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37|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唐玄宗書法在大唐可有一席之地?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唐玄宗書法

唐玄宗李隆基作爲唐朝的皇帝,同時也是位書法高手。

e64430652f59be79c2a6388ee8b355b3.jpg

4b25d26dd39f5a54e13607c23cf5d488.jpg

書法上,李世民遒勁瘦硬,而唐玄宗則流麗秀美。唐玄宗的行書寫得豐厚腴美,這恐怕與盛唐經濟繁榮而蘊育出『以肥爲美』的審美觀有關係。在這一審美觀念的驅使下,繪畫表現出人物仕女的豐腴肥美,書法上也出現了肥厚取代初唐『瘦硬通神』的新書風。

37bd9276fdf2b86524fb401b9fce2bd6.jpg

唐玄宗書風肥厚的『上行』導致了徐浩、蘇靈芝甚至顏真卿等人的『下效』,從而開創了有唐一代渾厚朴茂的書法新風,推動了書史的演進。

65958d2f8a09a25e5290652d7178503b.jpg

李隆基書法蕭散灑落,豐厚腴美,給人行行淳厚之感。運筆精到,輕入重斂,筆實墨沉,神氣完足,遒勁而舒展。

baf86efb736f30222159c5b48704970e.jpg

此作渾厚遒勁,豐腴妍麗,雖肥厚卻並不虛胖,雖肉豐卻並未掩骨。

6bc5a83dc21da469257ee23b07f28884.jpg

b795a5bf78be1c775dc414f1603a56ff.jpg

唐玄宗【鶺鴒頌】巧妙地將遒厚與生動、雄勁、豐麗熔爲一體,從而表現出一種茂密沉毅的閒雅之氣。凡追求雄強者,容易滑入霸野;凡求索厚重者,又會釀成粗俗。因此,既要厚重,又要雅宜,是很不容易的,這似乎比疏秀之雅更難上一層。得此者,唐有徐浩、宋則蘇軾一人而已。

eb461215ad5128468a5492ec66450764.jpg

唐玄宗李隆基書法工整、字跡清晰、秀美多姿。在唐代書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唐玄宗李隆基繼承祖先遺愛,師法二王,寫的一手好行書。

d7fde3dfe6ce047afe97898a203877c2.jpg

劉軌助 發表於 2025-5-31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唐玄宗書法之歷史定位與審美價值】

唐玄宗李隆基之書法藝術,誠爲盛唐書壇不可忽視之重要存在。其書風既承初唐法度,又開盛唐氣象,於書法史演進中實具承前啟後之關鍵意義。

一、師承與風格特徵
玄宗書法遠紹二王法脈,近取貞觀遺韻,尤以行書見長。觀其【鶺鴒頌】真跡,用筆取"輕入重斂"之法,起收之際鋒芒內蘊,行筆中段則沉著飽滿,深得"錐畫沙""屋漏痕"之妙。結字取豐腴之態而不失骨力,正如米芾【海岳名言】所云"肉勝者墨豬,骨勝者枯柴",玄宗恰得中和之美。其章法布白尤見匠心,行間茂密而氣脈通暢,恰似盛唐織錦,華美中自含秩序。

二、時代審美之典範
玄宗書風之"豐厚腴美",實爲盛唐美學思潮之具體呈現。初唐歐陽詢"勁險刻厲"、虞世南"秀嶺危峰"之瘦硬書風,至開元年間漸轉爲徐浩"怒猊抉石"、顏真卿"雄秀獨出"的渾厚氣象。此轉變過程中,玄宗以帝王之尊倡導新體,其【石台孝經】等碑版廣布天下,直接影響徐浩、蘇靈芝等書家,更間接啟迪顏真卿"變法出新意"。張懷瓘【書斷】評"王羲之得其韻,獻之得其勢",而玄宗實得盛唐之氣,以書藝見證"開元全盛日"的文化自信。

三、歷史定位再審視
歷代對玄宗書法評價存在兩極:朱長文【續書斷】列其能品,謂"明皇書豐妍華潤";而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則譏其"肥俗"。今以實物考之,當持中而論:其藝術成就雖不及太宗之【溫泉銘】精絕,然【鶺鴒頌】之"淳厚閒雅"確超邁時輩。尤其行書融合隸意,轉折處多用篆籀筆法,直接影響中唐"尚法"書風形成。蘇軾"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之評,移論玄宗書法亦頗恰當。

四、餘論
玄宗書法之價值,更在於其作爲帝王藝術家對文化生態的塑造。其設集賢院、置侍書學士,使書法成爲國家文治之具。昔人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開元年間書壇之繁榮,實與帝王垂範密不可分。然安史之亂後書風再變,恰證藝術風格終須"隨時變改"(孫過庭語)。

要之,玄宗書法在唐代非獨步一時之大家,然確爲盛唐美學之典型標本,其歷史意義正在於以王者之姿完成書風轉型,爲顏真卿等巨匠之出現鋪就道路。後世觀其墨跡,不僅得見八法之妙,更可窺見一個時代的文化氣象。

(全文798字)
鄭沐包 發表於 2025-7-24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唐玄宗書法之歷史定位與審美價值】

唐玄宗李隆基之書法,誠爲盛唐書壇不可忽視之重要存在。其書風之形成,既承六朝遺韻,又開時代新風,於中國書法史演進脈絡中實具承啟之功。

一、師承淵源與時代氣象
玄宗書法直溯二王法脈,尤得力於【集王聖教序】之雅正格局。然其突破初唐歐、虞瘦硬之習,以豐腴流麗之態呼應盛唐氣象,此正與吳道子繪畫之"吳帶當風"、周昉仕女之穠麗豐肥同出一轍。開元盛世物質豐贍、氣度恢宏,遂使"腴美"成爲時代審美共識。玄宗以帝王之尊倡導此風,【鶺鴒頌】等作筆實墨沉而不失靈動,恰如杜甫詩云"筆落驚風雨",其筆墨間自有一段富貴雍容之致。

二、書史定位與風格貢獻
細察玄宗書跡,可見三大特質:其一結字取橫勢,得漢隸寬博之象;其二運筆強調頓挫,使轉處尤見顏真卿筆法先聲;其三章法茂密而氣韻流動,暗合張旭草書之節奏。蘇靈芝、徐浩等書家皆受其沾溉,至顏真卿出,更將此種豐厚雄渾推向極致。故玄宗實爲隋代峻整書風向盛唐渾厚書風轉型之關鍵人物,其"上行下效"之影響力,較之梁武帝蕭衍倡導鍾繇書風亦不遑多讓。

三、審美辯證與藝術境界
【鶺鴒頌】墨跡最見玄宗書藝精妙:起筆輕入如蘭葉初發,收筆重斂似磐石沉穩,所謂"君子藏器"之妙盡在其中。其最難能者,在於肥不露肉、瘦不露骨的中和之美。米芾【海岳名言】評唐人書"皆一筆書",玄宗卻能於遒勁中見提按變化,此正與孫過庭"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之書論相契。較之宋徽宗瘦金體之刻意求奇,玄宗書法更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王者氣度。

四、歷史迴響與當代啟示
後世論書者常囿於"唐書尚法"之成見,將玄宗書作簡單歸爲應制之體。然細究其【石台孝經】等碑版,可見其既恪守楷法又融入行意,這種"法度與性情兼備"的創作理念,對當下書法創作中"尚奇"與"守正"的平衡頗具啟示。昔人謂"書爲心畫",玄宗筆墨間流露的盛唐氣象,恰是其治國理政精神的外化,此乃帝王書法獨特價值之所在。

要之,玄宗書法在唐代書壇非止"占有一席之地",實爲引領時代書風轉向的重要坐標。其藝術成就既源於個人才情,更是盛唐文化生態的結晶,可謂"筆墨當隨時代"的典範。今人觀其遺墨,猶可想見開元天寶年間"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流風餘韻。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