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50|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临写《九成宫》才是正确的?

[复制链接]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8-5-8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说唐代书法“尚法”,而《九成宫醴泉铭》则是这种“法”的集中表现

所谓的“法”就是一种规则——写字的规则

古人云:“不成规矩,不可以成方圆。”

《九成宫醴泉铭》的点画结体都有明显的规律,初学书法的人极易从中获益,这也是许多老师把此帖定为学习书法的首选字帖的理由。

7dbc290f3d0a6d045c732365b96abc15.jpg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那么,为什么许多初学《九成宫醴泉铭》的人会觉得练习到一定阶段、写字基本能够上手后,就会出现“很难再进步”“容易把字写死”的难题呢?

这也是因为字帖中本身的“法度”造成的。

如果不善学,就会被“法”束缚,导致写出来的字毫无生气、状若算子,这就是不擅学“法”和用“法”的结果。

51f57d14439333e03f2f888f94696d47.jpg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如何来临习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呢?

我认为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发 现—临 习—记 忆

下面详细说一下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方法:

发现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发现”,可以理解为是“读帖”的过程。

读帖是临帖前非常重要的准备活动。读帖是一个“与古人对话”的过程和“与经典交流”的过程,也是专门对自己所选字帖的范字进行细致的揣摩、观察、分析、对比、研究、品味、记忆、理解、消化的过程。

我们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例,说一说读帖到底要注意些什么。

36b4a0bba55c52564908148f6c8a9063.jpg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1

要仔细观察笔画特点

《九成宫醴泉铭》点画藏头护尾,笔意不十分明显。虽用方笔居多,但笔画含蓄均匀,取势递相顾揖,相互呼应。

帖中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对比发现了这些规律,在接下来的临摹过程中就可以抓住不同笔画的变化,通过大量的练习写出比较丰富的笔画形态,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要认真体会用笔方法

仔细观察《九成宫醴泉铭》会发现,欧阳询此帖用笔起止干净利落,点画之间用笔势来形成呼应。书写时行笔速度不快,但果断而不犹豫,这样的用笔使点画滋润丰满,观之有清朗之气。

3

要反复研究结构特点

欧阳询处理字的结体是因字成形:

笔画少的,字形略小,点画粗壮;

笔画多的,字形略大,点画稍细。

《九成宫醴泉铭》结字上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缩左伸右”

欧阳询在结字时一方面增加横画的左低右高效果,另一方面增加整个字的欹侧程度,造成欧体字结构的险绝。

c8fc29ee440cea2f5a8878b39c180895.jpg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临习

这一步我们要做的是“理性的分析和逼真的临习”。临习可以分成两步来做,先是“摹帖”然后“对临”

“摹帖”是练习书法的基本功,是初学楷书的“不二法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四步摹帖法”:

步骤一

从《九成宫醴泉铭》中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的100个范字,建立属于自己的“临帖字库”,再用复印技术逐个放大范字到约10cm大小。

步骤二

用比较薄的宣纸蒙在已经放大的范字上,用很细的笔沿着范字的边缘双钩下来,这个过程越精细越好。

步骤三

来用国画的朱镖色将已经双钩好的字形像画工笔画一样填满(注意是“填” 不是“写”),目的是让书写者在填色的过程中仔细体会原帖的细节,这种方法叫“双钩廓填法”。

步骤四

用毛笔蘸墨汁在自制的红色范字上依样描写,我们俗称“写影格”,在这一步中,为了节省宣纸,书写者可以第一遍用比较淡的墨汁摹写,待宣纸完全干透后,再用比较浓的墨汁摹写一遍。

在《九成宫醴泉铭》的初学阶段,限于书写者的眼力,直接对帖临写往往顾此失彼,先进行摹写,目力集中,全神贯注,容易达到“形似”的要求。

当初学者通过摹帖基本掌握了《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字形特点与书写方法后,可以根据“摹帖”时选择的100个字,在原帖中找一些结构相近似的字,把自己的“临帖字库”扩大到400字左右,然后对这些字按结构分类,进行临习,写字的大小还是以10cm见方为宜。

将临习的范字置于桌前,最好放在眼睛可以同时看见范字和自己临写的字的位置,依照范字的结构、笔法、笔势和笔意,在摹帖练习的基础上,一一对照书写。把这400字写好,也就基本上掌握了《九成宫醴泉铭》的书写特点和书写方法了。

85c7725a2ba60af49c5cf6e77ddefebe.jpg

临帖时,可以选择使用“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回米格”等方格来确定笔画的位置,及范字结构安排的方法,以此来纠正个人自发的不正确的写字习惯,培养训练有素的书写意识和认真细致的学习精神。正确掌握使用格子规范临帖后,可以去掉格子进行对照临写。

记忆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功夫不是盲目的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的重复,以达到熟练。”

这就告诉初学者,临帖有两点必须要做到:一是准确,二是熟练。准确是质量要求,熟练是数量要求。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要靠记忆。

《九成宫醴泉铭》整体规矩、阵法森严,在欧阳询的笔下自出心机、意态百生,他能够大胆的突破,在笔法、结构和意态的变化上,有着独具特色的风格和体式。也正是因为欧体楷书的特点明显,更容易让初学者记住,因此为靠着记忆背临此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66aafdc30304b675f8eba7460fb3e57d.jpg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在书法的临习中,“背临”是最能考察学书者记忆能力的方法。要努力达到不看原帖、不照范字也能临写的惟妙惟肖,做到临帖“不走样”的地步是“背临”的最终要求。

背临《九成宫醴泉铭》应该注意默写核对相结合,默写是凭借记忆将反复临写过的范字写出来,背临之后的认真核对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写不像的笔画和不准确的结构位置,进而去纠正。

f8218aa8f512ac7eb937697541f56b8b.jpg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学习欧体楷书,要研究欧体的法度,但又不能把“法”作为教条,不敢越雷池半步,须知学“法”是为了用“法”,并且在日后的书法实践中逐步破“法”,最终形成自己的“法”。

宋考而 发表于 2025-4-14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成宫醴泉铭》临习刍议——兼论唐楷法度与性灵之辩证

(一)法度精严与初学困局
欧阳率更《九成宫》诚为唐楷法度之圭臬,其"纤浓得中,刚劲不挠"(《宣和书谱》)的特质,恰似一部可视化的《周礼》。初学者困于"状若算子"之弊,实因未解"法度"真谛——非桎梏之绳墨,乃阴阳之辩证。朱长文《续书断》谓"欧以险劲易王体",此"险劲"二字,正是破解困局之钥。

(二)三维读帖法
1. 微观解构
当以"庖丁解牛"之眼观之:
横画必察"三过折"(起笔45°切锋,中段提腕,收笔筑锋)
竖钩须辨"跪笔弹锋"(如"武"字末笔,先顿后挫,力聚锋尖)
转折当见"方中寓圆"(如"宫"字宝盖,外拓内擫)

2. 中观取势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作书最忌位置等匀",欧体"缩左伸右"实为动态平衡:
纵向取"背势"(如"泉"字上下部件轴线错位)
横向呈"舰式结构"(如"醴"字左部沉坠,右部飞扬)

3. 宏观气韵
黄庭坚谓"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莫学痴冻蝇",临《九成宫》当于方整中见呼吸:
计白当黑(如"霭"字雨部留隙如蝉翼)
笔断意连(如"铭"字撇捺空中渡锋)

(三)临摹进阶次第
1. 摹写阶段(约60日)
采用"双钩廓填法",重点体认"骨法用笔"
每日限3字,每字摹20遍,务求"纤毫毕肖"

2. 对临阶段(约90日)
践行"三临三校"法:
① 单字对临→② 蒙帖校改→③ 背帖复现
执笔须合"五字执笔法",腕平掌竖,指实掌虚

3. 意临阶段(约30日)
参以《皇甫诞碑》笔意,破匀整之弊
尝试"倒书"训练(从末笔逆写),强化笔势记忆

(四)破法通变之道
1. 参校系统
横向比照:《虞恭公碑》见其雍容,《化度寺》窥其浑穆
纵向溯源:《张猛龙》悟其险劲,《董美人》得其清峻

2. 笔墨实验
以淡墨临写,观笔路往来
用茅龙笔摹拓,强其筋骨

3. 创作过渡
建议遵循"集字创作→风格模拟→脱化生新"三阶段,王澍《论书剩语》所谓"离之乃合"者,此之谓也。

结语:临《九成宫》如抚无弦琴,法度者弦轸也,性灵者吟猱也。学者当于"不激不厉"(孙过庭语)处得消息,方不负率更"森森焉若武库矛戟"(《书断》)之外的真境界。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