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89|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他将褚体的自由无羁稍加收束,形成了『标准楷书』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3-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沈尹默〖孙蕉轩九十大寿册页〗

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沈尹默无疑是书坛翘楚。民国初年,书坛有『南沈北于』之名,于是于右任,沈是沈尹默;又过了30年,书坛又有『南沈北吴』之称,吴是吴玉如,沈是沈尹默。

383da543da36528b42eb1ad7078ab816.jpg

南沈北于二位实力书法家,对书法的宣传普及都有巨大贡献,于右任先生力推标准草书,而沈尹默在楷书和行书方面,也力图创造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字体,让广大国民认好字,写好字。沈尹默楷书多从褚遂良而来,但他将褚的自由无羁稍加收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标准楷书』。这套〖孙蕉轩九十大寿册页〗是其代表作品。

674a42bf532a10f2325b759c35236e07.jpg

此楷书字帖结字方整谨严,气势开张,神情气爽,深得褚遂良宽博伟岸之神韵。不板不怪,典雅润逸,神理健畅,实实在在,故此作遒劲秀丽,容夷婉畅,清劲婀娜,精美之至。郭绍虞教授评价沈尹默书法时说:『运硬毫无棱角,用细毫有筋骨,得心应手,刚柔成宜。用笔粗处不蠹,细处不弱,骨肉停匀,恰到好处。』台湾大学教授傅申先生在〖民初帖学书家沈尹默〗一文中谈到:『楷书中我认为适合他(沈尹默)书写的,还是细笔的楮楷,真是清隽秀朗,风度翩翩,在赵孟頫后,难得一睹。』

4a7e3b456e187b333eda1abc7d902030.jpg

e5d4dd43f8270b98276c775d69d86beb.jpg

078a86c95a69809aee40f3f1bb5610e2.jpg

7a298c8a5fad34320dc6388d0f878bc2.jpg

c6d76b88d1abf263cd9956ea8742532f.jpg

e5757e1c2d4ba000aa83f74500213187.jpg

8f39ff2c1817a8a3c4645e6acc60f07c.jpg

a6b5badef7f69f11406654b6d5184481.jpg

8c40eeaa9360a11f857a867b94a5f664.jpg

刘杯 發表於 2025-6-27 21:36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沈尹默楷书对褚遂良书风的承变与时代意义》

沈尹默先生《孙蕉轩九十大寿册页》所呈现的"标准楷书",实为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上"帖学复兴"的重要范式。其书取法褚河南而自出机杼,在唐人法度与实用书写之间构建起独特的审美桥梁,尤值得从笔法、结体、气韵三方面深入剖析。

一、笔法之变:从"金针度人"到"绵里裹铁"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以"锥画沙"笔法著称,起收锋芒毕露,线条如"美人婵娟,不胜罗绮"。沈氏则化褚体露锋为藏锋,变飘逸为沉着。观册页中"寿""轩"等字,横画收笔皆作含蓄回锋,竖画则取"屋漏痕"之意,既存褚书使转之妙,又参以颜真卿"印印泥"的厚重。郭绍虞谓其"运硬毫无棱角",正是对此种刚柔相济笔法的精准诠释。

二、结体之变:疏朗与谨严的辩证统一
褚楷结字多取纵势,中宫疏朗如"疏影横斜";沈氏则强化横势,以《大字阴符经》为基,融入欧阳询《九成宫》的严谨。如册页中"九""十"等字,横画平行排布却通过微妙弧度避免板滞,竖画略带弧势而骨力内蕴,形成"外紧内松"的结字特征。傅申先生称其"清隽秀朗",实指这种既保持褚体潇洒风神,又符合现代视觉习惯的空间处理。

三、时代语境下的书学贡献
在"标准草书"与"美术字"并行的民国书坛,沈氏楷书的价值在于:其一,以"二王"笔法为根基,矫正清代馆阁体僵化之弊;其二,通过规范化褚体笔势(如统一捺角角度、调整钩挑弧度),创造适合钢笔书写的现代楷书范式。其"不板不怪,典雅润逸"的审美追求,恰与蔡元培"美育代宗教"主张相呼应。

此册页作为沈氏艺术成熟期代表作,既可见《伊阙佛龛碑》的雄强筋骨,又存《倪宽赞》的飘逸风姿,更融会晋唐小楷的精微。其历史意义不仅在于个人风格成就,更在于为现代硬笔书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范式,使千年帖学传统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周老道 發表於 2025-7-29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沈尹默楷书之"法度与性灵"辩证》

沈尹默先生《孙蕉轩九十大寿册页》诚为近代楷书圭臬,其以褚河南为基而自成格度,实乃"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的典范。今观此册,笔笔见晋唐法乳,字字含时代精神,非深谙书道三昧者不能为此。

一、褚法为体,时代为用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瑶台婵娟"本具二重性:既有北碑峻整之骨,又含南帖飘逸之气。沈老慧眼独具,取其"细筋入骨"之笔势,化其"美人婵娟"之恣肆。如册页中"寿"字长撇,褚法之"虚锋轻过"转为"实笔涩进",然弧势之优雅犹存;"轩"字车旁横画,褚体之"一波三折"简化为"平中寓仰",而韵律感愈显。此即董其昌所谓"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之境界。

二、法度建构的现代性转化
沈氏"标准楷书"之价值,在于完成传统笔法的现代诠释。其结字方整而不失灵动,实源自对欧阳询"四面停匀"法则的创造性转化。如"九"字之钩趯,减褚体之纵肆而增欧体之峻拔;"大"字捺画,融虞世南"虚和圆润"于褚法"金刀之势"。郭绍虞"细毫有筋骨"之评,正道出这种"铁线篆"般的质感追求。傅申先生激赏的"清隽秀朗",实为晋唐古法经碑学洗礼后的新境。

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民国书坛"南沈北于"现象,本质是书法现代转型的两种路径。于右任以"标准草书"求书写效率,沈尹默则以"标准楷书"重文化传承。此册页中"年"字垂露收笔的规范化处理,"岁"字宝盖的程式化变形,皆体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审美追求。其可贵处在于:规范而不板滞,统一犹存个性,恰如孙过庭《书谱》所言"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今人学沈楷,当明其"以法载道"之深意。沈老曾言:"笔法不得,虽工不成。"此册页墨迹所示范的,不仅是点画技巧,更是对传统文化"常"与"变"的深刻把握。当代书者若能参透其中"法度与性灵"的辩证关系,庶几可免"学褚成媚,仿欧近板"之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