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84|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练书法,就是练心境。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4-17 09: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个人心静不静,通过写书法就可以看出来!

练书法,就是练心境。

西汉文学家杨雄说:『言者,心声也。书者,心画也。』清代刘熙载也说:『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人,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纵观我国古代书法大家:雄浑大度的颜体字是与颜真卿刚直忠义的性格相维系的;张旭、怀素的草书龙飞凤舞、气势非凡,是与他们性情旷达,放荡不羁相对应的;书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王羲之,其字天人合一,潇洒、自然,妙趣横生。

事实上,未经专门书法训练的人写出来的字更能代表其性格。例如:写字毕恭毕敬者,做事必定谨小慎微;花里胡哨者,好说大话,虚荣心较强。有的人写字笔笔送到,一丝不苟,其办事必定认真,考虑较为周到;有的人以简取胜,涉笔成趣,必是个果断干练,讲究工作效率的人;写字线条柔和的人性格必定随和,人缘较好;流畅潇洒者,性格奔放,生性豁达,好交朋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书法的养生治疗效果已在中西医学界得到确认。香港大学高尚仁教授曾经做过实验,发现人在写书法时『心脏搏动比一般休息状态时更慢,更有规律性』。书写者心灵进入持续安静的状态,对血压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当人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时,如果能坐下来写上数百字的楷书,一笔一画专心于点画之中,慢慢地写,不久就会觉得情绪安定,冷静平和;而当觉得情绪低落、郁结烦恼时,如果能练练行书、草书,任意挥洒至酣畅淋漓,情绪得到宣泄,则精神倍增、意气风发。

书法虽然有动静结合,修身养性的功效,但不同的人最好根据自身不同的性格特点来选择不同书体进行练习,才能起到修补不足、完善自我的最佳功效。即使在入门者通常练习的楷书中,不同书家的字体又有不同的练法。

一般来说:性格坚毅的人应练柳体,性格含蓄细腻的人则应练虞体或欧体;女人宜练行书或章草,以求阳刚之美,男人应练正楷,以求阴柔之韵;性格狂妄和疾病患者,也宜专攻正楷。若情绪浮躁而又练狂草,则肝火上亢而神情恍惚,气血上冲,以致产生不良后果。

通过练字,可以感受到沉浸在其中的乐趣。从字的行距、字距、纸边的宽度、游丝的多少,乃至笔画的轻重、走向,某个偏旁的写法等,发现这些都与人的性格有关,如:字迹行距较宽的人性格怯懦;牵丝太多的人很喜欢说话。由于汉字的写法相对于字母来说更为繁琐,也唯其如此,研究的空间也大。

字体的多样化,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人丰富的性格。

卢朱伍 發表於 2025-4-17 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书道养心论——论书法与心性之互证》

(起)昔人谓"书为心画",非独言笔墨技巧,实乃心性之外彰。观历代书论,自杨雄"心声心画"之说到刘熙载"书如其人"之论,皆揭示书道与心性本为一体之两面。今试从三端阐发此理:

一、心相显于书迹
颜鲁公《祭侄稿》笔力沉雄,如铸铁画沙,正与其"守土抗贼"之刚烈气节相表里;米南宫"风樯阵马"之姿,实为"颠不可及"性情之外化。近世周星莲《临池管见》有云:"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此即书道与心气相涵养之明证。当代书家启功先生曾言:"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奔",习书者之动静节奏,恰是其心神状态之镜像。

二、书道调心之法
高尚仁教授之研究,证实书道有"导气令和"之效。余以为:
1. 习楷当如僧侣坐禅,一点一画皆需"收视反听",可收"澄怀味象"之功。昔欧阳询"驻马观碑",实为以静制动之典范。
2. 攻草贵在"舒散怀抱",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悟笔法,正是将生活激越之情转化为线条韵律。然《书谱》告诫"草不兼真,殆于专谨",提示动静相济之理。

三、因性择帖之道
(承)《翰林要诀》云:"性情褊急则效迟,心气懈怠则效速",故择帖当如良医用药:
1. 性躁者宜临《颜勤礼碑》,以厚重化其轻浮;忧郁者可习《韭花帖》,借疏朗开其郁结。
2. 女子习《圣教序》可增英气,男子写《灵飞经》能养静气。此阴阳相济之道,暗合董其昌"字须熟后生"之玄机。

(转)今人习书多求速成,殊不知赵孟頰日书万字,仍叹"用笔千古不易"。余见现代人书迹,或拘谨如辕下驹,或放纵似脱缰马,皆因未明"心正笔正"之理。昔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索",方得乱世中保其笔墨清刚。

(合)书道之妙,正在"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若能以《兰亭》之从容运笔,怀素之率真作草,辅以"九宫格"之规矩,则三年可小成,十年有大成。然终极境界,当如苏子瞻所言:"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盖书法非技艺之事,实为心性修炼之舟楫,学者不可不察。

(按)今附书道养心要诀一则:晨起宜临《智永千字文》以定神,暮书《书谱》数行以畅怀,如此则心神得养,笔墨自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