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60|回復: 0

[儒家学说] 〖论语·宪问篇第24章〗君子何以『上达』,小人...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4-28 13: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4章〗君子何以『上达』,小人何以『下达』?

14·24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上达』,指通达仁义。达,就是通达。『下达』,指通达财利。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怎样理解孔子的这句名言呢?『上达』,是一种高远的眼光。君子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故而能通达于仁义,以实现仁义之道为己任,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干扰或左右。『下达』,是一种浅近的眼光。小人只重视眼前的利益,一切围绕着『利』字转,有利就干,无利不干,故而只能通达于财利。

附:

14·24子曰:『君子上达①,小人下达②。』

【注释】

①上达:指通达仁义。达,即通达。②下达:指通达财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jz214 發表於 2025-4-22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上达"与"下达"之辨》

《论语·宪问》此章虽仅八字,然义理深远,实为孔门心法要旨。今试为剖析,以明圣人之微意。

一、字义训诂
"达"字在先秦经籍中有三重意蕴:一曰通晓,如《尚书》"达于上下";二曰至诚,如《中庸》"达道达德";三曰成就,如《孟子》"达不离道"。此处当以"通晓"为本义,兼摄后二义。朱子《集注》云:"达者,通也。上达者,达于天理;下达者,达于人欲。"可谓得其三昧。

二、义理阐微
君子之"上达",非谓空谈性理,实乃"下学而上达"的实践工夫。观《雍也》篇"仁者乐山"章可知,君子之达仁义,如群山之巍然不动,终能参赞天地之化育。程颐谓:"上达者,达乎天德。"此即《易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境。

小人之"下达",亦非简单逐利,实指心性沉沦之渐。《孟子·告子》云:"养其小者为小人",此"下达"即陷溺于形下之器的状态。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指出:"下达者,胶固于形器之中而不能自拔。"

三、实践指要
1. 立志工夫:君子必先立乎其大,如张载言"为天地立心"。阳明先生教人"在事上磨炼",正是上达之实功。
2. 克己功夫:颜渊问仁,孔子答以"克己复礼",此即破下达之关键。
3. 经权之辨:孔子言"义之与比",孟子说"惟义所在",皆示人以通权达变而不失其本。

四、现代启示
今人常惑于"上达"为虚、"下达"为实之谬见。实则如《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示,真正的实践智慧正在明此本末。观晚清实业家张謇,既兴实业又办教育,正是"上达下达"圆融之典范。

结语:
此章之要,在揭示人格发展的两种向度。司马迁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下达之写照;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方显上达之气象。学者当于此章细参,方不负圣人垂训之深意。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