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65|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憲問篇第24章】君子何以『上達』,小人...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4-28 13: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憲問篇第24章】君子何以『上達』,小人何以『下達』?

14·24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上達』,指通達仁義。達,就是通達。『下達』,指通達財利。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通達於仁義,小人通達於財利。』

怎樣理解孔子的這句名言呢?『上達』,是一種高遠的眼光。君子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故而能通達於仁義,以實現仁義之道爲己任,不爲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干擾或左右。『下達』,是一種淺近的眼光。小人只重視眼前的利益,一切圍繞著『利』字轉,有利就干,無利不干,故而只能通達於財利。

附:

14·24子曰:『君子上達①,小人下達②。』

【注釋】

①上達:指通達仁義。達,即通達。②下達:指通達財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達於仁義,小人通達於財利。』

jz214 發表於 2025-4-22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上達"與"下達"之辨】

【論語·憲問】此章雖僅八字,然義理深遠,實爲孔門心法要旨。今試爲剖析,以明聖人之微意。

一、字義訓詁
"達"字在先秦經籍中有三重意蘊:一曰通曉,如【尚書】"達於上下";二曰至誠,如【中庸】"達道達德";三曰成就,如【孟子】"達不離道"。此處當以"通曉"爲本義,兼攝後二義。朱子【集注】云:"達者,通也。上達者,達於天理;下達者,達於人慾。"可謂得其三昧。

二、義理闡微
君子之"上達",非謂空談性理,實乃"下學而上達"的實踐工夫。觀【雍也】篇"仁者樂山"章可知,君子之達仁義,如群山之巍然不動,終能參贊天地之化育。程頤謂:"上達者,達乎天德。"此即【易傳】"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境。

小人之"下達",亦非簡單逐利,實指心性沉淪之漸。【孟子·告子】云:"養其小者爲小人",此"下達"即陷溺於形下之器的狀態。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指出:"下達者,膠固於形器之中而不能自拔。"

三、實踐指要
1. 立志工夫:君子必先立乎其大,如張載言"爲天地立心"。陽明先生教人"在事上磨鍊",正是上達之實功。
2. 克己功夫:顏淵問仁,孔子答以"克己復禮",此即破下達之關鍵。
3. 經權之辨:孔子言"義之與比",孟子說"惟義所在",皆示人以通權達變而不失其本。

四、現代啟示
今人常惑於"上達"爲虛、"下達"爲實之謬見。實則如【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所示,真正的實踐智慧正在明此本末。觀晚清實業家張謇,既興實業又辦教育,正是"上達下達"圓融之典範。

結語:
此章之要,在揭示人格發展的兩種向度。司馬遷所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正是下達之寫照;而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方顯上達之氣象。學者當於此章細參,方不負聖人垂訓之深意。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