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33|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蘇東坡手札集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蘇東坡手札集

【東武帖】

東武小邦 不煩牛刀 責無可以上助萬一者 非不盡也 雖隔數政 猶望掩惡耳 真州房緡 已令子由面白 悚息悚息 軾又上

fdf1d6952042fff31fb6667154c966ec.jpg

cc4fec08d62a8b8d217b65a4d6911386.jpg

【次辯才韻詩帖】

辯才老師退居龍井,不復出入。余往見之。嘗出,至風篁嶺。左右驚曰『遠公復過虎溪矣』。辯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因作亭嶺上,名曰過溪,亦曰二老,謹次辯才韻賦詩一首。眉山蘇軾上。

日月轉雙轂,古今同一丘。惟此鶴骨老,凜然不知秋。去住兩無礙,人天爭挽留。去如龍出山,雷雨卷潭湫。來如珠還浦,魚鱉爭駢頭。此生暫寄寓,常恐名實浮。我比陶令愧,師爲遠公優。送我還過溪,溪水當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記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寧有離別憂。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52da0b499d70cb410e3214462313bd78.jpg

f32c2774185aaa7d78324f31739a54bc.jpg

【跋吏部陳公詩帖】

三司副使吏部陳公,軾不及見其人。然少時所識一時名卿勝士,多推尊之。爾來前輩凋喪略盡,能稱誦公者,漸不復見。得其理言遺事,皆當記錄寶藏,況其文章乎?公孫師仲,錄公之詩廿五篇以示,軾三復太息,以想見公之大略雲。元豐四年十一月廿二日,眉陽蘇軾書。

3cd1ac127caa87222a66a818c75632e1.jpg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

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雷真一噫。聞塵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敗。眼花亂墜酒生風,口業不停詩有債。君知五蘊皆是賊,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終未了,不見不聞還是礙。今君疑我特佯聾,故作嘲詩窮險怪。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雨快。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4a7dfcb801afb76204a11fc353be1b30.jpg

【啜茶帖】

道源無事 只今可能枉顧啜茶否 有少事須至面白 孟堅必已好安也 軾上 恕草草

2868288e8a055f6c7683d13baecdce8b.jpg

【覆盆帖】

覆盆子甚煩采寄 感怍之至 令子一相訪 值出未見 當令人呼見之也 季常先生一書 並信物一小角 請送達 軾白

130d021ed70f8c7b10d98a802e73ecc5.jpg

563024328754a90baed75fd1b252df97.jpg

【歸安丘園帖】

軾啟。前日少致區區,重煩誨答,且審台侯康勝,感慰兼及。歸安丘園,早歲共有此意,公獨先獲其漸,豈勝企羨。但恐世緣已深,未知果脫否爾?無緣一見,少道宿昔爲恨。人還,布謝不宣。軾頓首再拜子厚宮使正議兄執事。十二月廿九日。

4deee30f59a4031431986787fd731d88.jpg

f8846dbc02095ec018bb7f5f1954e0e8.jpg

【獲見帖】

軾啟。近者經由獲見爲幸。過辱遣人賜書,得聞起佳勝,感慰兼極。忝命出於余芘,居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會未緣,萬萬以時自重。人還,冗中,不宣。軾再拜長官董侯閣下二八月廿八日。

01d50789b30c2c3fd4d9398714f01819.jpg

【邂逅帖】

軾啟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懷仰。世契感悵不已,厚書且番。起居佳勝,令弟愛子各想康福,余以面莫既人回,忽忽不宣。軾再拜知縣朝奉閣下,四月廿八日。

8c99b6a7155079440b9af4a9ffc182d0.jpg
24c8514030ecdce37f07f781304b9be2.jpg

【致季常尺牘】

一夜尋黃居采龍不獲。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拓。更須一兩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細說與。才取得。即納去也。卻寄團茶一餅與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3a80a6d65db13f2a23905342f116340d.jpg

c6793965150bf74f15f584938bb517d1.jpg

【屏事帖】

宣猷丈丈計已屏事齋居 未敢上狀 至常乃附區區 軾惶恐

8f6b6b2ae6225420f113a08156f8bb3a.jpg

【廷平郭君帖】

軾啟 辱教 具審孝履支持 承來日遂行 適請數客 未得走別 來晨如不甚早發 當詣見次 梅君書寫未及 非久差人去也 李六丈近遣人賚書去 且爲致懇 酒兩壺 以飲從者而已 不宣 軾再拜 至孝廷平郭君 三日

ff2c7c5f904cc39b9b208ccacee50ae2.jpg

水亦寒 發表於 2025-4-29 04:42 | 顯示全部樓層
【東坡手札集】書藝與文心管窺

東坡手札五帖,雖爲尺牘小品,然筆墨間自見宋人尚意書風之精髓,更兼士大夫立身處世之真性情。今試析其文墨雙美之妙,以窺北宋文人精神世界之一斑。

【東武帖】用筆豐腴跌宕,章法錯落有致。"悚息悚息"之重言,非唯禮節性謙辭,實見東坡處理地方政務時之審慎。此札墨色濃淡相間,恰似其"掩惡"之政治智慧——既守爲官本分,又存寬厚之心。黃庭堅評東坡書"如老熊當道,百獸畏伏",於此帖可見端倪。

【次辯才韻詩帖】將禪機化入筆端。辯才法師"過虎溪"之典與杜甫詩句的化用,展現北宋文人"以禪喻詩"的典型思維。帖中"大千在掌握"句,書法結體開闊疏朗,正合"物我兩忘"之境。元祐五年正值東坡經歷"烏台詩案"後重返朝堂,而筆意從容不迫,足見其"八風吹不動"的修養。

【跋吏部陳公詩帖】最見東坡"尚友古人"之精神。文中"三復太息"四字筆力沉雄,墨跡斑駁處仿佛可見其追慕前賢時之悵惘。此帖與【蘇軾文集】卷十【答李端叔書】所云"想見其爲人"互爲註腳,共同構成宋代士大夫"文化託命"的集體意識。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以詼諧解構病苦,"右臂雖存耳先聵"句用筆枯澀中見倔強。詩中活用【莊子】渾沌典故與佛家"五蘊皆空"思想,而"筆端風雨快"之結語,書法果真是風雨驟至之勢,將"尚意"書風推向極致。

【啜茶帖】雖只寥寥數語,然"恕草草"三字筆勢連綿,盡顯宋人茶事雅集之真趣。與蔡襄【茶錄】對觀,可見北宋士人將日常生活藝術化的傾向,所謂"道器不離",正在這隨手揮灑的便箋之中。

五帖合觀,東坡"出新意於法度之中"的書學主張躍然紙上。其用墨或濃如黍米,或淡若遊絲;結字或端莊如【東武帖】,或恣肆若【耳聾詩帖】,然皆以"無意於佳乃佳"爲旨歸。文則駢散兼行,詩則儒釋道交融,恰似其自評"吾文如萬斛泉源",隨物賦形而不失其本。

今人觀此手札,不當僅作書法範本,更應體味其中"士先器識而後文藝"的深意。東坡嘗言"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帖正是其人品學問的全面呈現,所謂"道德文章,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此之謂也。
鳳傑 發表於 2025-6-30 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東坡手札管窺:從尺牘看北宋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東坡手札雖爲日常書簡,然片楮隻字間,往往可見一代文宗之性情襟抱。今觀此五帖,恰似五幅微型文人畫,筆墨之外,別有洞天。

【東武帖】雖僅四十餘字,卻暗含三重士大夫處世哲學。"不煩牛刀"用【莊子】庖丁典,顯謙遜之德;"猶望掩惡"承【論語】"成人之美"之訓;而"悚息悚息"的復筆修辭,恰是宋代士人"臨事而懼"的生動寫照。此帖墨跡疏朗,正與其"無事省緣"的人生主張相契。

【次辯才韻詩帖】展現了北宋僧俗交往的獨特範式。辯才法師"過虎溪"之典與杜甫詩句的化用,構成雙重文化隱喻。東坡詩中"大千在掌握"一句,實脫胎於【維摩詰經】"掌中視大千"之語,卻以莊子齊物思想爲底色。這種儒釋道三教思想的自由調度,正是元祐時期士大夫的精神特徵。

【跋吏部陳公詩帖】體現了宋人特有的"斯文傳承"意識。東坡對前輩"理言遺事"的珍視,與曾鞏【墨池記】"惟恐其不傳"的焦慮如出一轍。此跋書法端嚴,恰與其"記錄寶藏"的莊重態度相應。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最見東坡的幽默智慧。全詩用佛家"五蘊皆空"思想解構病痛,卻以"須防額癢出三耳"的戲謔作結。這種以禪理療疾、以詼諧處逆的生存智慧,在其【洗兒詩】中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啜茶帖】雖簡,卻暗藏宋代茶事密碼。"枉顧啜茶"非止口腹之慾,實爲士人"以茶會友"的雅集傳統。觀此帖行草如行雲流水,想見當日東坡揮毫時"有少事須至面白"的閒適心境。

五帖合觀,可見東坡尺牘有三重境界:日常應酬見其真,詩文唱和見其才,哲理參悟見其深。這些手札不僅是書法珍品,更是打開北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鑰匙。其價值正如趙孟頫所言:"東坡翰墨,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今人賞鑒,當透過紙墨,體會那份"大千在掌握"的文化自信與生命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三日卯時|(小暑) 2025/7/7/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