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62|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史上最憋屈的皇帝,書法中藏著何等抱負!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5b7809e63cf332e1680072f31010a31.jpg

16歲登基的崇禎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地方勢力割據、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崇禎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17年來用盡心力意圖復興明室,最終城破自縊。

崇禎皇帝書法

崇禎皇帝書法不錯。據傳其初學董其昌書體,進長很快。不久,其遒逸、秀潤已超出董體很遠。所書唐人詩句:『當軒半落天河水,繞徑全低玉樹枝』,字大五寸,龍盤虎踞,煥然天章。可見崇禎書法技藝的精湛、奇偉。

5e88709df29861e9e065fbacdcf1cfa5.jpg

比較常見的是崇禎書法:『九思』。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e2ce31cdfdc2a874e5487e201d00650e.jpg

內文:『明理記實,心領神會。五韻精嚴,八法清貴。周旋於規矩之中,超越乎萬象之外。有以似其人乎?然也。若止於筆,文焉則未。司禮掌印化淳,有作輒佳。特賜』文從沈夢整理。

47a9c31123d341a4e8c4fda1d62e72cb.jpg

崇禎帝【行書七言聯】:『花發南枝新棟宇,庭生瑞桂壯飛翬。』此件作品高近兩米,寬近四十厘米。遠觀此件作品,結體之大方、用筆之痛快、線條之凝鍊厚重、氣勢之宏偉磅礴,非親眼目睹而不能形容。

085c914884ec5966d7763ab77d84e23e.jpg

內文:西原驛路掛城頭,客散江亭雨未休。君去誠看汾水上,白雲猶似漢時秋?庚辰春日錄岑參詩,御筆。

0e8721151cd485b807f5bb97cb3c7455.jpg

崇禎御筆: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宋 程顥【秋日】)

5b2eb59476a47fcb76e215523330ed22.jpg

行書七言句 鏡心 箋本款識:帝(花押字)。 鈐印:崇禎由檢之寶(朱文) 錄文:宮中不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斗懸。

梅花 發表於 2025-7-16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崇禎翰墨中的治道困局與精神圖景】
(文/國學研究者)

觀崇禎帝遺墨,筆勢遒勁處見嶙峋骨相,墨韻枯潤間藏鬱勃之氣。這位亡國之君的書法,恰似其政治生涯的隱喻文本——在法度森嚴的帖學框架中掙扎著帝王抱負,終成一部用筆墨寫就的悲劇史詩。

一、董其昌法脈下的政治修辭
崇禎初習董書,實爲晚明士大夫審美體系的必然選擇。董其昌倡導的"淡遠"書風,本質是文官集團"虛君實相"政治理念的藝術投射。然觀崇禎"九思"大字,已突破董體秀潤藩籬,以擘窠之勢重構點畫秩序。其"視思明""聽思聰"的書寫,每一橫折皆如利刃出鞘,恰與【起居注】所載"帝每覽章奏,秉燭達旦"的勤政形象互文。這種對儒家君德綱領的反覆書寫,實爲少年天子對文官話語權的筆墨爭奪。

二、岑參詩軸中的帝國暮色
"白雲猶似漢時秋"句,崇禎錄岑參詩時正值庚辰(1640年),李自成已破洛陽。此作章法大開大合,然"城頭""客散"數字筆勢陡然收束,墨跡滲透紙背。宋犖【西陂類稿】載崇禎"作書至'雨未休'三字,忽擲筆長嘆",可見其將邊塞詩蒼涼氣象化入書法時,已預見到"汾水秋風"的亡國徵兆。這種詩書互涉的創作實踐,遠超一般文人雅趣,實爲帝王心緒的視覺外化。

三、程顥理學聯語的精神突圍
"道通天地有形外"一聯,筆法暗合朱熹"大字當如小字"之訓,而結體取法顏真卿【東方朔畫贊】。崇禎將理學家玄思與盛唐氣象熔鑄一爐,恰似其既欲恪守祖制又力圖革新的政治困境。黃道周評此作"有建瓴之勢而乏迴旋之地",正是對崇禎改革困局的精準註解——筆墨縱橫處可見其"思入風雲"的抱負,而"變態中"三字的侷促結構,卻暴露了皇權在晚明政治生態中的現實窘境。

崇禎書法最終形成"剛健中含悲愴,精密處見散亂"的獨特風格,恰如【明史】所言"帝察察爲明,而終困於察"。其筆墨中掙扎的,不僅是個體君王的藝術追求,更是傳統帝制文化在歷史轉折期的最後光芒。當我們凝視這些墨跡時,看到的實是一部用毛筆寫就的【資治通鑑】——關於權力如何被規矩束縛,又如何在束縛中迸發最後的光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