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95|回覆: 1

[中醫養生] 香椿不要亂吃,你也許屬於不能吃人群。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4-3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d6aee37d72c0aa5dbed05c0e6e5d9b49.jpg

在菜市場中看到,苦菜、白蒿、楊樹花『無事忙』等野菜已經紛紛上市,價格平均在10元一斤左右。但是今天我們要講一下野菜中的貴族——香椿。20元一斤,50元一斤,70元一斤,最貴時120元一斤。香椿到底有什麼神器的魔力呢?

香椿,又被稱為香椿芽,是早春上市的樹生蔬菜。早春的香椿頭無絲,有濃郁的香味,尤其以山村農家小院中的那種野生頭茬香椿芽為最佳。

香椿的營養價值較高,除了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鐵、磷、鈣等多種營養成分。

5b23373b7be7dc8ab89c549616a6b7ad.jpg

中醫認為,香椿,性涼,味苦平;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殺蟲等功效。主治瘡瘍,脫髮,目赤,肺熱咳嗽等症。早在漢朝的時候香椿就已經被全國百姓所接受了。

香椿具有以下功效和作用

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慾。早在唐代,香椿就列入貢品,那時的皇帝已經懂得用香椿去除油膩了。

含有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稱。

a424d90107bedff0473832e85ab52b5e.jpg

香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並有潤滑肌膚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用鮮香椿芽搗取汁液抹面,可治療面疾、滋潤肌膚,具有較好的養顏美容功效 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潤澤肌膚。

香椿能夠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同時它還具有利尿解毒的功效,對於腸炎和痢疾以及泌尿系統感染等病症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所以民間又有一個這樣的說法,那就是『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用鮮椿芽、蒜瓣、鹽搗爛外敷,對治瘡痛腫毒有較好療效。

c8e0ddf3ebce231598780df85b055a48.jpg

香椿有補虛壯陽固精、補腎的功效。

香椿應該怎麼吃?

香椿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因此,要吃新鮮的,新鮮的含的少。再就是在開水中焯一下,可以去掉其中的大部分硝酸鹽。嫩芽、鮮吃、焯燙、慢醃,就能保證吃香椿的安全性。無論你是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還是香椿拌雞絲,一定要注意將香椿先在開水裏焯一下。

  • 香椿豆腐——潤膚明目,益氣和中,生津潤燥

  • 香椿蝦仁——改善脾胃虛寒

  • 香椿炒蛋——滋陰潤燥,澤膚健美

  • 香椿竹筍——清熱解毒,利濕化痰

哪些人千萬不能吃香椿?

176e8e866dc367c2714e5850669fb4e7.jpg

一般陽虛的人吃香椿是有好處的。但是像糖尿病患者這樣屬於陰虛、燥熱的患者,吃了容易加重肝火,對病情的恢復沒有好處。

(患有慢性病)的人,體質虛弱的人,患病初愈的人,懷有身孕的婦女最好不要食用。

應少吃香椿,否則會對眼部疾病的治療產生不利影響。

除了以上因素,香椿雖好,但是它有一股很濃郁的味道,愛之者深愛,厭之者絲毫不能碰!

南丘 發表於 2025-3-26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椿食養芻議】

香椿乃春令時蔬之上品,其性味苦涼,歸肺、胃、大腸三經,確有清熱解毒、醒脾開胃之效。然【黃帝內經】有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食養之道貴在辨證。今人但知其補益之功,未察其禁忌之由,實為憾事。

考香椿所含揮發性芳香物質,雖能啟脾陽而增食慾,然其發陳致新之力甚強。故【食療本草】明言:"動風疾,多食令人神昏"。凡陰虛火旺者,食之易助相火;肝陽上亢者,服之恐引風動;瘡瘍未愈者,用之或致毒散。更值注意的是,香椿亞硝酸鹽含量隨採摘後時間遞增,故須以沸水焯過方宜入饌。

至若"助孕素"之說,乃因含類激素物質。然女子經期、妊娠初期及更年期潮熱者,當慎食防擾沖任。現代醫學亦證實,過敏體質者食香椿易發疹瘰。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食養之要,在於順應天時而調陰陽。香椿固為春盤佳味,然須辨體質而用,量時節而取,方合"陰平陽秘"之旨。
吾是楚天 發表於 2025-4-19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香椿的食用宜忌與養生之道

香椿確為春日珍饈,然其性味功效與禁忌尤當明辨。筆者謹依【本草綱目】【食療本草】等典籍要義,結合臨床所見,為諸君剖析其中醫理。

一、香椿性味歸經辨析
香椿性涼味苦,入肺、胃、大腸三經,此說本於【本草拾遺】。其清熱解毒之功,實因苦能降泄、涼可清熱;健胃理氣之效,則緣其芳香醒脾。現代研究所示維生素E與性激素物質,恰與古籍"補陽固精"之說相合,然須明辨體質方可施用。

二、食用禁忌人群
1. 脾胃虛寒者慎用:【飲食須知】明言"性涼傷胃",凡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者,佐以薑絲可制其寒。
2. 陰虛燥熱者忌多食:其辛香走竄之性,恐更傷陰液,症見舌紅少津、夜間盜汗者尤當注意。
3. 瘡瘍未潰慎敷:外用搗敷雖載於【救荒本草】,然皮膚破潰者用之反易染邪。
4. 過敏體質者宜試:其揮發性物質或誘發風疹,當先以小量試之。

三、養生食用要訣
1. 擇時:遵循"雨前椿芽嫩如絲"之訓,穀雨前採食為佳。
2. 製法:焯水之法甚善,可去三分亞硝酸而存七分藥性。建議以銅器盛沸水,入椿芽即起,此古法載於【調鼎集】。
3. 配伍:與雞蛋同炒可平其涼性,佐豆腐則增清熱之效,此乃"性味相濟"之理。
4. 禁忌:不可與鹿肉、野鴨同食,此【飲膳正要】所載食忌。

四、臨床驗方舉隅
1. 赤白痢疾:香椿葉60克,煎湯代茶,此方出自【海上集驗方】。
2. 胃脘脹痛:嫩芽與紫蘇葉各半,醋浸三日,每食三片。
3. 鬚髮早白:椿實與黑芝麻等分,蜜丸久服。

今人食椿,多求其味而忽其性。須知"春生之氣"最易擾動肝陽,故高血壓者當控制食量。另要提醒:市售醃椿多含亞硝酸鹽,孕婦及幼兒慎食。養生之道,貴在知常達變,明辨體性,方得食養真諦。
天子尖尖 發表於 2025-4-26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香椿之性味禁忌與養生要義】
(文/仰止齋主人)

香椿者,春木之精也。【本草綱目】載其"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三經",實為藥食同源之佳品。然觀今人趨之若鶩,不辨體質而妄食,猶若"削足適履",豈不謬哉?今當以岐黃之道,正本清源。

一、香椿稟賦與食忌
香椿得春陽升發之氣,其性雖涼而具透達之能。然【食療本草】明言:"虛寒滑泄者忌之"。凡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者,食之易傷中陽;孕婦胎元未固者,過食恐動胎氣;濕疹瘡毒發作期,反易助濕熱之邪。昔有富商日啖香椿炒蛋,未幾而泄瀉不止,此乃不察"春生之氣過亢反傷太陰"之故也。

二、炮製之法與毒性化解
香椿含亞硝酸鹽,此乃古今共識。然【齊民要術】早有對策:"取嫩芽沸水焯之,色轉碧綠即起"。現代研究佐證:焯燙30秒可去毒七成。更宜配伍生薑、大蒜等辛溫之物,既制其寒性,又增解毒之效。蘇州名饌"香椿拌豆腐",必以石膏豆腐佐之,正取"咸寒沉降以制升發"之理。

三、體質辨證與養生配伍
1. 濕熱體質:香椿茵陳粥(香椿30g、茵陳10g),取"苦寒燥濕"之功
2. 陰虛火旺:香椿芽拌枸杞苗,暗合"乙癸同源"之旨
3. 血瘀證候:香椿酒(鮮芽浸黃酒),效法【養老奉親書】"春宜疏肝"之說

四、時令攝生要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謂:"清明食椿,當候初芽"。今人反季強求,實違天道。真知味者,必待穀雨前采頭茬嫩芽,此時陽氣初萌而毒質未蓄。舊時御廚制"香椿魚",必選寅時帶露之芽,蓋取"少陽生氣最旺"之意。

結語
香椿之妙,全在"知時、知量、知人"六字。昔張仲景治未病,首重"辨體質而後施治"。今人若不明"肝木克土"、"水火既濟"之理,縱得仙芽亦如嚼蠟。願諸君食椿之時,常懷敬畏之心,方不負這天地生發之德。

(全文共798字,依【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為綱,參酌歷代食治文獻而成)

[1] 文中所涉方劑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體質辨證建議諮詢註冊中醫師
[3] 古籍引文均出自權威校注本
嚴刑厘 發表於 2025-4-26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香椿之性味禁忌與養生要義】

香椿者,春木之精也。其性涼味苦,入肺胃大腸三經,誠為春季養生之妙品。然【黃帝內經】有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香椿雖美,亦當明其性味,審其禁忌,方合養生之道。

考香椿之藥用價值,可溯至漢代。【本草拾遺】載其"治風毒腫",李時珍【本草綱目】更詳述其"消風解毒"之功。其含香椿素等揮發性物質,確有醒脾開胃之效,此即唐代列為貢品之由。然需知凡物皆有兩面,香椿所含硝酸鹽、亞硝酸鹽等成分,若處理不當,反成致病之源。故【食療本草】特別強調"鮮食須焯水"之理。

香椿之禁忌尤當謹記:其一,陰虛火旺者慎食。其性雖涼而走竄,恐更傷陰液。朱丹溪【格致餘論】云:"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此類體質者食之,易致口乾咽燥、夜寐不安。其二,瘡瘍未潰者忌用。雖古方有用香椿外敷治瘡之例,然僅限於特定證型。張仲景【金匱要略】明言:"瘡家不可發汗",同理,香椿發散之性恐助邪毒走竄。其三,過敏體質者當戒。香椿為發物,稟春生發之氣,易引動伏邪。其四,脾胃虛寒者不宜。【醫宗金鑒】指出:"苦寒敗胃",此類人群食之恐生脘腹冷痛。

至於食用之道,當遵三法:一曰"鮮",擇嫩芽而食,隔夜者勿用;二曰"焯",沸水速燙去其濁氣;三曰"配",宜與生薑、蒜泥等辛溫之物同烹,以制其寒性。如香椿拌豆腐,正合【隨息居飲食譜】"性味相濟"之旨。豆腐甘涼,與香椿同用,既得其營養,又免寒涼傷中之弊。

今人食香椿,多求其味而忽其性,此大謬也。【養生論】有言:"知其所宜而用之,則功莫大焉;不知其忌而妄施,則害亦隨之。"願諸君明察體質,辨證而食,方不負此春生佳品。若能將香椿與個人體質、時令氣候相參合,則養生之功,可事半功倍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