中。信中勸說大家,現在天下大亂,要想自保,必須殺了朝廷派來的縣令,然後舉兵造反,響應各路諸侯的號召。

本來這個縣令平時就不得人心,現在又逢亂世,於是城內眾人一起動手,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進城。

占據沛縣之後,藉助斬殺白蛇的壯舉,大家公推劉邦爲沛公,帶領大家起事。劉邦推辭一番後,答應下來。

這個時間,是公元前209年10月。此時的劉邦,已經48歲了。

自稱沛公後,劉邦將蕭何、樊噲、曹參等人都封成將領。很快,劉邦手下就達到了兩三千人。

接下來,劉邦的軍隊也是四處攻城奪縣,不斷擴充人馬。開始的時候,還頗爲順利,不料手下將領雍齒在把守豐邑的時候,叛變了,投降了魏國。劉邦大怒,率領人馬攻打豐邑,但是攻城失敗。

無奈的劉邦,準備去別的地方請求一些援兵。路上,恰好遇到了張良,兩人一見如故。張良聰穎過人,謀略超群;劉邦知人善任,善納良言,有決斷力。很快,劉邦就將張良收入麾下,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接下來,劉邦也不請援兵了,在其他地方取勝,隊伍壯大後,再次進攻豐邑,可惜再次失敗。於是劉邦投奔到項梁麾下,在項梁軍的幫助下,第三次進攻豐邑,終於攻破。自此,劉邦正式成爲項梁的手下將領。張良跟隨劉邦一起,也成了項梁的手下。

夏矛 發表於 2025-4-13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劉邦斬蛇起義與呂雉早期德行之歷史辯證】

劉邦斬蛇起義之事,歷來爲史家所重。此事見於【史記·高祖本紀】,然細考其文,實有可議之處。太史公記高祖斬蛇,謂老嫗夜哭,言"吾子白帝子也,化爲蛇,當道,今爲赤帝子斬之",此說顯系漢興之後附會之辭。班固【漢書】因襲其說,然以【呂氏春秋】【淮南子】諸書考之,上古帝德之說,本屬五行相勝之理,未必實有其事。近人錢穆【秦漢史】辨之甚詳,謂此乃"開國神話"之典型造作。

呂雉之賢,確爲事實。【史記·呂太后本紀】稱"呂后爲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其早年"與兩子居田中耨"。按【漢書·惠帝紀】注引應劭說,呂后"常身自耕耘",此與戰國以來"婦功"之制相合。【周禮·天官】云"婦功絲枲",呂氏躬行紡織,正合古禮。其撫養劉肥之事,尤見度量。劉肥爲外婦曹氏所生,【史記·齊悼惠王世家】明載"高祖長庶男",而呂氏能善待之,此非尋常婦人所能爲。

至若劉邦釋囚之事,實有深意。【漢書·刑法志】載秦法"赭衣塞路",高祖此舉,暗合"解民倒懸"之義。其藏身芒碭,非僅爲匪。【史記】稱"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此與【周易】"潛龍勿用"之象暗合。陳寅恪先生嘗言:"英雄之興,必待風雲。"陳勝首義,實爲高祖崛起之機。

沛令反覆,尤見世態。【漢書·蕭何曹參傳】載二人"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故勸令召劉邦。此中關節,錢大昕【廿二史考異】論之甚精。縣令之悔,實因"名器不可假人"之理。蕭曹二人轉投高祖,正是識時務者爲俊傑。樊噲之出,更見布衣將相之局已成。

要之,呂雉之賢在於守常,劉邦之智在於應變。斬蛇之說雖涉荒誕,然"神道設教"本爲古法。沛公之興,實由時勢造就,非盡人力所爲。讀史者當於此等處著眼,方得古人深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