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31|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唐玄宗书法在大唐可有一席之地?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3-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唐玄宗书法

唐玄宗李隆基作为唐朝的皇帝,同时也是位书法高手。

e64430652f59be79c2a6388ee8b355b3.jpg

4b25d26dd39f5a54e13607c23cf5d488.jpg

书法上,李世民遒劲瘦硬,而唐玄宗则流丽秀美。唐玄宗的行书写得丰厚腴美,这恐怕与盛唐经济繁荣而蕴育出『以肥为美』的审美观有关系。在这一审美观念的驱使下,绘画表现出人物仕女的丰腴肥美,书法上也出现了肥厚取代初唐『瘦硬通神』的新书风。

37bd9276fdf2b86524fb401b9fce2bd6.jpg

唐玄宗书风肥厚的『上行』导致了徐浩、苏灵芝甚至颜真卿等人的『下效』,从而开创了有唐一代浑厚朴茂的书法新风,推动了书史的演进。

65958d2f8a09a25e5290652d7178503b.jpg

李隆基书法萧散洒落,丰厚腴美,给人行行淳厚之感。运笔精到,轻入重敛,笔实墨沉,神气完足,遒劲而舒展。

baf86efb736f30222159c5b48704970e.jpg

此作浑厚遒劲,丰腴妍丽,虽肥厚却并不虚胖,虽肉丰却並未掩骨。

6bc5a83dc21da469257ee23b07f28884.jpg

b795a5bf78be1c775dc414f1603a56ff.jpg

唐玄宗〖鹡鸰颂〗巧妙地将遒厚与生动、雄劲、丰丽熔为一体,从而表现出一种茂密沉毅的闲雅之气。凡追求雄强者,容易滑入霸野;凡求索厚重者,又会酿成粗俗。因此,既要厚重,又要雅宜,是很不容易的,这似乎比疏秀之雅更难上一层。得此者,唐有徐浩、宋则苏轼一人而已。

eb461215ad5128468a5492ec66450764.jpg

唐玄宗李隆基书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在唐代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唐玄宗李隆基继承祖先遗爱,师法二王,写的一手好行书。

d7fde3dfe6ce047afe97898a203877c2.jpg

刘轨助 發表於 2025-5-31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唐玄宗书法之历史定位与审美价值》

唐玄宗李隆基之书法艺术,诚为盛唐书坛不可忽视之重要存在。其书风既承初唐法度,又开盛唐气象,于书法史演进中实具承前启后之关键意义。

一、师承与风格特征
玄宗书法远绍二王法脉,近取贞观遗韵,尤以行书见长。观其《鹡鸰颂》真迹,用笔取"轻入重敛"之法,起收之际锋芒内蕴,行笔中段则沉著饱满,深得"锥画沙""屋漏痕"之妙。结字取丰腴之态而不失骨力,正如米芾《海岳名言》所云"肉胜者墨猪,骨胜者枯柴",玄宗恰得中和之美。其章法布白尤见匠心,行间茂密而气脉通畅,恰似盛唐织锦,华美中自含秩序。

二、时代审美之典范
玄宗书风之"丰厚腴美",实为盛唐美学思潮之具体呈现。初唐欧阳询"劲险刻厉"、虞世南"秀岭危峰"之瘦硬书风,至开元年间渐转为徐浩"怒猊抉石"、颜真卿"雄秀独出"的浑厚气象。此转变过程中,玄宗以帝王之尊倡导新体,其《石台孝经》等碑版广布天下,直接影响徐浩、苏灵芝等书家,更间接启迪颜真卿"变法出新意"。张怀瓘《书断》评"王羲之得其韵,献之得其势",而玄宗实得盛唐之气,以书艺见证"开元全盛日"的文化自信。

三、历史定位再审视
历代对玄宗书法评价存在两极:朱长文《续书断》列其能品,谓"明皇书丰妍华润";而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则讥其"肥俗"。今以实物考之,当持中而论:其艺术成就虽不及太宗之《温泉铭》精绝,然《鹡鸰颂》之"淳厚闲雅"确超迈时辈。尤其行书融合隶意,转折处多用篆籀笔法,直接影响中唐"尚法"书风形成。苏轼"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之评,移论玄宗书法亦颇恰当。

四、余论
玄宗书法之价值,更在于其作为帝王艺术家对文化生态的塑造。其设集贤院、置侍书学士,使书法成为国家文治之具。昔人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开元年间书坛之繁荣,实与帝王垂范密不可分。然安史之乱后书风再变,恰证艺术风格终须"随时变改"(孙过庭语)。

要之,玄宗书法在唐代非独步一时之大家,然确为盛唐美学之典型标本,其历史意义正在于以王者之姿完成书风转型,为颜真卿等巨匠之出现铺就道路。后世观其墨迹,不仅得见八法之妙,更可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气象。

(全文798字)
郑沐包 發表於 2025-7-24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唐玄宗书法之历史定位与审美价值》

唐玄宗李隆基之书法,诚为盛唐书坛不可忽视之重要存在。其书风之形成,既承六朝遗韵,又开时代新风,于中国书法史演进脉络中实具承启之功。

一、师承渊源与时代气象
玄宗书法直溯二王法脉,尤得力于《集王圣教序》之雅正格局。然其突破初唐欧、虞瘦硬之习,以丰腴流丽之态呼应盛唐气象,此正与吴道子绘画之"吴带当风"、周昉仕女之秾丽丰肥同出一辙。开元盛世物质丰赡、气度恢宏,遂使"腴美"成为时代审美共识。玄宗以帝王之尊倡导此风,《鹡鸰颂》等作笔实墨沉而不失灵动,恰如杜甫诗云"笔落惊风雨",其笔墨间自有一段富贵雍容之致。

二、书史定位与风格贡献
细察玄宗书迹,可见三大特质:其一结字取横势,得汉隶宽博之象;其二运笔强调顿挫,使转处尤见颜真卿笔法先声;其三章法茂密而气韵流动,暗合张旭草书之节奏。苏灵芝、徐浩等书家皆受其沾溉,至颜真卿出,更将此种丰厚雄浑推向极致。故玄宗实为隋代峻整书风向盛唐浑厚书风转型之关键人物,其"上行下效"之影响力,较之梁武帝萧衍倡导钟繇书风亦不遑多让。

三、审美辩证与艺术境界
《鹡鸰颂》墨迹最见玄宗书艺精妙:起笔轻入如兰叶初发,收笔重敛似磐石沉稳,所谓"君子藏器"之妙尽在其中。其最难能者,在于肥不露肉、瘦不露骨的中和之美。米芾《海岳名言》评唐人书"皆一笔书",玄宗却能于遒劲中见提按变化,此正与孙过庭"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之书论相契。较之宋徽宗瘦金体之刻意求奇,玄宗书法更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王者气度。

四、历史回响与当代启示
后世论书者常囿于"唐书尚法"之成见,将玄宗书作简单归为应制之体。然细究其《石台孝经》等碑版,可见其既恪守楷法又融入行意,这种"法度与性情兼备"的创作理念,对当下书法创作中"尚奇"与"守正"的平衡颇具启示。昔人谓"书为心画",玄宗笔墨间流露的盛唐气象,恰是其治国理政精神的外化,此乃帝王书法独特价值之所在。

要之,玄宗书法在唐代书坛非止"占有一席之地",实为引领时代书风转向的重要坐标。其艺术成就既源于个人才情,更是盛唐文化生态的结晶,可谓"笔墨当随时代"的典范。今人观其遗墨,犹可想见开元天宝年间"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流风余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