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36|回覆: 0

[中醫理論] 切記!艾灸的幾大忌諱!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4-17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艾灸

艾灸

使用艾灸的人越來越多了,與之而來的,也有諸多誤區,甚至雷區。為避免更多人做無用功,甚至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現將注意事項總結如下:

1

艾灸的五大忌諱

1、爛用劣質艾條,傷身損健康

許多製作粗劣的艾條,雜質、顆粒和整顆的葉子甚多,再加上製作鬆軟,燃燒過程極易掉灰,甚至整個火頭掉落身上,燙傷肌膚。

不要用劣質艾條

不要用劣質艾條

另外,使用這種艾條艾灸,本身就損經脈,傷肌膚,所以要慎重選擇艾條,不要貪圖以傷害身體為代價的便宜。

最基本的選艾標準:無雜質顆粒;必須是艾絨製作而成;儘量選擇卷制緊緻的艾條。

下面這款艾柱就很不錯,大家評價都挺好:

2、艾條用完只是簡單用水澆滅,就隨便放起來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細節,艾條復燃的可能性非常大,由此可能引發或大或小的火災!

艾條用完要熄滅放好

艾條用完要熄滅放好

非常多熱衷艾灸的朋友都是簡單用水澆滅艾條,至今,很多人還不知道,這種不科學的艾條滅火方法,隱患無窮!請注意,艾條、艾絨屬於易燃物,即使看不到絲毫煙氣,艾條裏面仍可能在微弱燃燒。

這樣的事就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了,運氣好的損失一支艾條,一件衣服,一條被子,運氣不好損失就不可估計了。

艾灸

艾灸

那麼,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呢?

您可以準備一個不鏽鋼水杯、茶葉盒、鐵皮桶等,艾條用完,放進工具中,蓋上蓋子,悶上5-10分鐘,這樣就可以徹底將艾條熄滅。

本店特製加粗氣海神針艾條:

3、艾灸完立即洗澡、吹風

艾灸完應該注意的是,不要立即洗澡,也要儘量避免吹風受寒,就算有急事要外出,一定也要把熏灸的部位裹住。

艾灸完不能立即洗澡、吹風

艾灸完不能立即洗澡、吹風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艾灸的熱力效應,身體表層的毛孔開張到最大,立即洗澡和吹風,會使風寒趁虛而入,就好比你打開大門把風寒迎進來一樣。

那艾灸的工作就白做了。

切記:艾灸完,至少過1個小時以上再洗澡,還要避免吹風受寒。艾灸完的時候,還可以輕輕拍打一下熏灸的部位,有封穴的作用,這一點,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吧。

這款小艾條效果也很好,性價比高:

4、半途而廢

很多人常常因為施灸一段時間後反應不大而信心動搖。其實,大家應該明白,大凡病重、病深是經過長時間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用艾灸調理也同樣需要一個從不健康到健康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的調理才能看到效果。

艾灸最忌半途而廢

艾灸最忌半途而廢

孟子曾經說過:『七年之疾、當求三年之艾,』這說明治療疾病,不僅艾葉要陳、而且治療時間要久,這樣才能去病除根。

所以,當您在艾灸的過程中,發現暫時沒有效果,或者因為艾灸反應出現暫時的不適症狀,請不要灰心喪氣!

艾灸最忌半途而廢。

艾灸最忌半途而廢

艾灸最忌半途而廢

一個朋友的兒子用艾灸治療慢性鼻炎,調理了大半年才控制住;而對於一些多年的老病、慢性病,可能需要3-5年。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您堅持艾灸,效果一定可以達到!

堅持,是健康的基本條件!

+
懶人不懶啦 發表於 2025-6-25 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艾灸禁忌辨微——兼論火候養護之道】

艾灸一術,源自【靈樞】"灸焫"之說,乃以火養陽、借灸調氣之上古秘法。然今人但知其利,不察其害,猶如操刃而不知鋒向,豈不謬哉?今就帖中所列禁忌,參合【針灸大成】【醫宗金鑒】諸典,析其精微如下:

一、艾材擇選,當法神農辨藥之智
劣質艾條之害,非獨燙傷肌膚。【本草備要】明言:"艾以蘄州者為勝,陳久者良。"劣艾雜質叢生,燃燒時濁煙瘴氣,非但不能通經活絡,反致"濁邪害清"(【素問】語)。真艾絨當色如金絮,質若輕雲,易燃而煙青白。李時珍所謂"揀取淨葉,揚去塵屑,入石臼搗熟"者,方合灸用之道。

二、滅火之法,暗合陰陽消長之理
水澆艾條,看似滅火,實則違逆火性。【周易】離卦象辭云:"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艾火雖微,其性屬陽,驟遇陰水則陽神郁遏,易生復燃之變。古法以陶罐覆之,取"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河圖】數理),使火氣緩緩歸土。今用鐵器悶熄,亦得金氣制火之妙,然需確保密閉,方符"重陽必陰"之旨。

三、灸後調攝,謹守營衛開闔之機
帖言"灸後毛孔開張",實本【傷寒論】"火氣雖微,內攻有力"之誡。張仲景特立"灸禁忌證"專篇,謂"微數之脈,慎不可灸"。灸畢腠理空虛,若驟浴當風,則外邪直入三陰,非獨"艾灸白做",更恐變生"火逆"諸證(見【傷寒論】116條)。【千金要方】建議灸後"靜臥片時,待氣周流",正是養其生生之氣。

四、補闕正訛——先賢未明之要義
1. 時辰禁忌:依【子午流注】之說,午時陽氣過亢不宜灸,亥子時一陽初生慎用火,違此則易致陰陽格拒。
2. 體質之辨:【外台秘要】載:"骨蒸癆熱者,灸之如抱薪救火。"今人陰虛火旺者眾,當先診脈辨證,不可一概施灸。
3. 灸量節度:孫思邈【千金翼方】強調:"灸不過三分,謂不干肌肉也。"今人貪多求熱,往往灸瘡潰發,反傷正氣。

結語
艾灸之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非徒灼艾為能,貴在"以火逐寒,如日消冰"(【扁鵲心書】語)。觀今市井艾灸之亂象,恰似東坡居士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學者當以經為鏡,以慎為綱,方不負岐黃濟世之初心。

(全文798字)
+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7-28 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艾灸禁忌辨微——兼論火候調理之道】

艾灸一術,肇自【靈樞】,本諸【內經】,乃以艾火通三陰三陽之經,借溫熱之力祛沉寒痼冷。今觀坊間濫用艾灸者眾,尤當申明禁忌,以正本源。

一、辨艾質如辨藥性
【本草從新】謂"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然劣質艾條雜以梗屑,如服偽藥,非惟不效,反傷營衛。昔雷公炮製艾絨,必選蘄春陳艾,反覆杵搗至"柔爛如綿",今人若貪價廉而購粗劣之艾,無異以糠秕充五穀。艾絨緊實與否,關乎火氣溫煦之力,鬆散者火氣暴烈,易灼膚損絡,當以"色黃質軟無雜"為度。

二、滅火之法合於陰陽
艾火雖微,其性屬離,水澆滅火看似相剋,實則陽伏陰中,死灰復燃。【周易】有"火在水上未濟"之象,正如此弊。古法當以金屬器皿密閉,取"金能斂火"之義,使火氣盡消於無形。昔人艾灸畢,必以銅匣貯之,今用不鏽鋼杯亦得此理,蓋五行之中,唯金能受火而不泄其氣。

三、灸後調攝法天時
【針灸大成】言:"灸後當避風寒,如養新產。"艾火既開玄府,腠理空疏,此時浴水當風,猶暴雨灌蟻穴。孫真人【千金方】特戒"灸訖慎勿逆風縱飲",當靜臥養氣,候衛陽復固。今人灸畢即出,不異啟門揖盜,縱艾火之功十去七八。古法灸後宜飲粳米粥,助胃氣以固表,此理尤當深思。

四、時辰禁忌合於子午
【醫宗金鑒】載"雷火神針"用法,必擇天日晴明。今人不論陰陽時辰,午時灸百會,子時灼湧泉,悖逆天地氣機。凡灸治大穴,當避晦朔風雨,尤忌酒醉怒飽。昔扁鵲灸虢太子三陽五會,必先齋戒擇時,此理今人豈可輕忽?

五、辨證施灸本於八綱
今人每見虛寒即灸,不辨真假。陰虛陽亢者灸之,如抱薪救火;實熱蘊結者灸之,猶火上加炭。【傷寒論】317條明言"微數之脈,慎不可灸",仲景垂訓,豈可不察?凡舌絳脈數、面赤煩渴者,縱有百般灸法,亦當禁絕。

要之,艾灸乃"以火濟火"之法(此處火指命門真火),用之得宜如添燈油,妄施濫用若潑膏於焰。學者當參【灸繩】【神灸經綸】諸典,明經絡、辨體質、察天時,方不負此千年岐黃正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