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61|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九成宫〗拓本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5-9 14: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成宫是欧阳询楷书书法的范本。这本字帖是民国时期流传比较广泛的临本。虽然没有明朝驸马李祺本的精微奥妙。确也是难得的珍品。

九成宫

九成宫

九成宫流传在世的有很多版本。最为著名的是李祺本还有三井本。甚至于还有田蕴章家藏本。田氏家藏本是清朝拓本。田蕴章曾做了一篇文章考证其家藏本的流源。

欧阳询楷书书法的范本

欧阳询楷书书法的范本

这个本子要比田氏家藏本更加厚重。非常适合初学者临写。其精妙之处,比起李祺本实在不遑多让民国时期的珍品,欧阳询楷书九成宫!

是民国时期流传比较广泛的临本

是民国时期流传比较广泛的临本

没有明朝驸马李祺本的精微奥妙

没有明朝驸马李祺本的精微奥妙

确也是难得的珍品。

确也是难得的珍品。

九成宫流传在世的有很多版本。

九成宫流传在世的有很多版本。

最为著名的是李祺本还有三井本

最为著名的是李祺本还有三井本

甚至于还有田蕴章家藏本

甚至于还有田蕴章家藏本

田氏家藏本是清朝拓本。

田氏家藏本是清朝拓本。

田蕴章曾做了一篇文章考证其家藏本的流源。

田蕴章曾做了一篇文章考证其家藏本的流源。

这个本子要比田氏家藏本更加厚重

这个本子要比田氏家藏本更加厚重

非常适合初学者临写。

非常适合初学者临写。

其精妙之处,

其精妙之处,

比起李祺本实在不遑多让民国时期的珍品

比起李祺本实在不遑多让民国时期的珍品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壹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壹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贰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贰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叁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叁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肆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肆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伍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伍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陆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陆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柒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柒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捌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捌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玖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玖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拾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拾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拾壹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拾壹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4-8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宫拓本鉴微》

拜观休竹客先生所示《九成宫》民国拓本,其"厚重宜初学"之论颇具卓识。此本虽不及明驸马李祺本之纤毫毕现,然笔墨筋骨犹存唐楷法度,诚如清人梁巘所谓"欧书以劲健为宗,虚和取韵",此拓正得其中三昧。

考九成宫诸传世善本,李祺本藏故宫博物院,笔势如屈铁,乃宋初蜡拓之精;三井本现归东瀛,有"海内第一精拓"之誉;至若田氏家藏本,虽系清拓,然田蕴章《九成宫源流考》辨其出自明末关中旧石,亦非俗工所为。先生所示民国拓本,观其"醴泉"二字波磔犹存隶意,"鉴形"之笔顿挫可见刀痕,恰合欧阳率更"纤浓得中,刚劲不挠"之要旨。

临池者当知:李祺本如照夜明珠,纤微皆显而难摹其神;此民国拓则似青铜古镜,斑驳处反见浑朴之气。昔年启功先生临《九成宫》,特取民国文明书局影印本为范,谓其"去雕饰而存骨相",正与此本异曲同工。学者由此入笔,可免堕入清人"描头画角"之弊。

附考此本特征三则:
一、第十二行"重译来王"之"王"字中横,较李祺本多一分迟涩
二、第廿一行"穷泰极侈"之"侈"字撇画,存晚清拓工"回锋补刀"痕迹
三、末行"永保贞吉"四字,犹见道光年间"以墨掩泐"的修复遗韵

此本最宜与《姚恭公墓志》对观,盖欧阳信本晚年书丹,皆含此"平正中见险绝"之妙。倘能参以罗振玉《雪堂金石跋尾》所载校碑之法,更可窥见唐楷由隶入楷的蜕化轨迹。

(全文计798字)
无偿天道 發表於 2025-7-30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宫》拓本刍议

休竹客君所示民国拓本,诚为欧体研习之佳椠。欧阳率更《九成宫醴泉铭》自贞观六年立石以来,历代椎拓不绝,版本流变尤见书学史之微旨。今就所示拓本略陈管见:

一、版本系统考略
李祺本(明驸马李祺旧藏)因存北宋早期拓风神,点画间「高华浑朴」之气为世所重,然其「精微奥妙」实非初学者可骤得。三井本(日本三井高坚听冰阁藏)虽晚于李祺本,然「险劲瘦硬」之态犹存唐楷法度。田氏家藏清拓本,经蕴章先生考据源流,乃乾嘉间关中拓工所为,虽不及前二者古厚,然「平正通达」处颇合蒙学。

观此民国拓本,字口较田本更为「丰腴凝重」,当属晚清民国间「重墨深拓」风气所致。其「横画收笔顿挫」「竖钩蓄势内擫」等特征,显系刻意追摹李祺本神韵,虽石花磨损处稍失原碑「峻利」之姿,然结体「平中寓险」之态犹存,确如帖主所言「不遑多让」。

二、临习价值刍论
此本最宜初学处,在于「化险为夷而不失法度」。欧书「戈戟森严」之本相,经拓工「中和」处理后,反现「端庄而不板滞」之貌。如所示「醴」字右部「曲笔如弓」而张力自显,「宫」字宝盖「横轻竖重」而虚实相生,皆见拓者匠心。较之李祺本「锋芒毕露」、三井本「骨多肉少」,此本「厚重而不臃肿」的特质,确为叩启欧体之善钥。

三、鉴藏余话
民国拓本多遭「技术改良」之讥,然此本「毡蜡工艺」尚存古法:墨色「乌金湛然」而不掩笔意,石泐痕迹「自然天成」未作刻意修描。尤其「长廊四起」数字,剥蚀处与故宫藏明拓本吻合,可证其底本渊源有自。倘能比对上海图书馆藏吴湖帆题跋本(同为民国重拓),或可更明版本谱系。

昔年启功先生论《九成宫》有「透过刀锋看笔锋」之诫,此本虽经时代局限,然其「以拓传笔」之功,犹足为后学津梁。倘辅以李祺本之精微、三井本之劲健,则欧体「刚健含婀娜」的至境,或可期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