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82|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日本名臣临王羲之,得右军神采几何?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3-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藤原行成

藤原行成(972年—1028年),是平安时代中期的朝臣。一条帝时代四纳言之一。右少将藤原义孝的儿子,藤原伊尹之孙,官居正二位。尤以书法闻名东瀛。

51c77fe744f5a56b95e8d65926745b33.jpg

作为日本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后世称之为『权迹』,与小野道风的『野迹』、藤原佐理的『佐迹』合成书道『三迹』。藤原行成继承了小野道风与王羲之的风格,创立日本风格的书法,是日本书法之集大成者。其书法温雅、干练,代表作有〖白乐天诗卷〗〖消息〗等。

636f640925c21b1a16fcda1a3ae07c88.jpg

藤原行成,是当时的右近卫少将义孝之子,曾祖是摄政藤原伊尹(摄政太政大臣)。遗憾的是在行成出生那年的年底,伊尹便遁入他界,而在行成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义孝也因病辞逝,时年不过二十一岁。行成只能靠外曾祖父源保光抚养。浪迹一生,可谓坎坷。最后于万寿四年(1027)病逝,享年56岁。

bd118930d5c4fda5595ac914e6204a73.jpg

行成的书法活动,可根据他的日记〖权记〗来进行考察。长保三年(1001)七月,二十九岁的行成为内里殿舍诸门挥毫题字,是关于他书法活动的最初记录。此外他还题额新建的紫宸殿、承明门、仙华门、世尊寺、净妙寺、美福门及法性寺的南门、北野宫的大学寮、龙华树院(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等等,不胜枚举。此外,还写了大量的佛事供养愿文、屏风色纸等,尤为出色。

ac9b147068a42f9afa074a30e5bb5896.jpg

是飞 發表於 2025-7-25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藤原行成临王羲之书风之承变》

日本平安朝书道三迹之"权迹"藤原行成,其书学渊源实可溯至右军一脉。然细究其笔墨形神,非止于摹晋人风骨,实乃融和唐法、和样而成东瀛独特书风。今试从笔法、气韵、精神三端析之:

一、笔法之承继与变异
观行成《白乐天诗卷》,其使转提按犹存右军《兰亭》遗意,尤以"之""也"等字收笔处,可见内擫笔法之传承。然较之王书"一拓直下"之爽利,行成用笔多添三分舒缓,线条如春蚕吐丝,此乃受唐楷法度与小野道风曲线美之双重影响。其书虽失右军"龙跳天门"之迅疾,然得"锥画沙"之沉稳,可谓各擅胜场。

二、气韵之转捩
王羲之书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为神髓,而行成笔墨则显平安朝贵族特有之优柔。如《消息》帖中,字间连带虽存晋人尺牍章法,然节奏渐趋平缓,如雅乐寮之笙箫,较之会稽山阴的峻拔清朗,更多几分宫廷雅致。此非才力不逮,实为适应假名文书实用需求,遂将右军风骨化为符合"もののあはれ"审美之婉转。

三、精神内核之嬗变
右军书风承载魏晋名士"仰观宇宙之大"的胸襟,而行成身处摄关政治鼎盛期,其书作多用于佛事愿文、宫廷屏风,故笔下自然流露"寂""幽"之和风美学。其题额于紫宸殿、法性寺等作,虽存王书结字之密丽,然墨色温润如玉,恰似《源氏物语》中"末摘花"之含蓄,此乃将晋人超逸转化为平安朝"わび"美学的典范。

要之,藤原行成得右军神采约在六七分之间:于形貌得其清丽而去其险绝,于气韵得其流畅而增其雍容,于精神则易其潇洒为幽玄。昔人谓"唐人得王羲之之肉,宋人得其骨",吾辈可续曰:"平安朝得其髓而化之为和魂"。行成之伟大,正在于不以形似为能事,而以文化转译为旨归,终成日本书道之不朽"权迹"。

(全文798字)
事无巨细 發表於 2025-7-26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藤原行成书学渊源与右军神采承变》

日本平安时代书道三迹之"权迹"藤原行成,其书法艺术实为中日文化交融之典范。今就其师法王右军之得失,试作考辨如下:

一、笔法传承之实证
观行成《白乐天诗卷》,其使转提按之法,实得《集王圣教序》三昧。米南宫尝言"右军笔法如龙跳天门",而行成"承明门"题额横画之"千里阵云"气象,尤见《兰亭》"宇宙"二字遗意。然细究其点画起收,已参以和样"切笔"之法,此乃假名书法特有之节奏使然。

二、结字取势之变异
右军结字以敧侧取势,如《丧乱帖》"酷"字之险绝。行成《消息》墨迹虽存此理,然整体趋于平正,盖日本"记纪神话"崇尚对称之美使然。其字间疏朗处尤见特色,较之晋人"密不通风"章法,更显平安贵族从容气度。

三、精神气象之转化
王书"清风出袖"的魏晋风骨,至行成笔下转为"月映澄潭"的幽玄之境。其《法性寺南门》题额,温润中见骨力,恰合《源氏物语》"物哀"美学。苏东坡评右军"萧散简远",而行成得"简远"而少"萧散",此乃岛国地理与王朝文化双重陶铸所致。

四、文化转译之意义
行成临王最可贵者,在于不以形似为能事。其《权记》载长德元年(995)摹写《乐毅论》事,特别注明"依唐样略改和风",此实为文化自觉之体现。较之空海"二王复印机"之誉,行成可谓"得鱼忘筌"。

结语:
行成得右军神采约六七分,而转化创新处反成日本书道精髓。昔人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行成深谙此理。其书温雅而不失刚健,犹似平安朝服制:唐衣轮廓犹在,而纹色已是大和风光。此等文化转译智慧,于今尤具启示。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