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93|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他將褚體的自由無羈稍加收束,形成了『標準楷書』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沈尹默【孫蕉軒九十大壽冊頁】

在上世紀20至40年代,沈尹默無疑是書壇翹楚。民國初年,書壇有『南瀋北於』之名,於是于右任,沈是沈尹默;又過了30年,書壇又有『南瀋北吳』之稱,吳是吳玉如,沈是沈尹默。

383da543da36528b42eb1ad7078ab816.jpg

南瀋北於二位實力書法家,對書法的宣傳普及都有巨大貢獻,于右任先生力推標準草書,而沈尹默在楷書和行書方面,也力圖創造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字體,讓廣大國民認好字,寫好字。沈尹默楷書多從褚遂良而來,但他將褚的自由無羈稍加收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標準楷書』。這套【孫蕉軒九十大壽冊頁】是其代表作品。

674a42bf532a10f2325b759c35236e07.jpg

此楷書字帖結字方整謹嚴,氣勢開張,神情氣爽,深得褚遂良寬博偉岸之神韻。不板不怪,典雅潤逸,神理健暢,實實在在,故此作遒勁秀麗,容夷婉暢,清勁婀娜,精美之至。郭紹虞教授評價沈尹默書法時說:『運硬毫無稜角,用細毫有筋骨,得心應手,剛柔成宜。用筆粗處不蠹,細處不弱,骨肉停勻,恰到好處。』台灣大學教授傅申先生在【民初帖學書家沈尹默】一文中談到:『楷書中我認爲適合他(沈尹默)書寫的,還是細筆的楮楷,真是清雋秀朗,風度翩翩,在趙孟頫後,難得一睹。』

4a7e3b456e187b333eda1abc7d902030.jpg

e5d4dd43f8270b98276c775d69d86beb.jpg

078a86c95a69809aee40f3f1bb5610e2.jpg

7a298c8a5fad34320dc6388d0f878bc2.jpg

c6d76b88d1abf263cd9956ea8742532f.jpg

e5757e1c2d4ba000aa83f74500213187.jpg

8f39ff2c1817a8a3c4645e6acc60f07c.jpg

a6b5badef7f69f11406654b6d5184481.jpg

8c40eeaa9360a11f857a867b94a5f664.jpg

劉杯 發表於 2025-6-27 21:3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沈尹默楷書對褚遂良書風的承變與時代意義】

沈尹默先生【孫蕉軒九十大壽冊頁】所呈現的"標準楷書",實爲二十世紀中國書法史上"帖學復興"的重要範式。其書取法褚河南而自出機杼,在唐人法度與實用書寫之間構建起獨特的審美橋梁,尤值得從筆法、結體、氣韻三方面深入剖析。

一、筆法之變:從"金針度人"到"綿里裹鐵"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以"錐畫沙"筆法著稱,起收鋒芒畢露,線條如"美人嬋娟,不勝羅綺"。沈氏則化褚體露鋒爲藏鋒,變飄逸爲沉著。觀冊頁中"壽""軒"等字,橫畫收筆皆作含蓄回鋒,豎畫則取"屋漏痕"之意,既存褚書使轉之妙,又參以顏真卿"印印泥"的厚重。郭紹虞謂其"運硬毫無稜角",正是對此種剛柔相濟筆法的精準詮釋。

二、結體之變:疏朗與謹嚴的辯證統一
褚楷結字多取縱勢,中宮疏朗如"疏影橫斜";沈氏則強化橫勢,以【大字陰符經】爲基,融入歐陽詢【九成宮】的嚴謹。如冊頁中"九""十"等字,橫畫平行排布卻通過微妙弧度避免板滯,豎畫略帶弧勢而骨力內蘊,形成"外緊內松"的結字特徵。傅申先生稱其"清雋秀朗",實指這種既保持褚體瀟灑風神,又符合現代視覺習慣的空間處理。

三、時代語境下的書學貢獻
在"標準草書"與"美術字"並行的民國書壇,沈氏楷書的價值在於:其一,以"二王"筆法爲根基,矯正清代館閣體僵化之弊;其二,通過規範化褚體筆勢(如統一捺角角度、調整鉤挑弧度),創造適合鋼筆書寫的現代楷書範式。其"不板不怪,典雅潤逸"的審美追求,恰與蔡元培"美育代宗教"主張相呼應。

此冊頁作爲沈氏藝術成熟期代表作,既可見【伊闕佛龕碑】的雄強筋骨,又存【倪寬贊】的飄逸風姿,更融會晉唐小楷的精微。其歷史意義不僅在於個人風格成就,更在於爲現代硬筆書法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典範式,使千年帖學傳統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周老道 發表於 2025-7-29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沈尹默楷書之"法度與性靈"辯證】

沈尹默先生【孫蕉軒九十大壽冊頁】誠爲近代楷書圭臬,其以褚河南爲基而自成格度,實乃"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的典範。今觀此冊,筆筆見晉唐法乳,字字含時代精神,非深諳書道三昧者不能爲此。

一、褚法爲體,時代爲用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之"瑤台嬋娟"本具二重性:既有北碑峻整之骨,又含南帖飄逸之氣。沈老慧眼獨具,取其"細筋入骨"之筆勢,化其"美人嬋娟"之恣肆。如冊頁中"壽"字長撇,褚法之"虛鋒輕過"轉爲"實筆澀進",然弧勢之優雅猶存;"軒"字車旁橫畫,褚體之"一波三折"簡化爲"平中寓仰",而韻律感愈顯。此即董其昌所謂"妙在能合,神在能離"之境界。

二、法度建構的現代性轉化
沈氏"標準楷書"之價值,在於完成傳統筆法的現代詮釋。其結字方整而不失靈動,實源自對歐陽詢"四面停勻"法則的創造性轉化。如"九"字之鉤趯,減褚體之縱肆而增歐體之峻拔;"大"字捺畫,融虞世南"虛和圓潤"於褚法"金刀之勢"。郭紹虞"細毫有筋骨"之評,正道出這種"鐵線篆"般的質感追求。傅申先生激賞的"清雋秀朗",實爲晉唐古法經碑學洗禮後的新境。

三、實用性與藝術性的辯證統一
民國書壇"南瀋北於"現象,本質是書法現代轉型的兩種路徑。于右任以"標準草書"求書寫效率,沈尹默則以"標準楷書"重文化傳承。此冊頁中"年"字垂露收筆的規範化處理,"歲"字寶蓋的程式化變形,皆體現"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審美追求。其可貴處在於:規範而不板滯,統一猶存個性,恰如孫過庭【書譜】所言"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今人學沈楷,當明其"以法載道"之深意。沈老曾言:"筆法不得,雖工不成。"此冊頁墨跡所示範的,不僅是點畫技巧,更是對傳統文化"常"與"變"的深刻把握。當代書者若能參透其中"法度與性靈"的辯證關係,庶幾可免"學褚成媚,仿歐近板"之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