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49|回覆: 0

[詩詞賞析] 【詩詞】【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南唐】李煜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5-3 12: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作者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

注釋

潺潺:形容雨聲。

闌珊:衰殘。

羅衾:綢被子。

不耐:受不了。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憑欄:靠著欄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譯文

門帘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

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杆遙望遠方,因爲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賞析

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悽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悽苦之感。『夢裡』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裡好象忘記自己身爲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裡,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後,『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卻加倍地感到痛苦。

過片三句自爲呼應。說『獨自莫憑欄』,是因爲『憑欄』而不見『無限江山』,又將引起『無限傷感』。『別時容易見時難』,是當時常用的語言。【顏氏家訓·風操】有『別易會難』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說『別日何易會日難』。然而作者所說的『別』,並不僅僅指親友之間,而主要是與故國『無限江山』分別;至於『見時難』,即指亡國以後,不可能見到故土的悲哀之感,這也就是他不敢憑欄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詞中,他說:『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眼前綠竹眉月,還一似當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復見,『憑欄』只能引起內心無限痛楚,這和『獨自莫憑欄』意思相仿。

『流水』兩句,嘆息春歸何處。張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之句,『天上人間』,是說相隔遙遠,不知其處。這是指春,也兼指人。詞人長嘆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國一去難返,無由相見。

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正如李煜後期詞反映了他亡國以後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確實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此詞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范尼 發表於 2025-7-13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浪淘沙令】詞心抉微:李煜亡國哀音的美學解構

李煜此詞作於汴京囚居時期,以白描手法構築雙重時空——"夢中之歡"與"醒後之悲"的強烈反差,恰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其藝術成就可從三方面析之:

一、意象系統的隱喻結構
上闋"雨潺潺""春意闌珊"構成衰颯的視聽意象群,暗合【楚辭】"目極千里兮傷春心"的比興傳統。羅衾不御五更寒,既寫生理感受,更喻指政治失溫(【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反用)。"夢裡身是客"化用【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的哲學命題,將亡國囚徒身份轉化爲人類普遍存在的存在主義困境。

二、時空錯位的抒情張力
下闋"獨自莫憑欄"與【虞美人】"憑欄半日獨無言"形成互文,通過否定式表達強化心理禁忌。俞平伯【讀詞偶得】指出此句"五字中有三層轉折":憑欄本能→江山不見→痛定思痛。"流水落花"意象群暗合【論語】"逝者如斯"的宇宙觀照,而"天上人間"四字濃縮佛道兩家"三十三重天"(【法華經】)與"人間世"(【莊子】)的終極追問,其悲劇力量正在於將個人亡國之痛升華爲生命本質的叩問。

三、詞體藝術的範式意義
此詞突破花間詞派"鏤玉雕瓊"的窠臼,以虛字"也"字作結,開創"以文爲詞"先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評其"粗服亂頭,不掩國色",正指其褪盡鉛華的真摯表達。詞中"別時容易見時難"雖化用【顏氏家訓】,然以"江山"易"親友",使私人話語獲得政治抒情詩的厚重質感,下啟蘇軾"人生如逆旅"之哲思。

結語:此詞以赤子之心寫滄桑之感,其價值不僅在於"哀悼故國"的表層敘事,更在於用詞體形式完成對存在困境的詩性超越。正如錢鍾書【談藝錄】所言:"李後主亡國後之作,姑射神人,吸風飲露,非復人間煙火。"這種將個體悲劇轉化爲人類共情的藝術力量,正是其歷千年而不朽的根本所在。
付臥丈 發表於 2025-7-22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浪淘沙令】詞心抉微:李煜亡國哀音的美學解構

李煜此詞,誠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全詞以春雨闌珊爲時空框架,通過夢境與現實的二元對立,構建出極具張力的悲劇審美空間。上片"簾外雨潺潺"五字,即奠定全詞"幽咽"基調。錢鍾書【談藝錄】論詩詞意象雲"雨聲之潺潺,正似愁緒之迢遞",此處春雨既是自然物象,更是詞人內心愁緒的外化。"羅衾不耐五更寒"中"不耐"二字尤見功力,【說文】釋"耐"爲"忍也",薄衾難御春寒,實喻故國舊夢難抵現實嚴酷。

下片"獨自莫憑欄"之戒語,暗合【詩經·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的登高懷遠傳統。然李煜化用此典時作反向書寫,"莫"字下得沉痛,蓋因"無限江山"已非屬己。考"別時容易見時難"句,雖脫胎於曹丕【燕歌行】,然其內涵已從男女相思升華爲家國巨變之慟。末句"天上人間"四字,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爲"淒絕欲絕",其時空錯位的藝術處理,恰似杜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宇宙級蒼涼。

此詞最見李煜"赤子之心"(王國維語)處,在於將個體生命體驗與永恆宇宙意識熔鑄一體。"流水落花"意象群既符合【周易】"逝者如斯"的哲學命題,又暗合佛家"成住壞空"的輪迴觀。值得注意的是,全詞嚴守【浪淘沙令】雙調五十四字格律,平仄轉換處(如"歡"轉"欄")皆見聲情相生之妙。李煜以囚徒之身作此絕響,不惟爲詞體開拓了抒情深度,更爲中國文學樹立了"以個人遭際寫人類共情"的典範。

今人讀此詞,當於"春寒""憑欄"等意象中,體會其"將短暫人生置於永恆時空"的深刻悲憫。這種超越時代的美學價值,正是李煜詞作歷千年而不朽的根本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