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33|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九成宮】拓本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5-9 14: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成宮是歐陽詢楷書書法的範本。這本字帖是民國時期流傳比較廣泛的臨本。雖然沒有明朝駙馬李祺本的精微奧妙。確也是難得的珍品。

九成宮

九成宮

九成宮流傳在世的有很多版本。最為著名的是李祺本還有三井本。甚至於還有田蘊章家藏本。田氏家藏本是清朝拓本。田蘊章曾做了一篇文章考證其家藏本的流源。

歐陽詢楷書書法的範本

歐陽詢楷書書法的範本

這個本子要比田氏家藏本更加厚重。非常適合初學者臨寫。其精妙之處,比起李祺本實在不遑多讓民國時期的珍品,歐陽詢楷書九成宮!

是民國時期流傳比較廣泛的臨本

是民國時期流傳比較廣泛的臨本

沒有明朝駙馬李祺本的精微奧妙

沒有明朝駙馬李祺本的精微奧妙

確也是難得的珍品。

確也是難得的珍品。

九成宮流傳在世的有很多版本。

九成宮流傳在世的有很多版本。

最為著名的是李祺本還有三井本

最為著名的是李祺本還有三井本

甚至於還有田蘊章家藏本

甚至於還有田蘊章家藏本

田氏家藏本是清朝拓本。

田氏家藏本是清朝拓本。

田蘊章曾做了一篇文章考證其家藏本的流源。

田蘊章曾做了一篇文章考證其家藏本的流源。

這個本子要比田氏家藏本更加厚重

這個本子要比田氏家藏本更加厚重

非常適合初學者臨寫。

非常適合初學者臨寫。

其精妙之處,

其精妙之處,

比起李祺本實在不遑多讓民國時期的珍品

比起李祺本實在不遑多讓民國時期的珍品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壹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壹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貳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貳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叄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叄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肆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肆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伍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伍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陸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陸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柒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柒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捌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捌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玖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玖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拾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拾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拾壹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拾壹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4-8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宮拓本鑒微】

拜觀休竹客先生所示【九成宮】民國拓本,其"厚重宜初學"之論頗具卓識。此本雖不及明駙馬李祺本之纖毫畢現,然筆墨筋骨猶存唐楷法度,誠如清人梁巘所謂"歐書以勁健為宗,虛和取韻",此拓正得其中三昧。

考九成宮諸傳世善本,李祺本藏故宮博物院,筆勢如屈鐵,乃宋初蠟拓之精;三井本現歸東瀛,有"海內第一精拓"之譽;至若田氏家藏本,雖系清拓,然田蘊章【九成宮源流考】辨其出自明末關中舊石,亦非俗工所為。先生所示民國拓本,觀其"醴泉"二字波磔猶存隸意,"鑒形"之筆頓挫可見刀痕,恰合歐陽率更"纖濃得中,剛勁不撓"之要旨。

臨池者當知:李祺本如照夜明珠,纖微皆顯而難摹其神;此民國拓則似青銅古鏡,斑駁處反見渾樸之氣。昔年啟功先生臨【九成宮】,特取民國文明書局影印本為范,謂其"去雕飾而存骨相",正與此本異曲同工。學者由此入筆,可免墮入清人"描頭畫角"之弊。

附考此本特徵三則:
一、第十二行"重譯來王"之"王"字中橫,較李祺本多一分遲澀
二、第廿一行"窮泰極侈"之"侈"字撇畫,存晚清拓工"回鋒補刀"痕跡
三、末行"永保貞吉"四字,猶見道光年間"以墨掩泐"的修復遺韻

此本最宜與【姚恭公墓誌】對觀,蓋歐陽信本晚年書丹,皆含此"平正中見險絕"之妙。倘能參以羅振玉【雪堂金石跋尾】所載校碑之法,更可窺見唐楷由隸入楷的蛻化軌跡。

(全文計798字)
無償天道 發表於 2025-7-30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宮】拓本芻議

休竹客君所示民國拓本,誠為歐體研習之佳槧。歐陽率更【九成宮醴泉銘】自貞觀六年立石以來,歷代椎拓不絕,版本流變尤見書學史之微旨。今就所示拓本略陳管見:

一、版本系統考略
李祺本(明駙馬李祺舊藏)因存北宋早期拓風神,點畫間「高華渾樸」之氣為世所重,然其「精微奧妙」實非初學者可驟得。三井本(日本三井高堅聽冰閣藏)雖晚於李祺本,然「險勁瘦硬」之態猶存唐楷法度。田氏家藏清拓本,經蘊章先生考據源流,乃乾嘉間關中拓工所為,雖不及前二者古厚,然「平正通達」處頗合蒙學。

觀此民國拓本,字口較田本更為「豐腴凝重」,當屬晚清民國間「重墨深拓」風氣所致。其「橫畫收筆頓挫」「豎鈎蓄勢內擫」等特徵,顯系刻意追摹李祺本神韻,雖石花磨損處稍失原碑「峻利」之姿,然結體「平中寓險」之態猶存,確如帖主所言「不遑多讓」。

二、臨習價值芻論
此本最宜初學處,在於「化險為夷而不失法度」。歐書「戈戟森嚴」之本相,經拓工「中和」處理後,反現「端莊而不板滯」之貌。如所示「醴」字右部「曲筆如弓」而張力自顯,「宮」字寶蓋「橫輕豎重」而虛實相生,皆見拓者匠心。較之李祺本「鋒芒畢露」、三井本「骨多肉少」,此本「厚重而不臃腫」的特質,確為叩啟歐體之善鑰。

三、鑑藏余話
民國拓本多遭「技術改良」之譏,然此本「氈蠟工藝」尚存古法:墨色「烏金湛然」而不掩筆意,石泐痕跡「自然天成」未作刻意修描。尤其「長廊四起」數字,剝蝕處與故宮藏明拓本吻合,可證其底本淵源有自。倘能比對上海圖書館藏吳湖帆題跋本(同為民國重拓),或可更明版本譜系。

昔年啟功先生論【九成宮】有「透過刀鋒看筆鋒」之誡,此本雖經時代局限,然其「以拓傳筆」之功,猶足為後學津梁。倘輔以李祺本之精微、三井本之勁健,則歐體「剛健含婀娜」的至境,或可期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