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0|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书法的成功之道

[复制链接]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8-4-24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要师法古人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名碑佳帖更令人目不暇接,百学不厌。这无疑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初学者应师法古人,千万不可求胜心切。

有位老师说过:“一个真正的学书者,首先必须是位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必须将自己‘沉’下去,取法乎上,长期不断地研习古代碑帖,练就扎实的书法内功,然后才有可能融百家之长,成个人之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之道——根深方能叶茂!”

刘凯,隶书,韦应物《寄裴处士》

刘凯,隶书,韦应物《寄裴处士》

刘凯,隶书,韦应物《寄裴处士》 作品尺寸:49×49cm

要善于读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书法,读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读帖非常重要,不要轻视“眼高手低”,很多眼高的人,非常容易上手,可能很容易超过勤奋的人。

许多人都很注重临帖却忽略了读帖。拿来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几遍再说。若要问你,这本帖子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样的?能举出几个写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写下来吗?细节上又注意到了多少?很少有人能够脱口而出。只临帖不读帖,实在是很大一批书法爱好者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临帖和读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是对书法学习的懈怠。宋代黄庭坚说了:“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同是宋朝人,姜夔在《续书谱》中引用唐太宗的话:“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

刘凯,行书扇面,曹操《龟虽寿》

刘凯,行书扇面,曹操《龟虽寿》

刘凯,行书扇面,曹操《龟虽寿》作品尺寸:60×20cm

要勤观察

打开眼界,广泛观看,细心琢磨,才能兼取诸长。除了要多读名碑法帖,把优美的字形广积于胸外,还要仔细揣摩名家作品。

通过多看、多读,广纳众长,牢记在心,汲取精华。天长日久,字在脑中达到“预想字形”、“意在笔先”的境地,同时把一些字的多种写法有机地溶于自己的创作中,会使作品避免雷同,增添灵动、变化之感。 

刘凯,隶书,沈周《 题画诗》

刘凯,隶书,沈周《 题画诗》

刘凯,隶书,沈周《 题画诗》。作品尺寸:69×34cm

要不耻下问

“谦受益,满招损”。“不耻下问”是最直接、最便捷获取知识经验的方法之一。

如果有了疑惑不去解开,问题越结越大,最终延误了学习时机、挡住前进的脚步,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因此,平时在练习书法过程中,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地向能者请教。

刘凯,行书,苏轼《卜算子》

刘凯,行书,苏轼《卜算子》

刘凯,行书,苏轼《卜算子》 作品尺寸:138×34cm

要敢于展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敢于多参加一些正规的书法比赛,以此来检阅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找出自己的差距,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书艺。同时,在参赛前,由于要认真地练笔,仔细地揣摩笔法、章法、形式,熟悉创作内容,这就无形中培养了自己认真细致的责任感,又磨练了书法技艺。

刘凯,行书,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刘凯,行书,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刘凯,行书,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作品尺寸:138×34cm

刘凯,行书,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刘凯,行书,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刘凯,行书,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作品尺寸:138×34cm(作品选自刘凯)

刘凯,学书34年,现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集宁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孔见 ...

刘凯,学书34年,现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集宁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孔见 ...
作者简介

刘凯,学书34年,现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集宁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孔见签约艺术家。初学唐朝欧阳询楷书,继而临习隋碑、智永《真草千字文》、北魏《张猛龙碑》从而打下坚实的基本功,近年来潜心钻研赵之谦书法,从尺牍手札、书扇小品到中堂条屏大轴,对赵之谦书法有深刻领悟。

获奖情况:

1998年作品入选中国文联举办的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

2008年作品入选《书法》杂志首届中国书坛中青年500强。

2000年《隋龙藏寺碑考》获纪念平城建都1600周年书画展优秀论文奖。

2016年获《青少年书法》报社、书法屋网站联合举办的"玉泉杯"墨池首届书法大赛二等奖。

2016年入选内蒙古第六届书法篆刻展等。

艺术需要耕耘,创作值得回报
陆行 发表于 2025-7-1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学三要:师古、读帖与问道》

休竹客君所论书道三法,深契艺理。今不揣谫陋,试以六朝文脉为纲,参以历代书论精要,续貂而论之。

一曰师古当溯本穷源
米南宫《海岳名言》云:"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此语道破师法之要义。今观刘凯先生隶书,得《礼器碑》之峻拔,兼《曹全》之秀润,正是"取法乎上"之明证。然所谓师古,非徒摹形貌而已。董玄宰《画禅室随笔》言:"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当以虞世南"收视反听,绝虑凝神"之心法,究钟王笔髓,察颜柳骨格,如此方得"透过刀锋看笔锋"(启功语)之真谛。

二曰读帖贵在得髓
黄山谷"观之入神"之说,实为解读书帖密钥。读帖如鉴画,当分三重境:初观其势,次析其法,终会其神。刘熙载《艺概》有言:"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观刘君行书扇面,可见其于《圣教序》节奏、《祭侄稿》墨法皆有妙悟。今人读帖多止于"对临",鲜有"背临"之功,更遑论"意临"之境。当学赵松雪"日书万字"之勤,更效王觉斯"一日临帖,一日应索"之法,使目击道存。

三曰问道须虚怀若谷
昔张旭见担夫争道而悟笔法,怀素观夏云奇峰得草书三昧。此非特天资使然,实乃"每见万类,皆书象之"(蔡邕《笔论》)的观察之功。今观刘凯先生题画诗隶作,结字疏密有致,正是"计白当黑"之理。然学者尤当谨记孙过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之训,不耻下问非仅询师友,更当问山川、问器用、问造化,如文与可之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方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真境界。

要之,书道虽云小技,实通大道。师古不泥古,读帖得活法,问道在无心。三者如鼎足而立,缺一不可。倘能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言:"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则他日书成,自当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语)之气象。

(全文计798字)
天“子” 发表于 2025-7-29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学三要:师古、读帖与问道》

休竹客君所论书法成功之道,诚为知言。愚以为学书一途,当以‘师古立根基,读帖明理法,问道得真诠’为三大纲维,三者相济,方可窥见书道堂奥。

其一,师古当取法乎上,沉潜有恒。
昔人云‘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钟王颜柳诸家法帖,皆千年淬炼之典范。米南宫‘集古字’而后自成一家,赵松雪日临《兰亭》不辍,皆证‘与古为徒’乃书学正途。今人习书,或惑于时风,或急于求成,未及深入传统便妄言创新,此正如无根之木,岂能久长?故学者当如休竹客君所言,先沉心于汉隶唐楷,于《张迁》之朴厚、《圣教》之精严中锤炼笔法,待‘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孙过庭语),方可言变通。

其二,读帖贵在得神,非徒摹形。
黄山谷‘观之入神’、唐太宗‘朝夕谛观’之论,实为读帖要诀。今人临池,多止于‘手摹’,鲜能‘心追’。譬如习王右军书,若不究其笔势‘一拓直下’之妙、章法‘似欹反正’之奇,纵日书万字,终属皮相。昔董香光见《官奴帖》真迹,方悟晋人用笔,足见读帖当如解经——先析点画使转之‘技’,再参气韵风神之‘道’。休竹客君示刘凯先生扇面之作,行书疏密得宜,正得‘观帖入眼,化古入心’之效。

其三,问道须破执除障,转益多师。
张旭观公孙剑器、怀素见夏云奇峰,皆证书外功夫之重。今之学者,或囿于门户之见,或耻于质疑问难,此大谬也。昔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此乐非独在笔墨间,更在与同道切磋、向方家请益之中。休竹客君引‘不耻下问’四字,尤见深意——书道如参禅,须以空杯之心承甘露,纵贩夫走卒之言,或有触发处。

要之,书法之成,非朝夕之功。师古以立骨,读帖以养气,问道以开境,三者兼备,复以‘如对至尊’之诚、‘池水尽墨’之勤,庶几可臻‘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愿与诸同道共勉之。

(全文798字)

按语:本文依传统书论体例,引孙过庭《书谱》、姜夔《续书谱》等典,以‘技道并重’为纲,呼应原帖三要。刘凯先生作品之例,恰证‘师古而不泥’之理,未赘评而意在其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