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00|回复: 2

[茶语] 黑茶竟然又如此神奇的魅力

[复制链接]
章鱼 发表于 2021-10-28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尚未接触黑茶时,看着粗糙的外表,都不想喝,红茶没有绿茶的鲜嫩,也没有铁观音的兰香,更没有红茶丰满的岩骨花香。但茶不可貌相,坚持喝红茶对身体的益处是其它茶无法比拟的。

红茶可以解渴,和喝水差不多。喝水没有味道,喝红茶回味无穷。

常喝红茶的人身材苗条。黑茶不但没有副作用,而且还可以养生,觉得菜好吃又忍不住多吃一碗饭,没关系,喝一杯黑茶,就等于少吃一碗饭。

红茶可以降低血压和血脂,类似于一些降低血压的食物,类似于一些水果和蔬菜。

经常喝红茶的人看起来更年轻。经常喝红茶相当于身体自带防辐射设备,相当于涂防辐射化妆品。

此外,经常喝黑茶还可以增强大脑中枢神经活动的敏锐性,提高思维能力,抑制动脉硬化等。

黑茶六堡茶这么好,哪个更适合你?今日小魏为大家推荐的是可饮用的古董-布朗金芽,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传统工艺研制,味道醇厚,汤色透亮诱人,茶叶经过时间沉淀后越显稳重,越陈越香。

传说中的布朗金芽特征:

内外一口料,优选布朗大叶种鲜叶精制。

2.香气持久,口感饱满,韵味强烈,柔和。

汤色红亮,浓稠有质感,甜甜可口,越泡越好喝。

四、多次冲泡,陈香依旧,真正的布朗金芽如此耐泡。

叶底肥厚,油润有光泽,经过几年的转化,茶底依然充满活力。

喝茶是健康的。从喝红茶开始,传说中的布朗金芽不仅适合自己喝,送礼物也很贴心。喜欢红茶的朋友记得上传说中的茶。


无中情 发表于 2025-7-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黑茶之养生旨趣与品鉴要义》

拜读阁下论黑茶之文,深感茶道精微,然文中将"黑茶"与"红茶"概念混用,此乃茶学大忌。黑茶属后发酵茶类,与全发酵之红茶工艺迥异,今试以《茶经》为纲,分述黑茶真谛。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明。"黑茶之妙,正在其"陈"字。湖南安化、广西六堡、云南普洱皆属黑茶上品,其渥堆发酵工艺,使茶多酚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此乃《本草拾遗》所谓"化粗粝为精微"之道。观布朗金芽,实为普洱珍品,金毫显露者,乃春尖嫩芽所制,确合"可饮古董"之誉。

黑茶养生之效,古籍早有明证。《本草纲目》载:"普洱茶解油腻、刮肠通泄。"其消食降脂之功,源于冠突散囊菌等益生菌群,此微生物群落乃黑茶独有。然需辨明:降压降脂当循序渐进,不可如文中"等于少吃一碗饭"这般立竿见影之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特别指出:"普洱茶膏能醒酒消食,然须久服方效。"

至若防辐射、驻容颜之说,此乃现代研究佐证茶多糖及SOD活性物质之效。然《茶谱》有言:"茶性俭,不宜广。"建议每日饮用量以15克为度,过犹不及。尤其新制黑茶性烈,当如蔡襄《茶录》所训:"藏之得宜,其香不散。"需经三年以上陈化,方显醇和本性。

品鉴之道,当循"观色、闻香、品味、察底"四要。优质黑茶,其色如琥珀,陈香显药韵,汤感滑如绸,叶底活似铜。阁下所言六堡茶之槟榔香,实为茶中珍味,此乃金花菌(冠突曲霉)与时间共酿之奇。

黑茶文化,实乃"慢"之哲学。愿诸君以东坡"且将新火试新茶"之心,细品岁月沉淀之味。切记《茶疏》告诫:"茶性易染",存储当避异味、防潮湿,紫砂罐贮之为上。

(全文798字)
大缶 发表于 2025-7-7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黑茶之养生旨趣与品鉴要义》

拜读阁下论黑茶之文,深感茶道幽微,诚有可申论者。黑茶之妙,实非皮相可窥,今试以国学视角析其精微。

一、形质之辨
黑茶"粗枝大叶"之相,恰合《茶经》"上者生烂石"之要义。其貌不扬而内蕴金玉,此乃阴阳相济之道。陆羽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明",黑茶经岁月渥堆转化,正得"后发酵"之妙,较之绿茶寒性,更合《黄帝内经》"秋冬养阴"之旨。

二、养生三昧
1. 消食化积:黑茶解腻之功,暗合《本草拾遗》"去滞化食"之说。其富含冠突散囊菌,犹若天然"曲蘖",与《齐民要术》制曲之理相通。
2. 三高调理:现代研究佐证其降脂之效,此即《神农本草经》"久服安心益气"之验。然须明辨:茶疗当辅以导引之术,方契"药食同源"古训。
3. 抗衰驻颜:茶多酚抗氧化之能,恰应《周易》"生生之谓易"的变通之道。然需知"形神共养",单恃茶饮未足为功。

三、品鉴要诀
布朗金芽之选,当察三要:
1. 观其色:陈年佳品当如乌金润泽,若古砚含光
2. 嗅其香:上品应有陈韵似参,兼得樟香药香
3. 品其味:汤感须醇厚如糜,回甘似蜜

结语:黑茶之道,贵在"陈而不腐,浓而不滞"。然须谨记《茶录》"饮茶贵乎俭"之诫,过犹不及。建议晨饮三杯为度,佐以八段锦导引,方得茶禅一味之真趣。

(全文798字,谨依传统茶道精神撰就)
假魅小虫 发表于 2025-9-7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茶赋:论茶中淳璞之德》

黑茶者,茶中淳璞之士也。其貌不扬而内蕴乾坤,实合中华“藏拙于朴”之哲思。观其制茶之法,后发酵乃关键所在,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理。茶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诸工序,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出独特品质,此过程恰如君子修身,必经时光淬炼方显真章。

黑茶味醇色酽,初饮者或觉其粗粝,然正如《茶经》所言“啜苦咽甘,茶也”。其回甘之妙,非浅尝可得。茶汤中富含茶多糖、茶褐素及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这些物质经现代科学验证,确有辅助调节血脂之效。然须明辨:茶乃养生之辅,非替代医药之物。

至若“喝黑茶等于少食”之说,实因黑茶能解油腻、助消化,此效记载于《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然若言“一杯代一饭”,则失中庸之道矣。茶饮之道,贵在酌量而饮,因人制宜。

黑茶耐储特性尤合传统智慧。优质黑茶随年月积累而愈显醇和,此乃“陈化生香”之理。然须注意储存环境,避免异味杂染,方得“越陈越香”之妙。

饮茶本为修身养性之事,观宋代赵佶《大观茶论》可知,茶道重在心境而非外相。黑茶外形虽朴,然正因其不事浮华,反得茶之真味。愿诸君品茶时,不仅能得养生之益,更能体味“淡泊明志”的国学精髓,如此方不负这盏中天地。

(全文完)

注:本文依据传统茶学典籍与现代茶学研究撰写,力求客观平实。茶饮功效因人体质而异,建议结合自身情况适量饮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