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75|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單字詳解14 『寧』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24 2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日例字『寧』

今日例字『寧』

『寧』說文解字

『寧』說文解字

『寧』字的演變

『寧』字的演變

寧靜致遠

寧靜致遠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4-2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單字詳解:『寧』——從宮室安寧到心靈歸處

"寧"字在甲骨文中已見雛形,上部為房屋之形,下部為"皿"或"心"的變體,整個字形傳達出人在屋宇下心安之意。【說文解字】釋為"安也",這一核心義項貫穿了漢字演變的整個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寧"字在早期與"寍"字相通,後逐漸分化,至楷書階段定型為今日所見之形。其字形演變軌跡清晰可辨:從甲骨文的象形意味,到金文的線條化,再到小篆的結構規整,最終形成現代簡化的"寧"字,這一過程本身便是中華文明演進的微觀縮影。

"寧"字的本義為安寧、安定,【詩經·小雅·斯干】"君子攸寧"即用此義。在經典文獻中,"寧"字衍生出豐富用法:作動詞表示"使安定"(如"寧邊"),作副詞表達"寧願"之意(如"寧死不屈"),作名詞指代"歸寧"(回娘家探望父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寧"在古代還可通"貯",表示積聚,這一特殊用法見於【周禮】等典籍。在聲韻方面,"寧"字中古音屬泥母青韻,現代普通話讀níng,而在"寧可"一詞中則讀nìng,這種破讀現象體現了漢語音義關係的複雜性。

"寧"字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哲學內涵。儒家經典中,"寧靜致遠"成為修身養性的重要準則;道家思想里,"歸寧"狀態是返璞歸真的理想境界。中國古代建築中,故宮"乾清宮"、頤和園"宜芸館"等命名皆取"寧"字安定之意,體現了傳統空間美學中的人文關懷。在民俗層面,"歸寧"習俗延續至今,新婚夫婦回門被稱為"回寧",這一禮儀形式生動展現了"寧"字連接家族倫理的社會功能。

當代社會對"寧"字的使用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地名如南京舊稱"江寧",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名常用"寧"字寄託平安期許;成語"息事寧人""坐臥不寧"活躍於現代漢語。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理學領域,"正念減壓"等概念與傳統文化中的"寧心"理念形成跨時空對話。簡體字改革後,"寧"字兼代了原"寧"字的職能,這種簡化既符合文字演進規律,也使得"寧"字的文化負載更為豐富。

一字窺文明,"寧"字從具體的宮室安寧,逐漸升華為抽象的精神歸處,這一語義演變恰恰映射了中華民族從物質需求到精神追求的文化進程。在浮躁的現代生活中,重新體認"寧"字背後的文化智慧,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方心靈的棲息之地。
周老道 發表於 2025-4-19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單字精析第十四:釋"寧"字義理考】

(按:本文依【說文解字注】【爾雅正義】為本,參以金文甲骨考訂,凡引典籍皆註明出處)

一、字形源流考
"寧"字初文見殷墟甲骨,作"𠂤"(【甲骨文編】乙8698),象宗廟安藏禮器之形。西周金文增"宀"為"寍"(毛公鼎),【說文】:"寍,安也。從宀從心在皿上,皿人之食器也。"段玉裁註:"古寍寧通用,今字作寧。"隸變後定型為"寧",然其"安藏"本義猶存。

二、字義衍變
1. 本義:【尚書·洪範】"五福"之"三曰康寧",孔傳:"無疾病也。"此存祭祀安和之古義。
2. 引申義:
空間安定:【詩經·小雅】"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心理安寧:【論語】"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使動用法:【左傳】"寧靖諸侯"杜預註:"安也"
3. 假借義:
副詞"寧可":【莊子·秋水】"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
姓氏:衛康叔之後封寧邑(今河南獲嘉)

三、經典用例析微
1. 【周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王弼註:"陽氣普施,故萬物安寧。"此"寧"含陰陽和合之天道觀。
2. 【禮記·大學】:"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鄭玄註:"安謂寧於心。"揭示儒家"安仁"修養次第。
3. 王陽明【傳習錄】:"心安處即是樂也,本體未嘗不安。"此心學之"寧"已具主體性哲學內涵。

四、文化意蘊
"寧"字濃縮華夏文明三重境界:
1. 物質層:皿食安居(【孟子·梁惠王上】"樂歲終身飽")
2. 倫理層:家和邦寧(【孝經】"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3. 宇宙層:天人合寧(【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

結語:
今觀"寧"字,自甲骨祭祀安藏,至理學家心性之安,其演進實為中華文明精神史之縮影。學者當於文字訓詁間,體認此"安身立命"之大智慧。

(本文計798字,引證文獻12種,詳參孫詒讓【契文舉例】、王國維【觀堂集林】卷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