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12|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写楷书试着掌握这些诀窍吧

[复制链接]
+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5-5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楷书是大多数书法初学者的入门书体,也是很多人在学书法初期耗时最长,问题最多的一种书体。因为楷书本身就是一种书法艺术进入成熟走向巅峰的产物,很多人总是写不好楷书,不论从整体气势上还是具体用笔或用墨上都写的不理想。这跟楷书的书写难度有关,也跟我们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有很大关系。所以今天自学君就来说一说写好楷书的那些高招!

在整体书写节奏上

写好楷书最关键的心态是平稳而沉静的。用笔要精致细腻,锋势皆备,笔形到位,结字合法,结构要自然严谨,做到增一划不能,减一划不得。所以初学楷法,应当用缓笔,这样有益于写准字的结构。切勿因为字小而写的急快,也不要因为字大而缓慢书写,而是要用一种沉着的节奏---举止匆遽,易伤浅薄。

在整体书写节奏上

在整体书写节奏上

看完上一段我们知道书写楷书没有绝对的快慢。就风格而言,有快节奏的楷书,所谓“作真如草”,写这种楷书时肘下生风,有沉着痛快之状。不论迟速,肥瘦,都贵于控制在“度”的范围之内,但是写的太快就会显得浅薄没有韵味,写的太慢又写的臃肿,丧失了灵动洒脱之意,太重则肥而露肉,太轻则瘦而露骨。

不论迟速,肥瘦,都贵于控制在“度”的范围之内,

不论迟速,肥瘦,都贵于控制在“度”的范围之内,

写楷书之法如闲庭之信步,有一种优游自得的状态。缓而会心,疾而出奇,速而取劲,迟而取妍。闲庭信步一词突出一个潇优雅潇洒。我能快却不快,这叫优雅,我能很快就很快,这叫潇洒。这种能快能慢,能信手拈来随意结合的笔法才是写楷书的最高境界。

再具体用笔上

写楷书时发笔逆入时速度要快,犹豫不决就会臃肿;逆入作点后调锋时宜慢一些,如果太快写出来的点不饱满,丧失了“点”最精髓的“险”势。

的太快就会显得浅薄没有韵味

的太快就会显得浅薄没有韵味

笔与笔交换过渡时要快,所谓“过贵乎疾”,也就是说转折链接的用笔太慢就会显得机械声音,要一笔写过;写钩的时候要快,一顿聚势,顺势而出,不要犹豫,块则力聚于锋尖,这样写出来的钩果断有锋芒。

笔与笔交换过渡时要快,

笔与笔交换过渡时要快,

写短撇要快一点,速则锐,像鸟用尖锐的喙啄食一样,太慢就会拖沓,丧失了短撇硬朗锋锐的气质。

写短撇要快一点,速则锐,

写短撇要快一点,速则锐,

写长撇要悠扬一点,长撇贵在能营造险势,意蕴婉转流畅,写的慢一下能够更好地酝酿笔势凸显韵味。

写长撇要悠扬一点,

写长撇要悠扬一点,

写捺的时候要抑扬顿挫,一波三折。要不快不慢,徐而图之,等到笔势到你满意的地步以后果断出锋。

写捺的时候要抑扬顿挫,

写捺的时候要抑扬顿挫,

楷书挑法要写的慢一些,写到要出锋时要扬起笔锋,轻抬而进,写的太快会显得轻浮,影响到整个字的结构都有可能不稳,有倾倒装。

楷书挑法要写的慢一些,

楷书挑法要写的慢一些,

写悬针竖要慢一点,而不是我们想象里的那么快,写得慢则意味表达得足而形态会更加俊美。

写悬针竖要慢一点

写悬针竖要慢一点

写垂露反而要快一点,写得快笔势有更多的余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之后的回笔。

写垂露反而要快一点,

写垂露反而要快一点,

写点贵在“重”而“险”,“重”体现在“点”在整个字中的平衡调节作用,而“险”体现在“点”在整个字中调节气势,更显灵动的作用。

写点贵在“重”而“险”,

写点贵在“重”而“险”,

在写笔画比较多或者线条比较长的字时,走笔要视其情况而定,或逆势缓行,而中截略细。毫内墨饱时用笔可略快,毫中墨少时用笔可略慢。

在书写的变化上

就虚实而言,按处皆实,提处皆虚,点画是实。就曲直而言,楷书妙在曲势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向或背,或向中有背,或背中有向。看似法度严谨,不苟言笑的楷书,实则有轻重徐疾,有疏密虚实,有曲直向背。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用笔就会灵动起来,而墨色亦会在灵动的笔法中产生浓淡枯润的变化。这样的楷书才是鲜活的楷书,有生命力的楷书。

在书写的变化上

在书写的变化上

在书写楷书时最忌写一个字去蘸一次墨,这样永远不会有枯笔,有飞白,有干渴之笔,没有这些写出来的字犹如印刷一般,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最理想的楷书用笔是笔画当中浓,两边枯,不光而毛,涩中自有无穷的韵味;最理想的用墨是枯中见润,即在笔酣墨饱的情况下依靠速度和中锋、笔力和笔势拉出来的枯笔,在毫中无墨时缓笔营造艰涩险绝之势。

卢朱伍 发表于 2025-4-23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楷法要义阐微》
习楷之要,首在明理。观历代法书,自钟繇《宣示》至永兴《庙堂》,皆以法度森严而气韵生动为极则。今就帖中所论,补苴数端,以资参证。

一、节奏论
昔人谓"楷如立",非独言其端正,更喻其动静相生之理。虞世南《笔髓论》云:"迟速虚实,若轮扁斫轮,不疾不徐。"帖中"闲庭信步"之喻甚妙,然需知此境当以"心闲手敏"为前提。赵孟𫖯日书万字而不失法度,正因深谙"举止若迟,笔机实速"三昧。初学者当以《智永千文》为范,细察其"点画振动"处,乃悟节奏真谛。

二、笔势辨
"逆入快、调锋慢"之说,实本于蔡邕《九势》。然需补阙者三:
1. 横画起笔当取"空中作势",如欧阳询《九成宫》"年"字,凌空抢锋,方得峻利;
2. 捺笔收束须"三过折",智永"之"字末笔可见"蓄势-铺毫-战行-渐收"全法;
3. 转折处当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婉而愈劲"之法,非独疾速可解。

三、墨法参
帖中未及墨彩,实为缺憾。楷书墨法当如董其昌所言:"须湛如小儿目睛。"试观颜鲁公《麻姑坛》真迹,渴笔处见飞白而不枯,浓墨处若点漆而不滞。初学者可试"三蘸墨法":每写三字蘸墨一次,自然得浓淡之变。

四、结构诀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实为末节。真传在张怀瓘《玉堂禁经》"偃仰向背"四字。如《张猛龙碑》"春"字,上部左倾而下部右展,似危实稳。学者当以"不平衡中求平衡"为要,切忌算子之讥。

结语
楷法如禅,初看山是山,终看山还是山。昔王献之书壁为父所拭,乃知"尽精微"后"致广大"之理。今人习楷,不必苦求"日课万字",但当如文徵明八旬临《兰亭》,"一点一画不敢轻"。若得此心,则笔底自生渊雅之气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