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33|回復: 1

[中医养生] 温养肚脐,鼓舞一身之阳气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3-31 13: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e17e1f4a45bd0e4bbfcb81801791498a.jpg

健康人在夜间醒来或清晨起来后片刻会有轻微的口苦感,这种症状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口腔内的疾病往往能够直接导致口干口苦,如牙齿有龋齿、口腔溃疡、牙龈炎等,这些疾病都会破坏口腔环境,使口腔不清洁,出现口苦异味。

在大家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好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口苦的现象,中医认为:『诸病于内,必形于外。』脾开窍于口,与口味有极大联系,若脾胃火大,则多可出现口苦口干。

289debc0edc2b6c7c3371eb53c36f1f9.jpg

在大家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好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口苦的现象,中医认为:『诸病于内,必形于外。』脾开窍于口,与口味有极大联系,若脾胃火大,则多可出现口苦口干。

中医认为,口干、口苦有可能是由于肝胆湿热,也有可能是胃火炽盛。

胃火炽盛,则腐熟功能过于亢进,可出现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等症,热盛火炽,多消烁津液,而致燥热内结,胃失和降,可见口苦、口渴、口臭、口干、口腔糜烂、牙龈肿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可用一些清热生津的中药。

肝胆湿热导致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浊气上逆引起口干,口苦,口臭等,可以用一些清热利湿、疏肝泄胆的中草药。

肝火旺还有这几个表现:爱发脾气、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精神不好、容易瞌睡、头晕、脸色发红、身体闷热、失眠、恶食择食、眩晕口苦等。

aaf3f9a073e62b6ff1ded16f43b25461.jpg

对于肝火旺,胃热引起的口干、口苦、口臭等情况,可以自制一杯清肝利胆,去火消炎的茶饮。

【材料】蒲公英、金银花、菊花

【作用】清肝利胆,去胃火、去肝火,排肝毒,防治咽炎

【做法】

1挖取野生蒲公英的根茎,清洗干净,(一定要多洗几遍,免得残留泥沙,影响口感)然后烘干炒制成茶,备用;2菊花洗干净,烘干成茶,备用;3金银花洗干净,烘干成茶,备用;4取蒲公英根2.2g,菊花0.5g,金银花0.3g制成蒲公英甘菊茶包,即可。5每天取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可反复冲泡2-3次!

3950da3da548250ad73b47c1a112bdf8.jpg

蒲公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仅是好吃的野菜,也是中医里面常用的一味中草药,其味苦甘,性寒,无毒,归肝、胃经,可保肝利胆,善于清肝、胃热,去火消炎。凡肝中郁热所见的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蒲公英『补脾和胃,泻火』。有胃火,亦可以用蒲公英!甚至有人认为,蒲公英清胃热的功能胜过白虎汤,效用好于黄连。而且,蒲公英清胃热却又不伤胃气。

金银花性甘寒,气味芳香而药体轻扬,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能清热解毒,可改善口臭,清除体内毒素,预防和抑制痘痘和暗疮生长。

菊花味辛甘苦,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对肝火旺、用眼过度的眼睛干涩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上常与蒲公英配合适用,清热解毒。

a11078c4d20d57d9f458a620a170a4fd.jpg

三者一起泡杯茶,每日饮用,对于改善口干、口苦、口臭等肝火旺、胃热有很好的的效果哦!不妨试试!

温馨提示:

此三味方子性寒凉,如果脾胃严重虚寒者,慎用,或者搭配刺玫花、生姜片、大枣等温和之物一起泡水喝!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3-29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肚脐乃神阙要穴,为先天命蒂所系,后天元气归藏之所。温养之法,当以艾灸为尊,辅以掌心熨贴。每日卯时(5-7时)阳气初升之际,以掌心劳宫穴对贴神阙,顺时针揉按三十六周,配合艾条悬灸十五分钟,可收振奋中阳、斡旋气机之效。此法暗合《周易》"离火生土"之象,尤宜中焦虚寒、命门火衰之证。

至若口苦之症,当分经辨治。晨起微苦属少阳生发之气,若持续不解则病机有三:其一如帖中所言肝胆湿热,胆液上溢则口苦,当取茵陈蒿汤清泄;其二属阳明胃热,承气类方釜底抽薪;其三乃少阴虚火,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然临床每见土虚木乘之证,脾阳不振反致胆气上逆,此时温养神阙恰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

《景岳全书》谓:"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脐通百脉,温之即所以补命火。然需知"壮火食气",热证明显者当先清后补。养生之道,贵在明辨阴阳,不可执一而论。
五条鱼 發表於 2025-4-27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温养神阙与调燮三焦阳气之道》

拜读休竹客君"温养肚脐"之论,深感阁下深谙岐黄奥旨。神阙一穴,诚如《针灸大成》所言"元神之阙庭",乃先天胎息之所系,后天脾胃之枢机。今不揣浅陋,谨就温养之法与阳气调摄之道,略陈管见。

一、神阙与阳气之生理枢要
《难经·六十六难》明言:"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神阙位居冲任二脉之交会,内应五脏六腑。张景岳《类经图翼》特别指出:"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也。"现代研究亦证实,脐部皮肤最薄,皮下无脂肪组织,最易透药。温养此处,确能激发下焦命门之火,上达中焦以健运脾胃,外布太阳以温煦肌表。

二、口苦病机与三焦辨证
观帖中所论口苦诸症,实含至理。然需明辨三焦传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肝胆湿热所致口苦,多伴胁痛、目赤,属少阳枢机不利;胃火炽盛之证,常见龈肿、便秘,为阳明燥金过亢;至若脾虚湿阻之口苦,则舌苔必腻,脉见濡缓。三者虽皆现口苦,然病机迥异,治法悬殊。

三、温养神阙之具体法要
1. 艾灸法:取陈年艾绒制炷,隔姜灸九壮。《医学入门》谓:"灸神阙,能通百脉而调阴阳。"宜于辰时(7-9时)施灸,因此时气血注于胃经,最利阳气升发。
2. 敷贴法:以吴茱萸、丁香等分研末,姜汁调敷。此法源自《理瀹骈文》外治法,尤宜于中焦虚寒者。
3. 导引术:平卧时以掌心温熨脐部,配合逆腹式呼吸。此法暗合"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旨。

四、调摄阳气之整体观
《内经》强调"阳气者,若天与日"。温养神阙虽妙,仍需配合:
1. 起居法:寅时(3-5点)务必安卧,因此时阳气初生,不当扰之。
2. 食疗方:平旦服生姜三片,佐以粳米粥,取"火生土"之义。
3. 情志调:戒嗔怒以保肝阳,远忧思以护脾阳,此即《淮南子》"神清志平,百节皆宁"之谓。

五、茶饮方之辨症运用
阁下所荐蒲公英茶确有清热之效,然需明辨体质:
肝胆湿热者:可加茵陈3g、栀子1g
胃火炽盛者:宜添石膏5g、知母2g
脾虚湿蕴者:当佐白术3g、茯苓2g
切记《本草备要》告诫:"苦寒之品,久服伤阳。"连服七日即当停用,阳虚体质尤须慎之。

结语:
温养神阙实为扶阳第一要法,然须知"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愚见以为,养生当遵"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训,温养之法贵在持之以恒,更贵在知常达变。若能将帖中诸法与四时阴阳相参,必收事半功倍之效。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