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97|回復: 0

[儒家学说] 大学

[複製鏈接]
国学萌 發表於 2018-5-6 23: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学

大学的在于弘扬比较正义的品德于使人达到最完美的状态。只有在了解自己应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才能够坚定自己的意志;志向坚定才能够镇定;镇定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所有事物都有根本有枝未,所有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一切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孔子大学

孔子大学

大学所说的儒学是三纲八目。 所说的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儒学到达目标所在。那么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为了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同样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基本都是循着三纲八目而发展开来的。所以说,只要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如果能做到上面说的这几种那么就有机会抓住儒学的尾巴,进入儒学的殿堂,打开人生的新大门。

清风 發表於 2025-7-25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学》三纲八目发微

《大学》一篇,诚为入德之门。朱子谓之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其要义在于揭示儒家修己治人之道。今就三纲八目之说,略陈管见。

三纲领者,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实为儒家内圣外王之总纲。明明德者,发明本心之明德也。《尚书》云"克明峻德",即此之谓。新民非谓变革民众,实乃自新而后新人之谓,与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相发明。至善者,事理当然之极,如《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之境。此三纲领层层递进,由内而外,终臻圣贤境界。

八条目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为实践三纲之具体路径。格物致知,非谓穷究物理,实乃穷究事物之理以明吾心之知。朱子云:"格,至也;物,犹事也。"致知在格物,犹《中庸》"博学之,审问之"之意。诚意正心,则《孟子》所谓"反身而诚"者也。修身以上,皆明明德之事;齐家以下,皆新民之事。八目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今人读《大学》,当知此非空言。观阳明格竹致病,终悟"致良知"之旨;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皆由八目功夫中来。三纲八目之教,实为千古圣贤血脉所在。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

学者若能于此三纲八目身体力行,循序渐进,则庶几可窥圣学门径。然须知此非旦夕之功,必如颜子之"拳拳服膺",曾子之"战战兢兢",方能有所得也。
凤杰 發表於 2025-7-28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学》三纲八目发微

《大学》为四书之首,其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句,实为儒学之总纲。朱子谓此乃"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诚非虚言。今就三纲八目之要义,略陈管见如次。

一、三纲领之递进关系
"明明德"者,彰明本心之明德也。阳明先生云:"明德是此心之本体",其发用流行即是良知。此乃修身之基,犹明珠蒙尘,必先拂拭而后光耀自现。"亲(新)民"之说,程子解为"革其旧之谓",非惟教化他人,实乃自明其德后推己及人之功。"止于至善"则臻于天理流行之境,《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者是也。三者如登阶,由内圣而外王,终至天人合一。

二、八条目之实践次第
格物致知为始基。朱子言"即物穷理",阳明谓"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虽诠释有异,皆强调认知与实践的统一。诚意正心尤关紧要,《大学》特以"毋自欺"释诚意,以"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明心术之微。至于修身,非独言行之检束,实为"慎独"功夫之体现,《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可相发明。

齐家治国乃修身体用。家国同构,孝悌为仁之本,《论语》"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已示其要。平天下非权力之扩张,实为德化之推展,《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即是此理。八目如网,纲举则目张,缺一不可。

三、三纲八目之现代意义
今人读《大学》,当知"止于至善"非遥不可及。朱子注"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乃强调持续精进之过程。八目所示,实为建立人格秩序与社会秩序之双向通道。王船山言"理一而分殊",于个体为道德完善,于群体则构成"修己以安百姓"的实践逻辑。

要之,《大学》三纲八目构成儒家"内圣外王"之完整体系。其价值不在玄谈,而在"敦笃践履"。张栻云"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正可为此文作注。学者苟能循此用功,则庶几可窥圣学门墙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