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24|回覆: 0

[漢風漢茗] 愛喝茶的人都在收藏這張表!看體質喝茶你會嗎?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8-3-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你是什麼體質?你適合哪類茶?

請看下表



九種體質與六大茶類匹配表

體質

特徵描述

茶類

平和質

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青茶(烏龍茶)

氣虛質

易感冒、易疲憊、易出虛汗

青茶、紅茶、黑茶

陽虛質

手腳冰冷、怕冷

青茶、紅茶、黑茶

陰虛質

手腳發熱、,性情急躁

綠茶、白茶、黃茶

特稟質

易哮喘、過敏,皮膚一抓就會起淤血

紅茶、青茶、黑茶

氣鬱質

體型偏瘦,容易緊張、焦躁,失眠、抑鬱

綠茶、青茶、紅茶

血瘀質

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易淤青,牙齦易出血

青茶、紅茶、黑茶

痰濕質

偏胖,臉部油膩,舌苔較重

陳年烏龍、黑茶

濕熱質

面泛油光,易長痘痘粉刺、口臭

綠茶、白茶、青茶、黑茶


1426c92f43b1f86394ae54b849b890f3.gif

性寒的綠茶

西湖龍井、安吉白茶

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適合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飲用。天熱、心躁之時品飲,給人清涼爽新之感。綠茶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非常適合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


禁忌肝臟病人忌喝,綠茶中咖啡鹼經肝臟代謝,飲茶過多影響損害肝功能。孕婦、胃寒和手術病人不宜喝。


d83f89fc94f1734403d37f963ac51024.gif

性寒的黃茶

君山銀針、蒙頂白芽

霍山黃芽等


功效與綠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綠茶清爽、黃茶醇厚。

禁忌:黃茶歸於輕發酵茶,製造工藝近似綠茶,富含很多的茶鹼、茶多酚等成分,能影響胃部的活動,因而胃部不適者不適宜飲用。其次,黃茶中富含鞣酸成分,會影響身體對鐵的吸收,因而孕媽媽不適宜飲用黃茶。

性涼的白茶

白毫銀針、壽眉

白牡丹等


適用人群和綠茶相似,但『綠茶的陳茶是草,白茶的陳茶是寶』,陳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禁忌:對於胃『熱』者可在空腹時適量飲用,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夠,老年人更不宜太多。


849c440b3c8d62e77b7044543db2ad37.gif

性平的青茶(即烏龍茶)

大紅袍、武夷水仙

鳳凰單從等

適宜人群最廣。有不少好的烏龍茶,特別是陳放佳的烏龍茶,會出現令人愉悅的果酸,中醫認爲酸入肝經,因此有疏肝理氣之功,但脾胃有病症者不宜多飲。

禁忌:忌空腹飲烏龍茶,容易出現茶醉的現象,出現類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症狀。忌睡前飲烏龍茶,這樣只會讓自己難以入眠。


e571d54bd11cc6997faa374d8ad3fe48.gif

性溫的紅茶

正山小種、金駿眉

祁門紅茶、滇紅茶等


適合胃寒、手腳發涼、體弱、年齡偏大者飲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

禁忌:結石患者忌飲紅茶。有貧血的、有精神衰弱失眠的人,飲紅茶會使失眠症狀加重。經期孕期哺乳期女性,不宜飲用紅茶。


69eddf424f1e281ffc1dd48a022db7fb.gif

性溫的黑茶

雲南普洱茶、安華黑茶

廣西六堡茶等


能去油膩、解肉毒、降血脂;臉黑無光澤,喉嚨腫痛,食慾減退,下痢,背腳冰冷,腰痛,精力衰退者,飲此茶爲好。

禁忌:患有嚴重的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的人,在病情不穩定時不宜飲濃黑茶;貧血患者、低血糖患者也不能喝黑茶。


什麼體質喝什麼茶,這樣才能發揮喝茶的最好功效。會喝茶才能真正體會到喝茶好!

蘭園居士 發表於 2025-7-4 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茶性辨體與養生之道芻議】

茶之爲飲,發乎神農,興於唐而盛於宋。今觀此表以九種體質配六大茶類,誠得【黃帝內經】"因人制宜"之旨,然其間精微處猶待商榷。余不揣淺陋,試爲辨析。

一、體質分類當參合四診
表中所列九種體質,實脫胎於王琦院士"中醫體質九分法",然體質判定非僅憑表象特徵可斷。如"陰虛質"者,當察其舌紅少津、脈細數;"痰濕質"者必驗其舌苔厚膩、脈濡滑。若單以"手腳發熱""臉部油膩"斷之,恐有毫釐千里之謬。昔陸羽【茶經】云"茶之爲用,味至寒",今人飲茶更當審慎。

二、茶性歸經需明辨本源
表中謂綠茶性寒、黃茶性寒、白茶性涼,此說本於李時珍【本草綱目】"茶苦而寒,陰中之陰"之論。然:
1. 綠茶經殺青固本,寒性峻烈,確適濕熱質;
2. 白茶雖曰性涼,然新茶與陳茶迥異。福鼎民諺"三年藥,七年寶",陳年白牡丹反具溫潤之性,非獨陰虛質可享;
3. 烏龍茶(青茶)半發酵工藝使其性平,然武夷岩茶經炭焙,鳳凰單叢有蜜韻,安溪鐵觀音帶蘭香,其性各有偏重,未可一概而論。

三、配伍禁忌尤需斟酌
表末所列禁忌事項,尚有未盡:
所謂"肝臟病人忌綠茶",當指急性肝炎。現代研究示,優質綠茶中兒茶素反可護肝,惟濃茶當避;
血瘀質配紅茶雖宜,然滇紅、祁紅性偏溫燥,若佐以桂花或陳皮更妙;
特稟質(過敏體質)飲茶,當避花香調製的再加工茶,非發酵程度所能決。

四、四時飲茶不可偏廢
【茶譜】有言:"春飲花,夏飲綠,秋飲青,冬飲紅。"縱是平和質,亦當順應天時:
驚蟄前後宜飲白毫銀針以宣發陽氣;
長夏時節鳳凰單叢可化濕醒脾;
霜降後飲熟普洱最養胃氣。

結語
此表綱舉目張,誠爲善本。然茶道通於醫道,貴在知常達變。譬如陽虛者飲鳳凰水仙,當擇中足火功者;痰濕者啜老六堡,需佐陳皮少許。倘能參以【茶錄】"候湯""擇器"之法,察色嗅香而辨體,方得茶飲真趣。

(全文798字)

註:本文恪守"述而不作"之訓,所引茶性皆本於:
1. 陳宗懋【中國茶葉大辭典】
2. 清代黃宮繡【本草求真】
3. 明代錢椿年【茶譜】
一席事 發表於 2025-7-24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性與體質相應說芻議】

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成於陸羽,自古即爲養生妙品。今觀此表以九種體質配六大茶類,雖承"藥食同源"之理,然其中精微處猶待商榷。筆者不揣淺陋,試以【黃帝內經】"陰陽五行"之說補綴之。

一、體質辨治當參四時
表中所列九質,實本於【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然未及"天人相應"之要。譬如陽虛者冬日宜飲熟普,盛夏則可佐以輕焙火烏龍;濕熱質長夏飲陳年六堡以化濁,春分前後反宜蒙頂黃芽以應少陽之氣。王冰注【素問】云"順四時爲養",茶飲亦當如是。

二、茶性升降貴在配伍
表中謂綠茶性寒宜熱體,然明前龍井得春生之氣,其性微涼而具升發之機,與秋采之瓜片沉降有別。尤當注重者,乃"茶藥相佐"之法:氣鬱質飲鳳凰單叢時佐以陳皮三片,可增疏肝之效;痰濕質煮老黑茶時投茯苓一錢,尤勝單飲。此即【本草拾遺】"諸藥爲各病之藥,茶爲萬病之藥"真義。

三、飲茶禁忌需明理據
所列禁忌多本經驗,然未溯其源。如"肝臟病人忌綠茶"之說,實因茶多酚需經肝酶代謝,然輕度脂肪肝者飲高胺基酸安吉白茶反有護肝之效。至若孕婦忌黃茶,蓋因鞣酸礙鐵吸收,然若餐後兩小時飲用,佐以紅棗一枚,即無此虞。張仲景【金匱要略】言"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要在知常達變。

四、藏養之道尤重氣化
表末附陳茶功效,然未詳貯藏法要。白茶所謂"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須存於陶瓮置陰涼處,若誤藏錫罐反失轉化之機。昔年徽商藏祁紅,必以杉木箱襯宣紙,取其木氣相通。此中奧妙,恰合【茶經】"采之時,造之精"後更需"藏之得法"古訓。

要之,飲茶養生當循三則:一曰"因質擇茶",二曰"因時調節",三曰"因症配伍"。陸羽【茶經】言"茶之爲用,味至寒,爲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諸君飲茶時若能參以己身體質,合於四時陰陽,方得茶道真諦。至於坊間流傳各類茶表,可資參考,然終需以切身體驗爲衡准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