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27|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这楷书,极致之美!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4-29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孝慈墓志》,全称《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又称《苏慈墓志》、《苏使君墓志》等。刻于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墓志正方形,边长83厘米,17行,行37字,共1292字。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7年)夏出土于陕西省蒲城县。原石现存陕西蒲城县博物馆。

苏孝慈,扶风人。北周时曾做过工部上大夫,隋时仕兵部、工部尚书等职。此志书法结字谨严,用笔劲利,神采飞动,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是初学者的极佳范本。

此志出土后,即由知县张荣升在第二十一行“文曰”的“曰”字之下加刻跋文二行;此后跋文又被人凿去,在整纸拓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凿痕。

年代:大隋仁孝三年(603)刻。

地点: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蒲城县西南乡崇德里(今属苏坊镇北姚村)出土。时知县张荣升,得此消息,便叫人移送城内,先放在县署内,后移置东槐院巷尧山书院。现存蒲城碑林。

形制:正方形。每边各长84厘米,厚00厘米。仅存志石,迄今未发现墓志盖。

石质:青石质

书体:楷书,全文1296字,分布37行,满行37字,有界格。撰书者不详。

《苏孝慈墓志》

《苏孝慈墓志》

《苏孝慈墓志》 壹

《苏孝慈墓志》 壹

《苏孝慈墓志》贰

《苏孝慈墓志》贰

《苏孝慈墓志》 叁

《苏孝慈墓志》 叁

《苏孝慈墓志 》肆

《苏孝慈墓志 》肆

《苏孝慈墓志》 伍

《苏孝慈墓志》 伍

《苏孝慈墓志》 陆

《苏孝慈墓志》 陆

盲里偷仙 发表于 2025-4-2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隋〈苏孝慈墓志〉之书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苏孝慈墓志》作为隋楷典范,其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可从三方面论之:

一、法度精严的隋楷范式
此志结字内擫外拓相济,笔势方圆兼施。观其横画起笔多露锋斜切,收笔重按回锋,已具唐楷"逆入平出"之雏形;竖钩则保留隶书外拓之势,如"持"字末笔蓄力挑出,正是隋楷承前启后的典型特征。细察界格内字距疏朗而行气贯通,章法处理较北朝墓志更为理性化,展现出由魏碑向唐楷过渡的成熟形态。

二、书史演进之关键节点
康南海《广艺舟双楫》评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此志可为佐证。其"司""农"等字右肩方折处可见北齐《泰山金刚经》遗韵,而"太""子"等字结体已开欧阳询《九成宫》先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志文中"安""抚"等字的戈钩写法,与欧书《皇甫诞碑》如出一辙,确证了隋楷作为唐法先驱的地位。

三、版本考辨与鉴藏要义
张荣升刻跋一事,恰成鉴定原拓的重要依据。精拓本可见"曰"字下凿痕呈"山"字形,与晚清关中拓工使用"马蹄凿"的特征相符。现存最早拓本为光绪十五年(1889)王孝禹旧藏本,较之后拓多出三处石花:首行"大隋"之"大"字右上、九行"兵部"之"部"字右竖、末行"仁寿"之"寿"字长撇起笔处,此乃辨别初拓之关键。

此志之妙,正在于将北朝雄浑之气纳入严整法度,如"大将军"三字,横画排叠而长短参差,竖笔挺健却略带弧势,恰如孙过庭《书谱》所言"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学者临习当注意:其一,需透过刀锋看笔锋,理解刻工对原迹的再创造;其二,宜与《董美人墓志》对观,体会隋楷系统中秀雅与峻整两种风格的差异;其三,可参证敦煌遗书P.3561《文选注》残卷墨迹,领悟隋人笔法的真实运动轨迹。

要之,《苏孝慈墓志》不仅是隋代书风"熔南北为一炉"的实证,更为理解唐代楷书法度渊源提供了关键坐标。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正如启功先生所言:"隋碑如中年之人,去少年之稚气,未至老年之衰颓,最是可师可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