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05|回覆: 1

[詩詞賞析] 【北陂杏花】宋.王安石

[複製鏈接]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5-24 09: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北陂杏花 宋 王安石

北陂杏花 宋 王安石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詩詞賞析

這首絕句寫於王安石貶居江寧之後,詩人寄情於物,體現出他剛強耿介的個性和孤芳自賞的人生追求。

一二句描繪杏花臨水照影之嬌媚。「陂」此處是指池塘。「繞」字用得精巧,既寫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勢,又寫水花之相依相親。

三四句褒揚北陂杏花品性之美。一「縱」一「絕」,呼應緊密;「南陌」與「北陂」相對立,北陂杏花即使零落,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潔;而南陌的杏花只能碾成塵土,滿身污穢。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華好詩詞

中華好詩詞

真衣 發表於 2025-3-26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北陂杏花】賞析補遺

荊公此作,誠為詠物言志之絕唱。其鍊字之精、取象之妙,尤值深味。"繞"字非獨狀水流之態,更暗合【周易】"周流六虛"之理,水與花相縈繞,恰似君子與道相始終。"妖嬈"二字看似俗筆,實取【楚辭】"妖嬈婉約"之意,明寫花姿,暗喻士節。

三四句之轉折尤見精神。以"雪"喻落花,非僅取其潔白,更暗用【莊子】"澡雪精神"之典;"碾作塵"之嘆,則可與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對參,然王詩早出二百年,其孤懷先覺已見端倪。南陌北陂之辨,實乃仕隱之辨、出處之辨,較之陶潛"採菊東籬"更多一分倔強,較之周敦頤"出淤泥不染"更添三分決絕。

此詩當作於元豐新法失敗後,然無一字及於政事,全以物象寄懷。荊公晚年詩作多類此,如【梅花】"遙知不是雪"之句,皆能於柔婉中見剛勁,在即物時達永恆。北陂杏花,遂成中國士大夫精神之永恆意象——寧為清流墜雪,不作紅塵飛蓬,此種選擇,正是儒家"有所不為"與道家"守白"哲學之完美融合。

(全文498字)
湯勺 發表於 2025-4-26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北陂杏花】品鑑:荊公晚境之精神圖騰

王安石此絕句作於熙寧變法失敗後,實為以物觀我之典範。詩中「北陂杏花」已非自然物象,乃荊公人格之外化,其藝術造詣與思想深度,可從三重境界剖之:

一、物境經營之妙
首句「一陂春水繞花身」暗藏空間哲學。「繞」字非僅狀水流之態,更構建「水護花、花戀水」的共生關係。次句「各占春」之「各」字尤精警,既寫花影虛實相生之美,又暗喻主體與倒影各得天地春意,較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更顯動態平衡。此二句以水鏡意象完成對杏花立體觀照,較王維「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漪」更多三分主觀介入。

二、格調抉發之深
「縱被春風吹作雪」用【莊子·逍遙遊】「肌膚若冰雪」典,將凋零轉化為超脫。荊公反用李煜「砌下落梅如雪亂」的哀婉,賦予落花以主動赴雪的凜然。「絕勝南陌碾成塵」更見【離騷】「寧溘死以流亡」的精神底色,南陌北陂之辨,實乃入世與出世、濁世與清境的終極抉擇。此中剛烈,較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提前二百年樹起士大夫精神標杆。

三、生命隱喻之真
全詩以「水-花-風-塵」構建完整生命敘事鏈。北陂之水既是物理屏障,更是精神淨土;南陌之塵非僅指車馬踐踏,實喻政治傾軋。荊公借杏花宣言:寧為玉碎於清波,不瓦全於濁世。此志與晚年【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異曲同工,然更見決絕之氣。錢鍾書【談藝錄】謂其「倔強中見嫵媚」,正指此種矛盾統一的美學特質。

此詩二十八言,濃縮北宋士大夫的精神困局與突圍。其價值不在寫景之工,而在以物喻志時展現的哲學高度——將政治挫折升華為審美超越,使中國貶謫文學從此多一重剛健維度。後世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顧炎武「蒼龍日暮還行雨」,皆可溯源於此等精神氣脈。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4-27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北陂杏花】品鑑:王安石晚歲詩境中的精神圖騰

(一)意象經營中的雙重人格投射
此詩以"北陂杏花"為核心意象,構建出"水-花-影"三位一體的審美空間。考"陂"字本義,【說文】釋為"阪也",而六朝以降漸具池沼之意。王安石擇此古雅字眼,既見其"字字有來歷"的創作主張,更暗含政治挫折後對精神淨土的追尋。詩中"繞"字尤見錘鍊之功,非僅狀水流之態,實乃【周易】"周流六虛"之道的詩化呈現,折射出詩人雖遭貶黜仍心繫天下的儒者情懷。

(二)對仗修辭里的生命哲學
頷聯"花影妖嬈各占春"運用"當句對"技法,"花"與"影"、"妖"與"嬈"形成微觀對仗,恰似【華嚴經】"一花一世界"的禪理觀照。這種鏡像式表達,實為詩人"新學"思想中"物物各有太極"哲學觀的文學外化。錢鍾書【談藝錄】指宋詩"以筋骨思理見勝",此聯正是典範。

(三)末聯對比的士大夫精神
"縱被春風吹作雪"化用謝道韞詠絮典故而翻出新意,雪意象在此兼具【楚辭】"皎然泥而不滓"的高潔與佛家"色空不二"的超越。尾句"碾成塵"與【離騷】"委厥美以從俗"形成跨時空對話,通過"北陂/南陌"的空間對立,完成對"道尊於勢"這一士大夫精神的詩性確證。王夫之【姜齋詩話】謂"詠物詩必有所託",此詩正是以杏花為喻,構建出超越黨爭的人格宣言。

(四)詩史坐標中的特殊價值
此詩作於元豐新法失敗後,較之早期【明妃曲】的議論風發,更見蘇黃所謂"老境美"。其價值有三:其一開創"貶謫詩"新範式,將個人際遇升華為普遍性生命思考;其二實踐其"詩家語"理論,以二十八字構建完整哲學體系;其三標誌宋代詠物詩"去俗化"完成,為後世遺民詩提供精神範式。方回【瀛奎律髓】列此詩為"變體"典範,良有以也。

要之,此詩非止於詠物遣興,實乃荊公晚年以詩明道的精心之作。其價值不僅在藝術技巧的純熟,更在於展現了中國士大夫"貶謫文化"中最珍貴的精神維度——在政治失敗中堅守文化理想,於逆境裡完成人格的詩性超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