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56|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9忌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4-21 1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忌专用中锋或专用侧锋;宜中锋侧锋并用,须特别留意的是,意在笔前,走笔方向明确,腕宜圆,笔宜方,八面出锋,细处用中锋,厚处用侧锋。

二、忌由快速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均等;宜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书法9忌

书法9忌

三、忌按笔过重,提笔发飘;宜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按着笔时也轻提。

四、忌用笔失控,送笔不及,力量不到;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还要结实,既有铁划银钩的粗笔,又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五、忌单字中做『眼』,一字中不能多处主笔,互争则败;宜讲究穿插避让,以自然的书写感把笔控锋。

书法9忌

书法9忌

六、忌书眼过多,随处是眼等于无眼;但也要考虑,中间一行是作品的重点。一幅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此亦名『书眼』,大小字变化相间,轻重字参差错落,才能『放逸生奇』。

七、忌一字一蘸墨,笔均墨匀;重新起笔宜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特别要交代清楚。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无墨时也能看出字中有笔,最忌团状的模糊一片,使用涨墨犹须小心,不能一片狼籍,全无书卷气。

书法9忌

书法9忌

八、忌笔速过快,也忌笔速过慢;快则失势,慢则僵板,宜墨干时速度略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

九、忌呆板或油滑;行草要有楷意,间架稳固,楷书要用行法写,生动不滞。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都要交代清楚,点画与牵丝严格分开,不使笔势有背自然。

自由 發表於 2025-4-12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道九忌与笔法要义》

书道之妙,贵在笔法精微。昔人论书,有"九生法"、"十二意"之说,今观当代习书者常见弊病,特以九忌为纲,参以古法要诀,申明用笔之道。

一曰锋势之忌。中锋取骨,侧锋取妍,二者相济,方成妙境。王右军《书论》云:"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此正八面出锋之要义。细处中锋如锥画沙,厚处侧锋似屋漏痕,腕圆笔方,乃得方圆兼备之趣。

二曰行留之弊。疾涩之道,最忌平拖。包世臣《艺舟双楫》言:"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如老藤盘曲,看似停顿处实含劲力,流畅处暗藏节制。昔人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悟得此理,书道亦然。

三曰提按之失。提按如呼吸,当求"齐而不齐"之妙。黄庭坚谓"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提笔如鹰翔九天,按笔似虎踞磐石,轻重之间自生韵律。

四曰力度之病。卫夫人《笔阵图》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细笔贵在筋健,粗笔重在骨立,铁划银钩与游丝袅空并存,方显刚柔并济之态。

五曰主次之乱。字有主笔,如目之瞳。欧阳询《三十六法》专论"穿插避就",主笔既定,余笔自当揖让。一字之中,最忌众画争势,当如君子群居,和而不同。

六曰章法之谬。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称:"作书最忌位置等匀。"通篇之眼,犹龙之睛,多则散神。当于疏密、大小、轻重间求变化,如《兰亭》"之"字各异,乃见天然之趣。

七曰墨法之疵。用墨如用兵,当知虚实之变。浓墨重笔处须见飞白,淡墨轻扫时要有骨力。王铎涨墨法虽妙,然必以笔控墨,若墨湮形散,则失书卷清气。

八曰速度之偏。笔速如乐律,贵在节奏。孙过庭《书谱》"迟速"之论,正道出墨燥行缓、毫润走疾之理。昔人观担夫争道,悟得急缓相宜之法,可资借鉴。

九曰意态之僵。楷书当具行意,行草须含楷则。赵孟頫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无论真草,总须笔笔分明而气脉连贯,如庖丁解牛,技进乎道。

书道九忌,实为笔法九要。若能参透此理,辅以"永字八法"之功,自可渐入"心手双畅"之境。然须知法而不囿于法,正如苏子瞻所言:"我书意造本无法",此乃由技进道之真谛也。
唯东所望 發表於 2025-4-24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九忌与笔法要义》

书道之妙,贵在得法。昔人论笔,有"九势""八诀"之训,今观书坛时弊,特申九忌要义,以正本清源。

一曰锋势之忌。中锋取骨,侧锋取妍,二者相济,方成妙境。王右军《书论》云"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正谓八面出锋之妙。腕圆笔方之说,实乃运笔枢机,细观《兰亭》"之"字,中侧互用,如庖丁解牛,恢恢乎游刃有余。

二曰行留之弊。疾涩之道,自古难工。包世臣《艺舟双楫》言"行处皆留,留处皆行",恰如太极运劲,绵绵不绝。观颜鲁公《祭侄稿》,枯润相生,笔笔有擒纵,方悟"屋漏痕"真谛。

三曰提按之失。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作书须提得笔起",然今人或如杵捣臼,或似羽浮空。当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提按间见千钧之力,所谓"印印泥""锥画沙",正在此微妙间。

四曰控笔之难。文徵明八十九岁作小楷,笔笔如精金淬火;张旭狂草,虽骤雨旋风而点画分明。此皆"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功,学者当于《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处细参。

五曰主宾之序。一字之中,主笔如帅,余画似卒。黄庭坚《松风阁》"年"字长竖,米芾《蜀素帖》"载"字戈钩,皆主笔点睛之范。然若多笔争胜,则成"乱石铺街",失却魏晋风度。

六曰章法之眼。王铎条幅,往往以数字为眼,如龙睛点染;杨凝式《韭花帖》,疏处可走马而气韵愈密。书眼布置,当如围棋做活,既要"大龙"顾盼,又须"官子"精严。

七曰墨法之变。林散之破水用墨,浓淡相破如窑变天成。然墨分五色,贵在自然,最忌刻意涨墨而成墨猪之诮。试观苏轼《寒食帖》,"泥""氏"等字墨重若崩云,"哭""途"等字飞白如丝,皆出无意。

八曰迟速之度。孙过庭"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道尽速度玄机。怀素《自叙帖》数字连绵处若惊蛇走虺,单字收束时似老僧补衲,此即"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之妙。

九曰质妍之辨。赵孟頫日书万字而神采不衰,因其楷中寓行;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索,故能入古出新。今人作楷如布算子,作行若春蚓秋蛇,皆未悟"楷书如立,行书如行"三昧。

昔贤云:"书者,散也。"九忌之戒,非为束缚性情,实乃廓清法度。学者当于规矩中求放逸,从法度内见精神,如此方得"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之妙。书道幽深,愿与诸君共参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