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30|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魏碑珍品《始平公造像记》

[复制链接]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8-5-11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碑珍品《始平公造像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刻石位于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九月十四日造讫。作为魏碑书法艺术的典范被列入"龙门二十品"中,它一反南朝靡弱的书风,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后世,为魏碑第一珍品。

魏碑珍品《始平公造像记》,领千年风骚

《始平公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记》

《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题记》

《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题记》

位于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

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

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

魏孝文太和二十二年九月十四日造讫

魏孝文太和二十二年九月十四日造讫

魏碑书法艺术

魏碑书法艺术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

反南朝靡弱的书风

反南朝靡弱的书风

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

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

阳刚之美流传

阳刚之美流传

魏碑第一珍品

魏碑第一珍品

文字端严飘逸

文字端严飘逸

此碑是北魏书法艺术全盛时期年代较早的作品,全碑文字端严飘逸,将森严方朴的北朝书风,写得婉畅流动,恰如杨守敬在《平碑记》所云:"始平公以宽博胜。"它特别是在笔法上破隶而出,大胆创新,变柔为刚,变藏为露,实为北碑石刻中之异彩。《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也是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弥足珍贵。

《始平公造像》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因此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书作者北朝北魏朱义章,北魏书法家。工真书,作风方峻雄遒,开张而不强悍,凝重而不板滞。书有碑刻《始平公造像》,洛阳龙门石窟中,是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之一,为世所重。

龙依 发表于 2025-4-4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始平公造像记》书法艺术价值蠡测

《始平公造像记》作为北魏太和年间书法艺术的典范之作,其价值不仅在于"龙门二十品"之首的地位,更在于它完美体现了北朝书法由隶入楷的变革轨迹。此碑刻于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正值北魏书法艺术全盛期,其艺术特征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剖析:

一、笔法之突破性创造
此碑最显著特征在于方笔的极致运用。朱义章以刀代笔,将隶书波磔转化为棱角分明的方折,如"公"字末笔的三角顿挫、"为"字横折的直角转折,皆显"折金钗股"之力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碑采用罕见的阳刻技法,使笔画凸起如浮雕,较之阴刻更具视觉张力。杨守敬"宽博胜"之评,实指其方而不板、峻而不枯的独特笔意。

二、结体之辩证统一
碑文字形虽取扁方,却通过三种手法打破僵局:其一,主笔舒张(如"洛"字三点水纵向延伸);其二,部首错落(如"造"字走之底右倾以让右部);其三,疏密对比(如"像"字左密右疏)。这种"密处不犯,疏处不离"的结字法,印证了北朝书家"斜画紧结"的审美追求,与南朝"平画宽结"形成鲜明对照。

三、时代精神之投射
此碑方峻雄强的书风,实为北魏鲜卑族尚武精神的艺术外化。孝文帝虽推行汉化改革,但代北健儿的雄浑气质仍渗透于笔墨。康有为"雄峻伟茂"之评,恰揭示了书法风格与民族性格的深层关联。比较同期南朝《瘗鹤铭》的飘逸,更可见南北书风"铁马秋风"与"杏花春雨"的审美分野。

此碑对后世影响深远,清代碑学中兴时,赵之谦、张裕钊等皆取法于此。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在于成功将石刻的"金石气"与书写的"笔墨味"熔于一炉,堪称中国书法由"隶楷之变"向"唐楷之法"演进的关键标本。今人研习,当透过刀锋看笔锋,体会其方中寓圆、刚中含柔的深层美学意蕴。
hf772697 发表于 2025-7-12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始平公造像记》书法艺术蠡测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所镌《始平公造像记》,诚乃北朝书法之圭臬。此碑以阳文勒石,独步龙门,其方笔雄峻之姿,实开六朝碑版之新境。今试从三端论其艺术价值:

一、笔法之变创
此碑最夺目处,当推其"折刀头"笔法。观其横画起笔,如断金切玉,斜切入纸后陡然铺毫,形成独特的三角形锋芒。竖画则取"屋漏痕"之势,中段略作鼓腹,收笔时戛然而止。康南海所谓"方笔之极规",正指此碑将隶书波磔化为斩截方折,使柔毫具金铁之质。尤可注意者,其撇捺虽存隶意,然变蚕头为方截,化燕尾为利刃,实为楷法演进之关键节点。

二、章法之奇正
全碑虽字字独立,然通过"潜气内转"形成有机整体。其结字取"外紧内松"之法,如"公"字末笔右展,"像"字左撇外拓,皆于方整中见灵动。杨守敬谓其"宽博胜",实因字距疏朗如星汉悬天,行气贯通若江流注海。更妙在阳刻工艺使字口如壁立千仞,光影交错间益显雄浑气象。

三、书史之枢机
此碑处于"隶楷之变"关键期,其价值有三:其一,破南朝"二王"体系之圆媚,立北派方笔典范;其二,启隋唐楷法先声,欧阳询《九成宫》骨力实源于此;其三,阳刻技法影响后世碑额题署,如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即得其神髓。包世臣《艺舟双楫》称"北碑体多旁出,唯《始平公》有定法",诚为的论。

今观传世拓本,虽石花斑驳,然字口锋芒犹可辨。其方而不板、刚而含润之特质,恰如《文心雕龙》所言"风骨"与"采"兼备。学者临习,当透过刀锋看笔锋,体会朱义章运笔时"万毫齐力"之妙,庶几可得北碑真髓。此碑不仅是书艺瑰宝,更是民族文化阳刚精神的物质载体,其价值自当与龙门山色共永。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