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68|回覆: 0

紅薯的食用禁忌,很少有人知道

[複製連結]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5-18 18: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街上四處瀰漫着烤紅薯的香味

我們經常吃紅薯

紅薯的營養價值和功效都很高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紅薯的食用禁忌

今天就來告訴大家~

很少有人知道紅薯的食用禁忌

很少有人知道紅薯的食用禁忌

紅 薯 的 功 效

紅薯的營養成分是很高的

它也被營養學家稱為

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歐洲人說它是『第二麵包

紅薯的營養成分是很高的

紅薯的營養成分是很高的

通 便 排 毒

紅薯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的膳食纖維,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增強腸胃蠕動,通便排毒,尤其對老年性便秘有較好的療效。

通 便 排 毒

通 便 排 毒

輔 助 降 壓

紅薯的輔助降壓效果主要歸功於其中富含的鉀元素,如果人體攝入足夠的鉀,就會促進血液排泄掉多餘的鈉;食用富含鉀的食物,還會促進體內礦物質水平的均衡,並最終起到一定的輔助降壓作用。

輔 助 降 壓

輔 助 降 壓

保 護 心 血 管

紅薯中含有很多鉀元素,葉酸,還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B,胡蘿蔔素,這些元素都可以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保 護 心 血 管

保 護 心 血 管

增 強 免 疫 力

紅薯的蛋白質含量不高,但是紅薯中含有的維生素C和E即使在高溫條件下性能也不會被破壞,它們可減緩器官老化,提高機體免疫力。

增 強 免 疫 力

增 強 免 疫 力

抗 癌 防 癌

人的體內葉酸含量過低容易加重得癌症的風險,常吃紅薯除了能幫助維持人體內正常的葉酸水平之外,紅薯中的膳食纖維還能幫助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和結腸直腸癌的作用。飲食中最具有抗癌作用的營養物質是β-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葉酸,而三者在紅薯中含量都比較豐富。

抗 癌 防 癌

抗 癌 防 癌

紅薯的食用禁忌

1、千萬不要吃爛紅薯,也不要吃那些帶有黑斑的紅薯和發芽的紅薯,這些紅薯都可能導致我們中毒。

千萬不要吃爛紅薯

千萬不要吃爛紅薯

2、濕阻脾胃、氣滯食積的人應該儘量不要吃紅薯。胃酸過多、胃潰瘍患者也不應該吃紅薯。

濕阻脾胃、氣滯食積的人應該儘量不要吃紅薯

濕阻脾胃、氣滯食積的人應該儘量不要吃紅薯

3、紅薯不能和柿子一起吃,如果與柿子同時食用,果酸可與柿子的單寧、果膠發生沉澱凝聚,形成胃結石。

4、一次吃紅薯不要吃得太多,紅薯的糖分很多,不容易吸收,吃得太多很容易造成腹脹、胃痛或者反酸等不適症狀。

紅薯不能和柿子一起吃

紅薯不能和柿子一起吃

楊垂 發表於 2025-6-23 21:15 | 顯示全部樓層
【甘薯養生考辨】

甘薯者,【本草綱目】謂之"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誠藥食同源之佳品。然物性有偏勝,食忌不可不察。今就甘薯之功過,參酌醫典,條陳如次:

一、甘薯性效考源
甘薯味甘性平,稟土氣最厚。【滇南本草】載其"寬腸胃,通便秘",實因含瓊脂樣膳食纖維,能濡潤腸腑。其色赤黃者,多得火土之氣,故富含胡蘿蔔素、鉀鹽,於降壓調中確有裨益。昔賢謂"五色入五臟",紅黃之色正合心脾二經,故今言其護心血管、增強免疫之功,與古醫理暗合。

二、食忌精要
1. 腐敗禁食律
黑斑甘薯含甘薯酮等毒素,雖煮沸不壞。宋【太平聖惠方】早有"陳腐之物,傷人正氣"之誡。發芽者龍葵鹼增,與馬鈴薯芽毒同理,食之令人生嘔惡。

2. 體質宜忌辨
【醫學入門】言甘薯"滯氣助濕",故中焦濕盛者當慎。脾胃虛寒之人過食,易生脹滿,宜佐姜棗以制其性。胃酸泛溢者,當避其促泌之效,此即【傷寒論】"中滿者泄之於內"之理。

3. 配伍禁忌
不可與柿同食,蓋因甘薯促胃酸分泌,遇柿中鞣質易成結塊。此說雖未見載於古籍,然今人實驗可證。

三、啖食之道
1. 火候考究
煨烤之法最得真味,然焦糊處苯並芘生,當削去勿食。蒸煮宜斷生為度,【飲膳正要】所謂"炊糜爛則損其性"。

2. 時令之宜
冬月食薯正得其時,蓋因薯蓄夏秋陽氣,於寒冬最養人。然晨起空腹勿遽食,防其糖分驟激,此即【老老恆言】"朝不可虛"之衍義。

四、古今驗方
【粥譜】載甘薯粥方:薯米各半,文火慢熬,治虛勞便秘。今人可參此理,佐燕麥以增纖維,配山藥以健脾運,則滋而不膩。

結語:
甘薯一物,功過相兼。明其性味,察己體質,循時而食,配伍得宜,方得養生真諦。昔人云"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誠哉斯言!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卯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五日卯時| 2025/7/9/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